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诸葛亮

诸葛亮

同义词:孔明
最后更新时间:2016-08-29 09:23:53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

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散文家。东汉末期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青年时耕读于南阳郡,地方上称其卧龙、伏龙。后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为促成孙刘联盟和蜀汉政权的建立与稳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诸葛亮受封爵位武乡侯,开府治理事务,辅佐刘禅,成为蜀汉政治、军事上实际领导者。先后五次率军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于五丈原,谥忠武。诸葛亮的才能,品格在后世倍受敬仰,故而后世常尊称诸葛亮为武侯、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忠臣与智者之代表。毛宗岗称其为“三绝”之“智绝”。

诸葛亮生平

早年经历

诸葛亮出生后一年左右,弟弟诸葛均出世;母亲章氏没有看着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长大成人就病故:3。诸葛亮八岁时,父亲诸葛珪早逝,一家生活由由叔父诸葛玄来照料:5。后来汉廷选朱皓代诸葛玄职。诸葛亮十四岁那年,诸葛亮带着诸葛亮、诸葛均和他们两位姐姐离开徐州琅琊郡阳都,迁到长江以南居住;大哥诸葛谨时年十九岁,留在阳都照顾继母和看守祖屋:5。诸葛玄本来到豫章做太守,可是只有一年就被罢官;诸葛玄和荆州州牧刘表是老朋友,而且那里没有战乱,他便带着家人搬去居住:5。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和弟弟在南阳郡隐居晴耕雨读。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的自评多不以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韬相信他的才干。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中原地区军阀混战,士大夫大批来到荆州避战。诸葛亮与当时荆州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结交。黄承彦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听闻你选择妻子;我有一丑女儿,黄头发、黑皮肤,而才华堪相配于你。)”诸葛亮答应这门亲事后,立即迎娶黄氏。当时的人都以此作为笑话,乡间有谚语为证:“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隆中定计

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于新野。刘备拜访司马徽求教世事。司马徽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那些儒生乃见识浅俗之士,岂会认识时势事务?认识时势事务者才能成为英俊豪杰。从此地中,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亮又受徐庶推荐,刘备希望徐庶引亮来见,但徐庶却建议:“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此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使他屈就致于此。将军宜枉屈尊驾以顾望。)”

因此刘备遂亲自拜访诸葛亮,去了三次才见到(史称“三顾茅庐”)。刘备屏退别人,问诸葛亮: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我不自量德行与能力,欲对天下伸展大义,然而学识浅薄,因此失败至今。然则志向仍未中止,先生说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忙?)”

诸葛亮遂向他陈述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刘备听后大赞,力邀诸葛亮相助,于是诸葛亮便出山入幕。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我有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但愿诸位切莫再说。)”关羽、张飞等乃不再抱怨。

诸葛亮于208年时,所提出的《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

过江作说

当时,刘表因妻家所影响,对长子刘琦渐渐不悦。刘琦十分敬重诸葛亮,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的办法,迫使诸葛亮授以对策,诸葛亮便反问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您没看到春秋时期申生留在国内而遇危险,但重耳在外地而得安全吗?)”刘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江夏的黄祖被孙权讨死,刘琦便自荐为江夏太守,出走江夏。

207年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坡追上刘军。刘备到达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诸葛亮主动请缨出使向孙权求救。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原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如果能以吴、越的军民与中原抗衡,不如早日与曹操绝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若不能当,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如果不能抵挡,何不解除武装,向北方称臣呢?)”孙权反问诸葛亮为何刘备不投降,诸葛亮便抬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也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两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的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派出周瑜、程普、鲁肃等人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诸葛亮便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回师北还。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战后,刘备于十二月平定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驻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211年,益州牧刘璋派军议校尉法正并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荡寇将军关羽、讨虏将军张飞等镇守荆州。至下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军师庞统战死。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和马良负责荆州防务,并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至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劝主称帝

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每每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汉中之战时,诸葛亮在成都替前线屡败屡战的刘备提供资援。关羽败走麦城后,为了刘禅的地位,担心以刚毅勇猛著称的刘封,在刘备薨逝之后后主刘禅会很难驾驭制御,献计刘备以不发兵援救关羽为由杀害刘封。220年,魏王曹丕篡位。221年,群臣听闻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刘备称帝后,诸葛亮官拜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同年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张飞被部下暗杀,再领司隶校尉。

