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北魏

北魏

最后更新时间:2016-05-01 23:58:13

北魏简介

北魏与南齐对峙

北魏与南齐对峙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早期国语鲜卑语,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开始将汉语定为国语。439年,统一华北。494年起迁都洛阳,皇帝改元姓。534年,分裂为东魏(都邺城)与西魏(都长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数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北魏历史

北魏立国

在公元四世纪初,拓跋鲜卑在今山西北部和今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376年被前秦所吞并。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386年,拓跋珪即代王位,重建代国。398年(天兴元年)议定国号为“魏”,建都平城,次年称帝。即为魏道武帝。

兼并华北

数代以后,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在先后吞并夏、北燕和北凉等势力下,北魏完成了兼并华北地区,这时华南地区早已是刘宋,南北各自为政,形成互不隶属的对峙之局。

占领青齐

电视剧《北魏冯太后》剧照

在统一华北以前,北魏就有多次与南朝政权在黄淮下游交手的经验。显祖献文帝皇兴三年(469),北魏上党公、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攻下南朝宋所属的青州治所东阳城,至此以后,现今山东半岛,又属黄淮下游古称青齐的地区(《尚书‧禹贡》称“海岱之地”)就归北魏所管,并被割划为青州、齐州、济州、光州等区。

改革

早在冯太后掌政时代,冯太后已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建立国家规模,如在太和九年(485年)推行均田制,把之前因为战乱而遗下的无主荒地按制度分给存活的农民,一部分可永久拥有,一部分则身死后交还公家。又施行租调制,农民按制度上数字,定期向朝廷纳税。

孝文帝亲政后更在文化上开始修整,在风雨飘摇之中的背景下为了维持和巩固政权,进行了许多大刀阔斧的改革,即后世之所谓孝文汉化,其举措大略如下:

  1. 迁洛阳:孝文帝以旧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为用武之地,非可文治,而洛邑为历史名都,物富民丰,交通便利,便于经略海内,控制中原,魏太和十七年(493年),以南伐为名,进驻河洛,定为京师。迁都洛阳后,戎装以外,官民皆著汉服。
  2. 改汉姓:《魏书‧官氏志》记载了一百一十八个胡人改姓的例子,如皇族拓跋氏改元姓、步六孤改陆姓、贺赖氏改贺姓、独孤改姓刘。
  3. 断胡语:凡三十岁以下官员一律使用汉语,如果仍用鲜卑语,即降爵黜官。
  4. 通婚姻:鼓励与汉族世家通婚,并从己身开始迎娶汉族士族女子。
  5. 教育:祀孔子,尊儒教,寻古书,设立太学、小学。

自此胡汉界线开始逐渐消弭,对当时和后世发展意义非凡。

北魏分裂

第八任皇帝宣武帝元恪立他的儿子元诩当太子时,没有按旧制处死太子的母亲胡贵嫔。元诩即位后,胡贵嫔为皇太后,后六镇之乱爆发。胡党毒死元诩,立元钊,大将尔朱荣趁势讨伐,立元子攸,在河阴之变之后掌控朝政。

孝庄帝元子攸不能容忍,铲除了尔朱荣,但不久后就被尔朱家族所杀害。

高欢讨伐尔朱家族,并取得胜利。高欢在532年立元修为帝。但元修不能容忍高欢掌握政权,在534年投奔长安的宇文泰,而宇文泰杀元修,另立元宝炬为帝,建都长安,史称“西魏”。

高欢立元善见为帝,建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史称“东魏”。北魏就此分裂。

北魏政治制度

子贵母死制度

北魏的宫廷为了避免外戚干政,实施残酷的子贵母死制度,即后宫女性只要生下皇子就得被赐死,以避免母以子贵的情况发生。但幼子还是需要人照顾,因此就有所谓的保太后,即以太子的保母在太子继位后成为皇太后。北魏有三种皇太后,一种是皇帝的生母,另一种是皇帝的保姆,还有一种是未曾替前任皇帝生皇子因而存活的皇后。如北魏献文帝乃由汉人女子李贵人所生,然李贵人在生下献文帝以后即被赐死,由身为太后的冯氏所养大。献文帝曾求当时当权的冯太后废除旧法,但被拒绝。

后来直到笃信佛教的北魏宣武帝,才终于取消子贵母死。

经济发展

赋役制度

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的税收由部落贡纳、牧民的畜牧税为以及一般农民的租调为主,其中农民的租调为最大收入。北魏规定租调税收为“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又入帛一匹二丈,委之州库,以供调外之费。”。不过这是个一般办法,政府需要的时候可以增加征收物品的种类和数量。租调是按户收取的,户的大小没有限制,孝文帝改革之前,三五十家组成一户的情形很普遍。除了这种一般性税收外,政府经常因为战争而加开新税,官吏因为没有官俸,也常常以各种借口征税,给百姓带来很大的负担。

