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屈原

屈原

拼音:qū yuán
最后更新时间:2016-05-08 13:21:03

屈原简介

屈原

屈原

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死后谥号原,以字行;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先后任三闾大夫、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骄傲,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愤而辞官自疏,离开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流放期间,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在作品中洋溢著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像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前278年,秦国太尉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的故事

    照面井

    照面井

    在屈原的老家秭归香炉坪的正对面,有座三星岩,三星岩的半山腰,有眼泉水井。井水清亮清亮,象一面菱花镜子。井边有块古碑,刻着“照面井”三个大字。 [阅读]

    屈原投江

    屈原投江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楚武王后代。他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 [阅读]

屈原的野史解密

    屈原名诗《思美人》鉴赏

    屈原名诗《思美人》鉴赏

    《思美人》是屈原南渡长江、湘水期间的作品。本篇先抒写对君主的思念之情和热切希望;后写自己的流浪生活。思美人兮,揽涕而竚眙。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蹇蹇之烦冤兮,陷滞而不发。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沈菀而莫达。 [阅读]

    屈原名诗《九章》之怀沙

    屈原名诗《九章》之怀沙

    怀沙,一说即抱石自沉之意,乃屈原之绝笔。另一说,则指怀念长沙,因屈原最后自沉于距长沙不远的汨罗江。两说虽不同,但本篇的写作时间,为屈原生命将要结束的时候,当是可以肯定的。 [阅读]

    屈原名诗《九章》之抽思

    屈原名诗《九章》之抽思

    本篇为屈原被楚怀王放逐汉北时所作。题目取自“少歌”首句中的“抽怨”,意即把思想感情抒写出来。诗的前半部分,作者回顾了怀王时期忠臣事主反而遭受谗害的经历;后半部分,主要表达了内心的孤苦和对君主的难忘之情。 [阅读]

    屈原名诗《九章》之哀郢

    屈原名诗《九章》之哀郢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攻陷楚国郢都。流放中的屈原听到这个消息后,深深地为国都残破、黎民百姓遭难而哀伤叹息。此诗把个人的不幸和对民生的关怀交织在一起,感人肺腑。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阅读]

    屈原名诗《涉江》鉴赏

    屈原名诗《涉江》鉴赏

    《涉江》是屈原晚年的代表作品,主要叙写作者被流放江南过长江,渡湘江,溯沅水而上,抵达溆浦的艰难历程,在历史上留下了永恒的足音。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 [阅读]

    屈原名诗《惜诵》

    屈原名诗《惜诵》

    《惜诵》写于楚怀王时屈原被谗和疏远之后。主要叙写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始末,以及自己对待现实的态度,反复咏叹。在内容和结构上与《离骚》大致相同,故有“小离骚”之称。《惜诵》的题目,取首句的前二字而成。 [阅读]

    屈原名诗《九歌》之礼魂

    屈原名诗《九歌》之礼魂

    本篇是送神曲。古代祭祀都有一个完整的典礼过程,首尾相应。送神是典礼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所以称送神为礼魂。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阅读]

    屈原名诗《九歌》之国殇

    屈原名诗《九歌》之国殇

    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谓死于国事者,不成丧曰殇。”本篇是祭祀为国战死的将士的诗歌。诗中赞美了在卫国战争中英雄们崇高的品质,坚强的斗志,不畏牺牲的精神。并对洗雪国耻寄予强烈的希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