当前位置:首页 > 海军百科 > 正文

舰艇卫星通信系统

来源:海军百科 时间:2017-06-13 06:12:02

shipbom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jianting weixing tongxin xitong

舰艇卫星通信系统

由舰艇上的卫星船站、通信卫星和陆上的卫星岸站等组成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卫星船站包括水面舰艇站和潜艇站,天线口径为0.6米~1.2米,可传输2.4千比特/秒的声码话、低速(2.4千比特/秒以下)数据、数字传真及静态图像(2.4千比特/秒以下)、低速(300波特以下)报和2.4千比特/秒的通播。舰艇卫星通信系统是一种移动业务的通信系统,它既是全军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可自行成网,实现海军内部的通信。与固定业务的卫星通信系统相比有下列特点:①船站需有稳定跟踪的天线指向与倒换系统,以确保舰艇在航行、转向及遇到遮挡时都能同卫星沟通联络。②海上工作条件恶劣,舰艇上电磁干扰严重,故对设备的可靠性、电磁兼容性要求极高。③受舰艇环境与空间的限制,船站天线口径小,品质因素(G/T值)很低,要求通信卫星有较大的天线及较高的发射功率。④岸站是大容量、多信道、连续工作的固定站,船站大多是小容量、单信道、间断工作的移动站,数量众多,同时工作的概率较小,线路利用率低。⑤为适应战时要求及发展需要,系统需有更高的隐蔽性、保密性及入网灵活性。舰艇卫星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工作频段和多址方式通常为:各岸站、指挥舰站之间采用格形网结构,频分多址或时分多址方式,工作于C波段,通过单跳卫星相互进行通信;各岸站、指挥舰站与散布在广阔海域内的各船站之间采用星形网结构,各船站在运动中均可通过单跳卫星与岸站、指挥舰站相互通信,但各船站之间的通信需经岸站或指挥舰站转接,岸站、指挥舰站至通信卫星的链路工作于C波段,而船站至通信卫星的链路工作于UHF频段;卫星上装有U-C互相交联转发器,船站采用码分多址或频分多址方式。

卫星岸站包括中央站和基地站。天线口径,中央站为11~13米,基地站为6.2~7.3米。中央站设备除基地站应有的天馈线、发射、接收、终端、用户接口、监控和电源等分系统外,还有网控管理分系统(NCS)及密钥分配分系统(KDS),用来监视、控制全网的运行和根据优先等级实时地为各个呼叫申请分配卫星信道并通知主被叫信道单元及分配工作密钥。岸站的通信设备可直接与用户电话机、用户小交换机、局用交换机、长途交换机、计算机、传真机等设备相连接。

美、英、俄等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都非常重视发展舰艇卫星通信系统。美国海军已从应用国防通信卫星系统(DCSC)为舰艇通信服务,发展到海军拥有自己的舰队卫星通信系统(FISAT);为扩大容量与范围,还有工作在特高频(UHF)频段,为海军舰艇、飞机、战略C3I系统提供1条舰队通播信道和9条25千赫带宽的高频信道的租用卫星通信系统(LEASAT)。1992年,美国又发射了用于三军的军事星(MILSTAR),其上不仅有特高频转发器,还搭载了极高频转发器(工作于44/20吉赫),采用了深空布备用星抗摧毁方案及宽带扩、跳频,窄波束与天线调零等多种抗干扰技术。与此同时,英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分别发展了四代“天网”和“纳托”型舰载卫星通信系统,它们都能与美国的DCSC-Ⅳ互通互联。苏联则用“闪电”系列卫星发展波罗的海舰队卫星通信,后由俄罗斯继承。

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发展舰艇卫星通信;80年代初研制出用于瞬间通信的卫星通信潜艇站及相应的岸站设备;90年代初研制出码分多址的舰载站及相应的岸站、遥控站设备,并已装舰;至1994年,海军已初步建立有十多个地面站构成的卫星通信网络,为海军卫星通信网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舰艇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是:①加强星体综合研究,强化星上交换、处理及多频段交链的能力。②发展码分多址及混合多址的舰艇卫星通信系统。③研究能有效提高系统抗干扰、抗摧毁、反侦察和保密能力的方案与技术措施。④发展陆海空三军共用的特高频战术卫星通信系统。⑤提高舰艇站的可靠性、综合业务能力及集成化、智能化程度。

相关海军百科

上一篇:舰艇卫星导航

下一篇:舰艇文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