徭役方面,兵役方面由鲜卑人担任,因而兵役较轻。而力役的情况因为缺少史料,无法得知。只知道,为政府工作的工、杂役非常多。他们被编为隶户、军户、营户、府户、绫罗户、乐户等等。

孝文帝改革后,为了给官僚机构提供俸禄,以减少官吏欺压百姓。提高了税率,魏孝文帝定每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充百官俸禄。又在太和九年(485年)实行均田制,办法大致有四项:

  1. 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和妇人均可授田,男丁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授田视轮休需要加倍或再加倍。如果有牛一头则授田三十亩,最多四头牛,多出的不授田。老少病残或者缺乏男丁的家庭十一岁以上和有病者均授予半夫之田。奴婢一样按照男丁和妇人的标准授田。授田不准买卖,年老或身死还田,但七十以上授田者不必归还。
  2. 男丁授桑田20亩。桑田不必还给国家,可传给子孙,也可以可卖出多于20亩的部分,也可买桑田补足20亩。产麻地男子授麻田10亩,妇人50亩,年老及身死后还田。
  3. 多余土地可以借给农民耕种,政府严格控制农民迁徙,只允许迁往空荒地区。
  4. 规定驻地长官在所在地给予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八顷,县令郡丞六顷,不许买卖。

政府在均田制的基础上重新规定了税收制度,一夫一妻应缴纳的租调为:“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民年十五以上未娶者,四人出一夫一妇之调;奴任耕、婢任织者八口当未娶者四;耕牛二十头当奴婢八。其麻布之乡,一夫一妇布一匹,下至牛,以此为降。”

军事

北魏兵民分开,兵用于打仗,民从事耕桑。而兵主要由鲜卑及其他少数民族组成,农业主要由汉人从事。兵民之分也就是胡汉之分,也是胡汉分治的体现。

而士兵里面也分两种,一种是鲜卑兵,另外一种是非鲜卑兵。

鲜卑兵由代北部落的鲜卑人组成,主要担任北魏的禁旅和边防六镇的士兵。这种兵带贵族性质,地位颇高,但在魏文帝汉化之后有所改变。

非鲜卑兵中,以高车兵最为重要,禁军和六镇边兵都有高车人。此外还有部分少数民族和汉人军队。

北魏的故事

    统万城之战

    统万城之战

    拓跋焘到了拔岭山以后,大修城墙、军垒,也留下了很多的物资装备。完成这些事以后,他率领3万铁骑,快马加鞭赶往夏国都城统万(今陕西靖边县),准备攻打统万。 [阅读]

北魏的野史解密

    尔朱荣之死

    尔朱荣之死

    渐渐地,尔朱荣的势力越来越大,到北魏孝庄帝时期,朝中大权可以说完全被尔朱荣控制了。孝庄帝很担心尔朱荣会在日后干出篡权夺位的事来,因此,就有了杀掉尔朱荣的念头。他和身边的一些近臣策划着,想找个机会,杀掉尔朱荣。 [阅读]

    孝文帝拓跋宏改革

    孝文帝拓跋宏改革

    此后,孝文帝就把都城从平城迁到了洛阳。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他试图改掉旧的风俗,于是,他就把文武百官召进了宫里。 [阅读]

    北魏拓跋弘肃贪

    北魏拓跋弘肃贪

    北魏的时候,官员们也都想生活得更好一些,因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部分官员都开始贪污受贿了。对此,魏主拓跋弘又下了一封诏书,诏书上说:“各级官员,如果有哪一个敢接受下级一只羊,一壶酒的,一经发现,当即处死。” [阅读]

    魏武帝灭佛

    魏武帝灭佛

    崔浩知道这件事以后,就建议魏武帝把天下所有的和尚都杀光,把佛经全都烧毁,佛像都拆除掉。魏武帝对崔浩的话本来不太在意,经过这场事件以后,魏武帝很“爽快”地接纳了崔浩的建议。 [阅读]

    崔浩遭忌恨

    崔浩遭忌恨

    北魏的崔浩是“三朝元老”,因为他很有才华,所以北魏的几位皇帝都很看重他。北魏道武帝拓跋 在位的时候,崔浩负责给皇上起草文件和命令等重要的事务。 [阅读]

北魏相关知识链接

北朝

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