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间故事 > 吕洞宾与儿子白氏郎

吕洞宾与儿子白氏郎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6-10-17 23:27:57

相传在很古以前,吕洞宾,铁拐李等八人来到泰山上居住修仙。在泰山上同时修仙的还有一个女子叫白牡丹。这一天,吕洞宾出来游玩,见到白牡丹,见她长得有十分人材,真象一朵牡丹那样美;人间哪有这样的女子,因此起了不良之心。

吕洞宾回到洞里后,心中时刻想着白牡丹,抽空就去找她,二人说些情话,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吕洞宾三戏牡丹”。

吕洞宾三戏牡丹

吕洞宾三戏牡丹

半月以后,白牡丹怀了孕,吕洞宾却折去了五百年的道业。白牡丹再也不能继续修仙了,众仙都笑话她。她在泰山上无脸居住,羞答答地直向东南而去。一直来到徂徕山的前怀,在一个小村子南面的破庙里住下。以后生了个儿子,白牡丹给他取名叫白氏郎。

白氏郎长到八岁,真比别的小孩伶俐,白牡丹就叫他到山阳庄去上学。两庄相隔五、六里路,中间有一条小河。说来也怪,白氏郎一到河边,便有一个老头说:“别脱鞋了,我背你过去吧!”白氏郎便趴在老头的背上,老头把他背过去了。放学回来,老头又在河的西岸把他背过来。

天天都是这样,眼睁睁进了腊月,这一天,白氏郎放学回来,白牡丹对他说:“你过河要小心,别冻坏了脚。”白氏郎说:“我过河从来不脱鞋。”白牡丹惊奇地问:“不脱鞋怎么过河?”白氏郎就把老头背他过河的事说了一遍,白牡丹听后很纳闷,便说:“你再上学的时候,问问他为什么背你?”白氏郎点头答应了。

第二天,白氏郎又来到河边, 只见这老头早就在这里等着呢。白氏郎便问他:

“这么多人你不背他们,为什么偏偏背我呢?老头说:“他们没那个命。”白氏郎连忙问:“我有那个命吗?”老头说:“那当然了,你是一朝人王帝主,以后要当皇帝。

”白氏郎听后,记在心里。

白氏郎回到家里同母亲说了这件事,白牡丹听后,非常高兴。

这一天,正是腊月二十三小年下,白牡丹在家忙着做菜,蒸糖瓜、办年货,还准备着摆供打发灶王爷上天。家中又贫寒,又没有亲人,因她生了个私生子,别人都瞧不起她,借没处借,求没处求,非常着急。又和众邻居闹了饥荒(吵架),自己在家生闷气,气还没消,白氏郎哭着回家来了。白牡丹连忙问:“好孩子,你哭得么?”

白氏郎说:“人家的孩子都骂我,说我是爹的孩子!”白牡丹听后,连忙说:“好孩子,别哭了,叫他们先骂着吧,你好好上学,我给你下饺子去。”白氏郎不哭了。白氏郎不哭了。白牡丹来到饭屋里,心想:只因男人,街坊邻居也给气吃,孩子上学也受人欺侮。她越想越恼,越想越生气,拿起了一根火柴棒,抬头看见了灶王爷,便用火棒敲着灶王爷的脸说:“灶王爷啊灶王爷,你看见吧,要是俺的儿得了帝,我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非杀个血流成河不可!”她越说越有气,越气越用力,连着打了十几棒,把灶王爷的鼻子打破了,把门牙也打掉了。

这灶王爷来到天上见了玉皇大帝,跪在地上便说:“大帝啊,可了不得了!”玉皇大帝一看,灶君满脸是血,一个牙齿还在外边搭拉着, 问: “怎么啦?灶君说:“这是白氏郎他娘打的,她还说:

‘要是她的儿子得了帝,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非杀个血流成河不可。”玉皇一听很生气,说:“这还了得,当一个平民百姓,谁还不得罪几个人,有仇的就杀那还能行? 再说还没得帝就把君先打了一顿, 要是得了帝还要天吗?便吩咐四员天将:

“来年龙节(旧历二月二)先抽去白氏郎的龙筋。”

再说白氏郎这天又上学去,白胡子老头仍然在河边等着。白氏郎来到跟前,老头说:“我就背你这一次了。”白氏郎问:“为什么?”老头说:“你娘说瞎话了。”

接着把事情的原因说了一遍,白氏郎听后,连忙跪下说:“好爷爷,你想办法救救我。

”老头说:“我也没办法救你了,王帝已下了御旨,来年龙节抽你的龙筋。”现在还只有一点办法,就是在抽龙筋的时候,抽不了你嘴里的,剩下一个龙牙玉口,你说一句还当一句。”说完老头就不见了。

白氏郎回到家里,娘俩抱头哭了一场。白牡丹摸着他的头说:“孩子,别哭了,到那一天我把你藏起来,叫他们找不着你就行了。”白氏郎一听也是好主意。

一过了年,娘俩就数着天数过日子。谁知又数错了天数,这一年的正月是小月,本来已经是二月二了,白氏郎还认为是二月初一呢!起早他又上学去。刚走到半路上,只见天上忽然起一块黑云彩,一个闪跟着一个雷,真是把人的耳朵都震聋了。白氏郎一看,知道坏了。他见旁边有一块坟地,跑到那里,趴在供台石桌子底下,刚刚趴下,只听一个沉雷,把石桌子掀在一边,开始抽他的龙筋。白氏郎咬着牙,闭着眼,忍着抽筋扒皮和脱胎换骨的难受,一声不吭。