先主托孤

222年八月,刘备在东征孙吴,有意图夺回荆州和为关羽报仇,失败,撤退至永安(详见夷陵之战)。诸葛亮反对东征计划,主张与孙吴结盟对抗曹魏,大叹可惜法正逝去,认为法正若在,必能制止刘备东征,即使刘备东征,若有法正跟随,战局也不至如此颓丧。223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尚书令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定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取其位。)”诸葛亮涕泣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臣必定竭尽自己所有力量,报效忠贞之气节,继续至死为止!)”刘备又要刘禅和其他儿子“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918

延至四月,刘备驾崩,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相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大败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君甫逝,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南征北伐

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𫓧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60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 讨伐雍闿丶高定和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打败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蜀汉以南中的丰富资源为国家提供军用,充实国库,同时训练士兵,准备北伐。

227年三月,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表明心迹,发兵沔阳,准备北伐。228年春天,诸葛亮率领大军出汉中,开始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北伐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夺得武都阴平两郡,伏杀魏军车骑将军张郃,大将王双,歼灭包含三千带甲之士在内的司马懿精锐,使得后期司马懿一直不敢与诸葛亮在正面战场作战。但是因为司马懿成功的坚守战略与运粮不继,未能成功夺取关中地区。

234年春,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木牛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魏大都督司马懿对渭南对峙。诸葛亮每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南河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诸葛亮自至,数次挑战。司马懿亦表固请战。使卫尉辛毗持节以制之。姜维对诸葛亮说:“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诸葛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诸葛亮使人至司马懿处,司马懿问诸葛亮寝食及其事之烦简,不问戎事。诸葛亮使者对司马懿说:“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三升。”司马懿说:“亮将死矣。”相持百余日。八月,诸葛亮患疾病重,于军中逝世,享年五十四岁。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走相告知司马懿,司马懿追出。姜维令杨仪徉向司马懿还而攻之,司马懿乃退,不敢追赶。于是蜀军结阵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司马懿之退,百姓为之谚称:“死诸葛惊走生仲达。”或以告司马懿,司马懿说:“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我能预料他活着的时候想做什么,不能预料他死后想做什么。)

诸葛亮功绩与成就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 被袁准称誉为集忠、义、智、勇于一身,在中华文化圈内是智慧的化身。在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汉语与日语里,诸葛亮几乎是作为智谋的同义词(日本战国时代的竹中重治就被称为“今孔明”)。因为诸葛亮同时具备杰出的才能与高尚的品格,后人对诸葛亮评价颇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诸葛亮之忠诚,备受后世推崇。在刘备托孤后,诸葛亮对后主刘禅尽心尽力,凡事亲力亲为,忧国忘家,于《出师表》中表明心迹,直至最后自己食少事烦,病死军中。在割据政权中,诸葛亮总揽朝政十余年,既不敛财,也不营谋私利或名位,以兴复汉室为任。另一位托孤重臣李严曾写信给诸葛亮,希望他受赐九锡,但是诸葛亮拒绝,表示不能为汉室收复中原就不算有功。 诸葛亮曾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诸葛亮死后30年,他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蜀汉保卫战中战死沙场。

诸葛亮在政治上有极为突出的成绩,除了在《隆中对》提出了刘备政权长期战略外交规划之外,早期经常为刘备足食足兵。等到他开始独掌蜀汉军政大权以后,则以法为根本,到后来在朝内作八务、七戒、六恐及五惧训诫各臣,而朝外亦民风朴实,赏罚分明,突出法制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极为罕见。他鼓励其他朝臣以集思广益的态度进谏。他又敢于接受问责、承认错误,在第一次北伐时,因为误用与他最为亲密的马谡而失败,他后来上表自责,自贬降官,及对马谡进行处分。《三国志》作者陈寿的父亲因为马谡兵败,连坐,被髡(剃发),但是他对诸葛亮的评价却是“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诸葛亮极为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裴松之注引袁准“亮好治官府、次舍、桥梁、道路”,这是蜀汉之所以长期对魏作战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同时代乃至后时代的人对诸葛亮的治国能力有着极高的评价,陈寿称为“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袁准评价为“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诸葛亮在世时,蜀汉虽然国力较弱,然而在正面战场处于上风,且在战争负荷的情况下国内经济仍然得到了较大发展,这可以体现出诸葛亮杰出的治国能力。

