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周朝

周朝

最后更新时间:2016-05-01 22:06:12

周朝简介

周朝与周族的始祖后稷画像,被尊为农神

周朝与周族的始祖后稷画像,被尊为农神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实行分封制的王朝。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史书常合称为两周。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建立,定都镐京(宗周);东周由周平王姬宜臼所建,定都雒邑(成周)。东周时期又分为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与战国时期(前476年-前221年)。

周朝存在的时间共计存在约八百年,是中国历史国祚最长的朝代,其中西周周武王灭商朝建国,到周幽王亡国,共历不到三百年,是中华帝国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他的物质,精神文明对后世历史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而后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建立东周。东周到前256年,才被秦国灭掉。其后秦国于前221年统一天下,秦朝成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周朝能维持这么久和其社会结构有关,周亡后,统一分封的各王被一统的帝制取代。

周朝经济

农业

西周时,锋利的青铜农具得到较普遍的使用,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垦殖和耕耘;原来的抛荒制被休耕制代替,土地利用率提高;沤治和施用绿肥,以火烧法防治病虫害,标志了田间管理的新水平。王朝中担任司稼的官员必须熟悉作物的不同品种及其适应地区,从而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农作物品种增加,谷类有黍、稷、粟、禾、谷、梁、麦、稻等,豆类有菽,任菽、藿等,麻类有麻、苴、苎等。王朝特设场人,专管园圃,从事蔬菜、瓜果的生产。

井田制相传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于西周时盛行。据战国孟子的描述,西周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对井田制的真实性一直存在着争议,过去日本学界普遍否定井田制的存在,认为是孟子假托古制的美好想像,但自从1954年江苏省丹徒县出土青铜器宜侯夨簋后,虽然对土地是否分成九块的“井”字仍有争议,但普遍相信公、私田的划分与人力管理有其根据。


春秋时期末尾,铁器已经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中使用。农业生产中使用铁锄、铁斧等。铁器坚硬、锋利,胜过木石和青铜工具。铁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那时,也开始用牛耕地。耕作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起来。一些贵族把公田化为私田,逐渐采取了新的剥削方式,让种田的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一部分产品。

手工业

西周比较重要的手工业都由王室和诸侯控制,众多的百工在司空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各项手工业,其中最重要的仍然是青铜铸造业。其分布地区很广,生产能力扩大,效率和水平提高,铸造工艺改进。发明了一模翻制数范和焊接的技术。陶器业已逐渐采用快轮法,产品走向规格化。原始瓷片的烧成温度已达一千二百度以上,胎质更为细腻,施以青、黄绿二色釉,矿物组成已接近瓷器。能够生产石灰石──硅石琉璃。漆器制作逐渐普遍,器表夹苎,施以红、黑两种彩绘,颜色鲜艳,花纹精美。家蚕的饲养十分普遍,纺织成为农家的一项重要副业。丝织物有斜纹提花织品和刺绣品。已经掌握池水沤麻的微生物脱胶法,以便将纤维分离出来。

周朝龙纹玉

周朝龙纹玉

周朝人口增加,铁器也更为普及,因而带动农业发展。商人地位提升以及铸币技术的发展,扩大了艺术品市场,其中仍以青铜最为重要。青铜的应用不再限于礼仪用途,变得较为世俗,成为地位、财富、权力的象征。在周朝青铜器上发现长篇幅的铭文,现今都成为珍贵的中国早期历史记录。青铜装饰变得更为抽象,更多几何图形,色彩更为丰富,亦更常使用浮雕与镶嵌技术。


