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庄子与惠施辩道

庄子与惠施辩道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6-12-07 11:14:48

惠施,人称惠子,战国时宋国人。先秦时期百家争鸣,他是诸子百家之一的名家代表。当时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周,人称庄子。惠子和庄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大思想家。在长期交往中,二人结下很深的友谊,遂成密友。庄子和惠施经常在一起辩论学术。

他们辩论过大瓤之种无用而榕之,辩论过大知小知,辩论过大树臃肿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辩论过何谓离坚白。

庄子与惠施辩道

他们之间的争论相当激烈,常常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次,惠施来到庄子的住所,二人讨论起道德的间题。

惠施向庄子提出问题说:“先生,你所说的道是怎样存在着呢?”

庄子回答说:“我所说的道是不停地运动变化的道。天道不停地运动变化,所以万物才能生长;帝王的道不停的运动变化,所以天下的百姓才能拥护他;圣人的道不停的运动变化,所以海内的百姓才尊敬他。明白天道,通达圣道,善用王道的人,都是按自然本性去做事,对于一切事物犹如不知道一样,执守虚静的心。”

说到这里,庄子的弟子端上茶来,二人边饮边谈。

庄子接着说:“圣人执守虚静,是因为万物不足以搅乱他的心,所以才虚静,不是因为他爱好虚静,才去这样做的。你没看见水吗?水平静下来,就会清楚的照见人的胡须和眉毛,它的平面符合水准仪器,高明的木匠就是按这个道理造出水平仪的。水平静时可以如此明察,何况是人的精神呢!圣人的心虚静,就可以成为天地的镜子,万物的镜子。”

正当此时,忽听外面又有人叩门,打断了他们的谈话。弟子前去开门,原来是位买草鞋的人。庄子虽然在讲虚静,但为了糊口,还是不得不出去打点买主。买草鞋的人走后,庄子又坐下来说:“真对不起,让你久等了。我们接着谈吧。我所说的虚静、恬谈、寂寞、无为,就是天地的平静和道德的最高境界。因此,圣人帝王都栖心于此。心休止不动就虚静,虚静就能像镜子一样照见万物而充实,充实中也就包括了万物的条理秩序。心空虚即得到平静,平静到极点又转化为运动,运动与天道相合则万物各有所得。虚静即能无为,帝王无为则百官就能各尽其职。人行无为之道则能从容自如,从容自如的人,忧患不能停留在心上,就会长寿。这是道的一个特征。”

惠施说:“那么道还有什么特征呢?”

庄子回答说:“当然还有特征。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还是万物的本性。明白此道而南面为君,就能成为尧一样的君主;明白此道而北面为臣,就能成为舜、一样的臣子。以此道处上位,就成为帝王的最高德行;以此道处下位,就成为玄圣素王的正道;以此道隐居闲游,海岛山林的隐士就会敬佩信服;以此道做官,就能辅佐帝王安抚人民,为统一天下建立大功。虚静而为圣人,顺天动而为帝王,无为而受尊崇,朴素之美天下没有能与之相争的。明白无为是天地的本性,这就是把握了万物的根本性质和产生根源,就是与天道相合了。因此就能协调天下之事,而与人和谐融洽。与人和谐融洽,叫做人乐;与天相合,叫做天乐。“

庄子说到这里,颇有感触,不由得把天道称起老师来。他说:“我的老师呀!我的老师呀!打碎万物不算作暴决,恩泽及万代不叫做仁慈,比上古更年长的人不叫做长寿,覆盖承载天地、创生万物的多种形态不能叫做巧妙,这就叫做天乐。所以说,明白天乐的人,从来不抱怨天,不非难人,不受外物牵累,不责备鬼神。这样的人动时犹如天道运动变化不停,静时犹如大地的虚静充实,他的心安定而治理天下,鬼神不会带来灾祸,精神不会疲劳,他的心安定而使万物顺从。我的这些话都是:说的把虚静无为推行于天地,畅通于万物,这就叫天乐,是圣人用来蓄养天下的。”

惠施听了庄子的这番话,点头称是,告别庄子,返回自己家园,继续研究自己的“历物十事”去了。

故事说明庄子的道德的最高境界和本性是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其中有关运动变化及思想虚静专一不带主观偏见的观点对人们认识事物有启发意义。

标签:惠施 > 庄子
故事:惠施的野史揭秘 > 庄子的野史揭秘
声明:庄子与惠施辩道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