诸葛亮虽然未能克复中原,但是其军事上也有着极为出色的战绩。就战略而言,隆中对成为蜀汉集团的战略决策,且在汉中之战后几乎成功。隆中对作出之时,刘备尚是刘表客将,同时期的其他战略分析(如榻上策)均未把刘备看作一方诸侯。在隆中对之后,刘备开始攻城略地,建立基业,最终建立蜀汉。就战绩而言,蜀汉尽管未能夺得陇西地区,然而在弱国对抗强国的情况下,夺得武都阴平二郡,在正面战场屡屡击败曹魏军队,并射杀魏车骑将军张郃。蜀汉军队军纪严明,陈寿记载“百姓安堵,军无私焉”。蜀汉的北伐大量消耗了魏国的国力,晋书有“每诸葛亮入寇关中,边兵不能制敌,中军奔赴,辄不及事机。”“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的说法。司马懿正是在与蜀汉的战争中逐步掌握实权,最终导致了高平陵之变。同时代东吴张俨评论为:“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认为如果诸葛亮不是因病去世,将最终达成其北伐目标。就军事理论而言,诸葛亮改善了八阵,推演兵法,对军事理论有一定的贡献。司马懿在诸葛亮去世后观察蜀汉营寨称赞其为天下奇才,司马昭灭蜀后,就立即令其近侍陈勰学习其“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标帜之制”,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晋书与南北朝诸史有多处关于八阵的记载,充分说明了八阵对后世将领的影响。

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如改良连弩,制造木牛流马。陈寿称赞为“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诸葛亮在文学艺术领域亦有不俗的表现。出师表是千古名篇,被文心雕龙称赞为“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陆游也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之句,苏轼评价为“简而尽,直而不肆”。诸葛亮亦擅长书法绘画,宋徽宗时编宣和书谱有“自汉晋宋以还,以草书得名者为多,流传于今者,蜀得诸葛亮。今御府所藏草书《远涉帖》。”之句。现今传世之远涉帖,传为王羲之临摹诸葛亮原贴而得。南朝梁陶弘景《刀剑录》记载:“蜀章武元年辛丑,采金牛山铁,铸八铁剑,各长三尺六寸,……并是孔明书作风角处所。”虞荔《古鼎录》记载:“诸葛亮杀王双,还定军山,铸一鼎,埋于汉川,其文曰:定军鼎。又作八阵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书。”“先主章武二年,于汉川铸一鼎,名克汉鼎,置丙穴中,八分书又铸一鼎于成都武担山,名受禅鼎;又铸一鼎于剑山口,名剑山鼎。并小篆书,皆武侯迹。”“章武三年义作二鼎,一与鲁王,文曰:‘富贵昌,宜侯王。’;一与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并古隶书,高三尺,皆武侯迹。”北宋时周越所著《古今法书苑》也记载:“蜀先主尝作三鼎,皆武侯篆隶八分,极其工妙。”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张彦远还在其《论画》一书中,说:“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赵岐、刘亵、蔡邕、张衡、曹髦、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诸葛亮之流是也。”《华阳国志》记载:“南中,其俗征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诅盟要之。诸葛亮乃为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驼羊。后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又画夷牵牛负酒赍金宝诣之之象,以赐夷,夷甚重之。”

诸葛亮的发明

天灯:亦称为孔明灯,相传源自四川平乐古镇,三国时期,此镇乃为军事重地,诸葛亮当时被司马懿困于平阳,诸葛亮算准风向,制成纸灯笼系上求救信息放上天空,最终得以脱险。
十字连弩:被诸葛亮大大改进,是故连弩亦有诸葛连弩或诸葛弩之称。
木牛流马:分为木牛及流马,为运输工具。根据历史记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逾4百斤〉,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二十里”,为汉国10万大军提供军粮。另外还有机关防止敌人夺取后使用。然而其确实的设计、使用方式不明,至今后世对其亦有不同的解释。据说是黄夫人(诸葛亮之妻)所启蒙的。[来源请求]
馒头:《事物纪原》载:“诸葛武侯之征孟获,人曰蛮地多邪术,须祷于神,假阴兵以助之。然蛮俗必杀人,以其祭之,神则助之,为出兵也。武侯不从,因杂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面,像人头以祠,神亦助焉,而为出兵。后人由此为馒头。”明人郎瑛在《七类修稿》中也记有:“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馒头。
自诸葛亮以馒头代替人头祭泸水后,馒头就以傩食品的身份出现,作为祭享的陈设之用。不过,那时候的馒头都是肉馅的,而且个儿很大。很长一段时间馒头与馒首称谓通用。