商业

西周时,商业已成为社会经济不可缺少的部门,由官府垄断,设有质人之官作为市场的管理者。商贸的品种有奴隶、牛马、兵器、珍异等。西周的货币除贝以外,已开始使用青铜。晚周时期工商业无疑有了相当的发展,虽然象其他许多情况那样,无法精确地估量所发生的情况。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在不同的国家出现了不同的、有固定价值的金属货币,在公元前5和4世纪更是如此。这类钱币显然便于商业交易,虽然某些象谷物和布那样的商品,特别在大宗交易中继续用作交换媒介。商业的发展当然有助于城市的成长,并且还出现了工业按地点进行专业化的趋势。《史记》和其他史籍还记载了几个著名的商人,首先是孔子的弟子子贡,直至秦统一全国之前不久的丞相吕不韦。大商人不经营主要商品,它们量大,容易坏,只有在短缺时才有利可图;他们宁愿集中经营奢侈品或者通山泽之利。政府并不像集散主要商品那样直接关心这些商品。

周朝文化

文学

现存《尚书》中的《周书》和《逸周书》等,就是经过后人选编而保存下来的西周文献典籍的一部分。这些篇章是当时的重要历史文献,文章结构复杂,文辞简练,表现了当时严谨的文风。 《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有西周的诗歌三百余篇。其中的《周颂》、《大雅》、《小雅》和《国风》中《周南》、《召南》以及其他部分篇章,是西周时期的作品。这些篇章,有的是王室用于庙堂的颂歌,有的是贵族们的欢乐和怨尤声,而国风中的大部分篇章是下层庶民的真情流露和对贵族统治者的愤怒控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面貌。这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文化进步的重要表现。西周流传下来的甲骨文与青铜铭文,与商代基本相同,但西周时期出土的器物较多,铭文的篇幅也较长,所以成为金文的主要部分。

宗教

周朝的世界观:四夷图

周人的宗教与商人相似,主要有:崇拜上帝、崇拜祖先、崇拜鬼神与占卜问事等。周人对上帝与祖先都崇拜,他们认为祖先的灵魂在上帝左右,有时会来人间监护其子孙。而鬼神主要有日月星辰之神、山川之神、土神与谷神等。在周人信仰中,这些神多半是由上帝所册封的人鬼。例如周人的谷神,就是源自周人的租先后稷。周人的宗教信仰程度远逊商人,他们认为人的命运源自天意,但又怀疑上帝,以为不可信赖。对祖先虽然祭祀恭敬,但到疾痛时,也会出恶言,甚至言“先祖匪人”等咒骂祖先之话。

周人比较重视对天地、山川和社稷的祭祀。祭祀上帝的典礼称郊祀,由周王举行,上帝似乎不与普通人交流。其他神祇如土神、谷神等就直接主持人间事务如土壤肥沃、五谷丰收等。土神又称社,谷神又称稷,供奉社稷之神的地方也叫社与稷,每年春天都会举办社祭的赛会。而商遗民的社则称毫社。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众多的神灵,附身在巫觋,与人民沟通,人民也认为巫觋通晓过去未来,十分尊重,连王侯都有供奉。

王室诸侯中管理和鬼神交涉的官职,有掌祭祠礼仪的太宗、掌祈祷的太祝、掌神事的太士、掌占卜的太卜等。低等官员则有宗、祝、士、卜等。周人除了用人牲祭祀自然神灵以外,也用人牲祭祀祖先神灵,用人的数量和规模,和商代末期差不多,不像商王武丁时期那样盛大。

教育

在西周时期,已对贵族子弟实行教育。到了东周中后期,因各国纷扰,导致各国自成国学。 其中因为诸子流通结果,学派各自出炉,形成日后史典所称的“九流十家”。

周朝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周朝

    东周

    东周

    东周,是历史上对国都东迁以后的周朝的称呼。周隐王时,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至隐王六十年,西周国为秦所灭,七年后,东周国亦为秦所灭。 [阅读]

    西周

    西周

    西周,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定都镐京。等到周幽王时,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西周大约历经276年。 [阅读]

周朝的野史解密

    周朝三太母仪天下「太太」称呼的由来

    周朝三太母仪天下「太太」称呼的由来

    为什么中国人管妻子都叫太太、内人。 据说,「太太」一词源自「周朝三太」,即太姜、太任、太姒。 这三位妻子都非常伟大,分别是周朝八百年江山开基创业的前三位君王——太王、季历、文王的妻子。 婆媳三代,个个诚庄恭敬……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