龙筋抽完了,只剩一个龙牙玉口,从此白氏郎也不上学了,急得他疯疯癫癫的。。

他恨透了神,他想:母亲说的话要不是神给他报告,玉皇怎么知道的呢?他决心把全部的神都扣押起来,叫他们永远不露头。这时,他家的生活更困难了,家里除了白氏郎用的一葫芦外, 再没有别的了, 白牡丹已经要了饭。白氏郎就拿起这个葫芦说:

“我要用它所有的神都装起来。”来到饭屋里,看了看灶君,气得他咬牙切齿地说:

“灶王爷,到葫芦里来吧!”只听“吱”地一声,一阵小旋风过后,灶君真的进葫芦里了,白氏郎大喜。因他是龙牙玉口,说一句当一句,这葫芦也真的成了他的装神葫芦了。

白氏郎提葫芦走出家门,一直向东,边走边装,周游了天下的名山名水、庙宇、仙洞,把所有的神都装起来了。也不知过了几年,这一天又来到了泰安神州。

这里先不说,再说那号称泰山奶奶的碧霞元君在泰山顶上掐指一算,大吃一惊:

不好,白氏郎装神已到了神州,眼睁睁就要装到自己头上。她低头一想,心生一计,连忙派了四条火龙,把白氏郎团团围住。这时白氏郎提着神葫芦来到莲子洼,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走得又铠又渴,浑身象着了火。正在这时,只见从北面来了一个老太婆,左胳膊挎着竹篮,右手提着瓦罐。

白氏郎一见连忙向前迎去,谁知行走更困难,一步一喘,好似上了火焰山。白氏郎费了好大的劲才来到老太婆跟前,弯腰施了个礼说:“老婆婆,你干什么去?”“给俺儿子送饭去。”“拿的什么?”“这是单饼,这是米汤。”白氏郎一听,连忙说:“好婆婆,我又渴又饿,给我点吃吧!”老太婆一听连忙说:“这可不行,这是给俺的儿吃的,你吃了叫俺的儿吃么?”“好婆婆,你救救我吧,我饿坏了。”老太婆故意停了停说:“咱一不是亲戚,二不是朋友,凭什么给你吃?这样吧,你若跪下磕个头,揭刃锡声亲娘,我就给你吃,也给你喝,你若不叫,我走了。”白氏郎想:过去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他又四下看看没有一个人,于是就又膝跪倒,磕了四个头,叫了三声亲娘。老太婆连忙答应了三声,就拿出了单饼,米汤,白氏郎吃饱喝足,转眼之间,老太婆不见了。

原来这老太婆是泰山奶奶变的,她骗了白氏郎后,收了四条火龙,来到泰山顶上,专等着白氏郎的到来。

白氏郎吃饱喝足,提着宝葫芦继续向前走,逢庙装神,遇洞收仙,这一天正是三月二十八日,来到泰山,顺着东盘路,一直向上走。来到半山腰中,见这里有一个大门楼,他就走上去,把他的葫芦挂在大门楼上,在上面会了坐,因此,这楼就叫“万仙楼”。

白氏郎休息了一会儿,继续向前走,来到“碧霞祠”,见了碧霞元君,刚想念咒,只见碧霞元君大怒道:“好没良心的白氏郎,你吃了我的单饼,喝了我的米汤,还拜了我四拜,叫了三声亲娘,你装别人我不恼,不该上山装你娘。”

白氏郎一听,大吃一惊, 抬头一看,原来是送饭的老太婆,白氏郎急忙跪倒,“平”地一声,葫芦掉在地上摔碎了,骨碌碌顺着山沟向下滚示去。众神慌慌张张都爬出来,四处躲避,逢庙的进庙,遇洞的进洞,因此从山顶到山下,各个洞里,各个庙里,都有了神仙。

泰山奶奶说:

“孩子,你已把众神邀到这里,御旨已下,都归我管,保佑神州,国泰民安。你也该主认你父亲了,你父亲就是吕洞宾,在山脚下修仙,快找他去吧!”

白氏郎走后,再说众神都安好了座,都来到泰山顶上给泰山奶奶谢恩。这一天正是古历三月二十八,据说每年的三月二十八上山磕头,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那白氏郎寻父心急,一口气跑下山来,眼前出现了一条小河,有丈余宽,没底的深,两岸都是陡壁,他为了难。再说吕洞宾在洞里掐指一算,知道儿子在找他,就来到河边。白氏郎见有人来,刚想开口,吕洞宾言道:

“我就是吕洞宾,要是我的儿子,上我的手上来。”接着把手伸过对岸,白氏郎站在他手中,吕洞宾把手一攥,立时把白氏郎化为脓血,吕洞宾放在口里吃了,还了他五百年的道业。

白氏郎住过的石庙从此以后就叫白氏郎庙子,这个村子就叫“白氏郎庙子村”。

以后人们叫着顺嘴,就叫“白庙”,就是现在郊区的良庄镇的白庙村。

标签:吕洞宾
故事:吕洞宾的故事
声明:吕洞宾与儿子白氏郎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