诸葛武侯祠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各地人民纷纷请求为诸葛亮建立庙宇,以纪念他对国家之功绩,皇帝刘襌拒绝;于是,各地百姓就每逢节日,跪在路旁高地拜祭诸葛亮:69。士大夫朝议认为不合礼法,一概不准。后来有人建议在成都立庙,但是刘禅亦没有实行。直到263年春季,步兵校尉习隆联同一班大臣(向充等)上书皇帝(以周人怀念召伯、越王勾践思念范蠡故事),要求在诸葛亮坟墓附近建立庙宇,刘禅这才同意:69-70。刘襌于是下诏于沔县(今陕西勉县)建庙,这亦是最早的一座武侯祠。魏将锺会伐蜀时亦有到庙祭祀诸葛亮,命令士卒不可以在其墓左右伐樵。

成都诸葛武侯祠

到后来,多处地方都有修建武侯祠纪念诸葛亮,中国大陆目前另外尚有保存9处武侯祠,其中以四川成都武侯祠的最为著名,而河南南阳卧龙岗、湖北襄阳、黄陵庙、甘肃祁山、陕西勉县、岐山、重庆白帝城及云南保山都有武侯祠。

台湾供奉诸葛亮的庙宇,则有南投县鱼池乡玄机院、新竹市青草湖灵隐寺及新北市九份孔明庙。有放孔明灯习俗的新北市平溪区,于2011年从成都武侯祠取得一尊孔明神像,并且计划要在当地建造孔明庙。

对诸葛亮的评价

诸葛亮是一位十分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与发明家,在三方面均有极大的贡献。

蜀汉统治地区的百姓对诸葛亮极为追思,三国志称为“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即使是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因为其出色的治国才能与高尚的品德,十分受百姓爱戴,直到唐朝时(诸葛亮已去世五百余年),蜀地尚有民众自发祭祀诸葛亮的习惯。

当时的人对诸葛亮评价极高,即使是敌国曹魏。诸葛亮在蜀汉广受官员与百姓的尊敬与爱戴,谯周并不赞同北伐,但诸葛亮去世后却首先前去吊丧表示哀悼。季汉辅臣赞称赞其“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诸葛亮去世后,朝廷并未立庙,但百姓每年均会自发拜祭诸葛亮。敌国方面,贾诩评价诸葛亮善治国,傅干评价为“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司马懿评价其行军布阵为“天下奇才”。在魏灭蜀之战,钟会入汉中时,仍令士兵不得于诸葛亮墓旁樵采,还亲往祭拜。东吴人士亦对诸葛亮有极高评价,张俨在默记里将诸葛亮与司马懿这二位当世俊杰作了详尽对比,论述道:“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托身明主,或收功于蜀汉,或册名于伊、洛……历前世以观近事,二相优劣,可得而详也。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昔子产治郑,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之矣。方之司马,不亦优乎!”

后时代的绝大多数统治者,文臣与武将都对诸葛亮有着极高的评价,尤其是其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和高尚的品格。唐诗与宋诗中有大量赞颂诸葛亮的诗篇。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李商隐的“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皆为千古名句。诸葛亮在社会各个阶级都广受欢迎。少数人也对他的北伐提出过批评,认为北伐未能取得重大战果,是不顺应天命的行为。比如司马光评价为“诸葛亮自负才能,逆天而行,自取败之也”

长敌之评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行经诸葛亮烧却过后的蜀军营帐,感叹道:“真不愧是一位天下奇才呀!”

