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腊月二十七:少数民族的习俗

腊月二十七:少数民族的习俗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7-01-09 13:23:58

腊月二十七是农历12月27日过年的前夕的俗称,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上店、集中采购。而有些少数民族则还有别的习俗,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少数民族腊月二十七的习俗。

密士咕

腊月二十七是云南省彝族民间的宗教节日。“密士咕”彝语意为“祭密士”,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七日或二十八日举行。民间相传:密士是古代一牧人,死后为神,专司畜牧业和匪警,因此当地祭密士,以求其保佑牛、羊、猪、鸡、狗、马六畜兴旺,不遭匪盗。在主人家正房门外举行祭祀仪式时,特邀牧人参加,待焚香设供后行祭祀礼。祭毕,煮鸡肉稀饭,参祭者共食。

祭北斗星

腊月二十七祭北斗星是锡伯族达斡尔族祭祀活动之一。

祭北斗星

祭北斗星

锡伯族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七,选一只肥公羊,用清水轻轻擦洗过后宰杀,祭在供桌前。又在西屋靠西墙处置一小炕桌,桌上点七根蜡烛,按当季北斗星的位置放好,家主带一家老小点七根香跪拜,并把事先削好的七根木桩按北斗星的位置在西北墙角钉好,每个桩上点一个面烛(用油和面制作而成)。当晚,把煮好的羊后腿供一夜。

达斡尔族祭北斗星于农历逢七日的晚上进行。腊月二十七祭祀时,待北斗七星明亮后,在院里放的桌子上供肉,点七炷香,然后向北斗七星磕头。认为北斗七星会助人,不让孩子得病,也向它求子。除夕之夜祭祀时,点面制臼形油灯,祈年内增添人口和牲畜。

打年粑

打年粑是制作年粑——土家族过年祭祖的一种食品。土家过年,必须有糯米年粑祭祖,而俗规打年粑又必须在腊月二十七日这天,因此,称为“打年粑日”。打年粑要选最白最糯的上好糯米,打出的年粑才洁白有光泽;糯米不好,则打出的年粑既不白又有疵点,俗称“癞子粑”,用之祭祖即是对祖宗的不尊敬。年粑,分为祭祖年粑与一般年粑两种。祭祖年粑要做得大且圆,还要以朱红印上红点、松枝,象征合家团圆吉庆,四季红火;用小米打的祭祖年粑,要做成一种像磨刀岩一样的“磨岩粑”或一种像点火绳一样的“火绳粑”,意为砍火畬种小米,要磨岩将刀磨锋利,用火绳点火烧畬,方才有小米的丰收,并专用来祭祀火畬神婆。杨姓土家族人祭祖的年粑,名为“喜鹊粑”、“犁口绞粑”,意为喜鹊报喜,一年有喜;犁田犁土,五谷丰登。年粑打好、做好,不准吃,要待过年祭祖后,才准吃,而祭祖的年粑,须放至神龛上,直至正月十五过了元宵节,才能取下食用。

打年粑

打年粑

腊月二十七的习俗,民间还有很多说法,小编这里列举了三个流传较为广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标签:春节习俗
故事:
声明:腊月二十七:少数民族的习俗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知识链接

春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