但同时也指出诸葛亮在用兵上几个不容易被发现的缺点。

  • 志向大,但常错失时机。
  • 多谋虑,而少决断。
  • 好用兵,却不爱权力。

传说、俚语

诸葛亮在四川地区深得民心,四川很多地方的居民一直到近现代仍有头戴白布的习惯,据说就是为诸葛亮戴孝,历时一千多年。

在高承《事物纪原》中,有记载诸葛亮南征班师时,正遇风起,不能渡河,孟获说这是猖神作怪,只要用人头和牲畜祭祀,便会风平浪静。但诸葛亮觉得用人头太残忍了,于是用面粉搓成人头状,混上牛、羊等肉去替代,名为馒头。(又有一说,馒头乃张飞征蜀时发明)。

另外,相传诸葛亮担任军师中郎将时,因解决粮食问题,向百姓询问了当时名为“蔓菁”的野菜的种植方法,并下令士兵开始种蔓菁,补充军粮,后世便把这菜称为诸葛菜。

亦有传说指诸葛亮另有一儿诸葛怀与一女诸葛果。在晋朝时曾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但诸葛怀推辞,自给自足,在家终老。而诸葛果则相传在成都西南乘烟观修行和成仙升天。

在山区的居民过去要放送消息,会施放孔明灯,相传是诸葛亮传下来的。在云南(三国时南中之地),佧佤族有传说指诸葛亮曾教他们祖先盖房子、编竹箩;傣族传说指当地的佛寺大殿屋顶就是仿照诸葛亮的帽子建造的,又有说诸葛亮南征时发明一种铜鼓,称为“诸葛鼓”,白天做饭,晚间可敲它作警报。而现有许多俚语,如“事后孔明”,意思是等到事情过后才发表各种高论,自以为先知;也有“三个臭皮匠,胜个诸葛亮”,意思是指形容集体智慧的伟大。

另有“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之说,大意是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后,姜维、杨仪等人怕司马懿探知实情,密令军士雕塑诸葛亮的木雕像,于退兵时连同前锋军撤退。司马懿等人早就怀疑诸葛亮已逝世,但不敢轻举妄动,随军出来却看到诸葛亮(木雕像)仍好端端的坐在车上,大吃一惊,急令军队回营,蜀汉军因此平安的回到成都,并将盛放诸葛亮大体的棺木一同送回,由蜀后主刘禅亲葬之。事后司马懿等人听到诸葛亮终于死之后,才放下这心,专心准备征蜀之事。

 

相关的书籍著作

《将苑》

作者:诸葛亮年代:三国

《将苑》是中国古代一部专门讨论为将用兵之道的军事著作。旧题诸葛亮撰,但普遍认为是伪托。 [阅读]

《兵法二十四篇》

作者:诸葛亮年代:三国

《兵法二十四篇》是重要的蜀汉军事著作之一。原有二十四篇,但现在其中的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现已失传。据说为三国时期蜀汉名相诸葛亮晚年时所著,上面记载了诸葛亮几十年来行军打仗,治国安邦的经验。 [阅读]

《便宜十六策》

作者:诸葛亮年代:三国

《便宜十六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蜀汉军事著作。由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所著的重要兵法。此书在《隋书·经籍志》中有收录,此后的许多兵法类书都收有此策《便宜十六策》,诸葛亮主要论述治国治军之道 [阅读]

诸葛亮的故事

    诸葛亮与茶的传说

    诸葛亮与茶的传说

    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记》中描绘道:“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诸葛亮诞辰这天,茶山各村寨都要举行集会,称为“茶祖会”。 [阅读]

    诸葛亮七擒孟获

    诸葛亮七擒孟获

    就这样,孟获一次次被诸葛亮活捉,一次次又被他释放了,反反复复捉了又放,放了又捉,前后一共将经历了7次。到了第七次的时候,孟获终于输得心服口服了,因为他不只是佩服被诸葛亮的过人智慧,也被诸葛亮那宽广的胸怀所折服。 [阅读]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蜀军一直退到了山谷中才对外宣布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当时的老百姓为这件事情编了一句话:“死去的诸葛亮吓跑了活着的司马懿。”司马懿听了,自我解嘲地笑着说:“我能估计到诸葛亮活着,可不敢估计他死了呀。” [阅读]

    曹操三请诸葛亮

    曹操三请诸葛亮

    程昱向曹操举荐他的师兄诸葛亮,说此人比他和徐庶都高出一头。曹操也耳闻诸葛亮有超群之才,就领着程昱、曹洪,带上重礼去卧龙冈聘请诸葛亮。到了卧龙冈下,人困马乏,他吩咐在路边茶馆歇脚,叫曹洪去茅庐请诸葛亮来叙谈。 [阅读]

    姜维学枪法

    姜维学枪法

    他见姜维是个人才,想让姜维诚心归顺蜀国,才故意舞了这套花枪。孔明当即收了姜维为徒弟,时时抽空教他枪法。不料,花枪枪法的套路还没教完,诸葛亮就在五丈原病倒了。他怕枪法失传,在病床前也天天给姜维讲枪法。 [阅读]

    竹筒保驾救刘备

    竹筒保驾救刘备

    为夺回荆州,周瑜摆下鸿门宴,单请刘备。刘备接到请帖,不去怕人耻笑,去了又有危险。诸葛亮叫刘备去,并交给赵云一个小竹筒,令他保驾赴宴。 [阅读]

    诸葛亮送雅号给庞统

    诸葛亮送雅号给庞统

    庞统在蒲圻江边西山隐居读书。不久,孙、刘和曹操在大江摆阵准备交战,西山成了联军的防地。诸葛亮、周瑜、鲁肃等人听说庞统住这里,有空就相约去坐坐,庞统的茅庵便成了名士聚会的场所。 [阅读]

    黄月英的思夫数字信

    黄月英的思夫数字信

    “一别君颜,两地情牵。原说三四月可回转,谁知一去五六年,惹得外人七嘴八舌来闲谈,何故久久不回还。好比风筝断了线,叫我十里长亭望眼欲穿。每日里百般想千般念,万种情思随征雁。今又把万语千言写情愫,捧书百拜夫君前。” [阅读]

诸葛亮的野史解密

    诸葛亮:有木也是桥, 无木也是乔

    诸葛亮:有木也是桥, 无木也是乔

    诸葛亮听罢, 心中有气, 他那样聪明绝顶之人, 岂能让周瑜得志, 于是便不动声色地写出下联, 当面递给了周瑜:有木也是桥, 无木也是乔, 去掉桥边木, 加女便成娇, 江东美女数二乔, 难保铜雀不锁娇。 [阅读]

    诸葛亮与淡竹叶的故事

    诸葛亮与淡竹叶的故事

    原来,张飞使的是一条诱敌之计,他们白天在阵前喝的不是什么佳酿美酒,而是一种汤药——淡竹叶水。这是诸葛亮专为张飞和众军士们泻火除烦的药汤。 [阅读]

    诸葛亮治理蜀国

    诸葛亮治理蜀国

    诸葛亮治理蜀国,首先是从精简官职,修订法制开始的。他认为宫廷和相府是一个整体,不应该有什么区别。因此,一旦有触犯法纪的行为,或尽忠立功的表现,诸葛亮就让有关部门按规定给予处罚或者奖赏,非常公允,毫无偏私之心。 [阅读]

    诸葛亮的继承者:蒋琬、费祎和姜维怎么样?

    诸葛亮的继承者:蒋琬、费祎和姜维怎么样?

    本文以诸葛武侯去世的公元234年为分水岭,以纪传体与编年体结合的方式讲述蒋琬、费祎、姜维三位继承者跌宕起伏的命运和蜀汉帝国在后诸葛时代的三十年中,容易为人们所忽视的过往。 [阅读]

    姜维和诸葛亮对魏国不断北伐的根本目的?

    姜维和诸葛亮对魏国不断北伐的根本目的?

    但凡把诸葛亮、蒋琬、费祎、姜维战略混为一谈来讲北伐的人对三国鼎立历史变化全都不理解。蜀汉北伐从225年开始筹备,至262年为止,总共37年。 [阅读]

    “七擒七纵”是不是史实

    “七擒七纵”是不是史实

    “七擒七纵”的最早由来是《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另外在《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也有简要的记载。但《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均没有直接记载。 [阅读]

    诸葛亮与师傅

    诸葛亮与师傅

    诸葛亮有没有传授经纶之道的“师傅”?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在人们心目中,诸葛亮是一个神奇人物。他那神奇的本领不经名师异人乃至神人指点,在人们看来可能是难以想象的。 [阅读]

    诸葛亮羽扇的来历

    诸葛亮羽扇的来历

    《三国演义》里,特别是写六出祁山时的诸葛亮,人们最熟悉的,恐怕就是他素衣纶巾,手摇羽扇,端坐四轮车上,飘然而出的形象。羽扇纶巾后来成了戏曲舞台上诸葛亮特有的穿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