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的故事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的故事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7-01-05 11:42:46

腊月二十三(二)小岁:天宫的耳目神“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又称灶王节或灶神节,在民间又把这一天称为“小岁”或“过小年”。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灶神,又称灶君、灶王、灶王爷、东厨司命、司命主、张灶爷爷等,是民间普遍信仰和尊崇的一位大神,他是玉皇大帝派往人间,监视各家各户的“常驻大使”,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要回到天宫向玉帝作一次总结汇报,因此关系到全家的寿夭祸福。但是,在不同的时期,灶神的形象和职责是不同的,因此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人们对他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差别。

拜灶王爷漫画

拜灶王爷漫画

灶神形象的产生起源于我们的祖先对火的崇拜。在遥远的原始社会,先民们没有火,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学会了钻燧取火,或采集野火的火种,用火来烤熟食物、取暖、照明、抵御野兽的袭击。由于火对他们的生存至关重要,所以先民们产生了对火的崇拜和信仰,对火的发明者、管理者和保存者十分敬重,把他们奉为火神。我国最初的灶神是一位女性,《庄子》中记载的灶神名字叫“髻”,穿着红色衣服,貌若美人。《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记载,传说中的炎帝就是神农氏,他因为发明了火而称王于天下,因此他死后被奉为灶神来祭拜。也有记载认为炎帝的佑神祝融才是灶神,《说文解字》中说:“周礼以灶祀祝融”,可见,周代已经把祝融作为灶神了。在汉代以前,人们把掌管饮食之事的人奉为神灵来祭拜,颂扬他们的功德,再一次印证了“民以食为天”这一广为流传的古谚。

汉代以后,灶神的地位有所上升,逐渐由“主饮食之事”的火神,上升为掌管人们寿夭福祸的“一家之主”。《敬灶全书·真君劝善文》中说,“灶君乃东厨司命,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这时的灶王成为玉帝派往各家的常驻大使,监察各家的功过是非,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向玉帝作一次总汇报,玉帝根据他的汇报情况,向每个人降福或降灾。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300天,小罪要减寿100天。在《太上感应篇》里,又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

因此,和汉代以前人们崇拜、感谢灶神不同,这时祭灶是希望灶神为自己隐瞒过错,在玉帝面前多讲好话,以给全家带来幸福平安。所以,人们对待灶神的态度不仅是一种感恩和崇敬的心情,更暗含着一种畏惧之感。人们祭灶时的祭品也相当丰厚,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唐宋以后,随着社会风俗文化的发展,加上人们的希望并非都能如愿的事实,人们对灶神逐渐产生了怀疑和责备。最突出的表现是在祭品中多了胶牙糖和酒糟,以糖来粘住灶王的嘴,用酒来收买他的心,让他只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也是当时可以收买、贿赂官员的社会风气在节日文化中的一种反映。这一时期的灶神,逐渐失去了昔日的权威,成了被人们敬而远之的醉司命。后来关于灶神的形象又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在不同的地区,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标签:春节习俗
故事:
声明:腊月二十三灶王爷的故事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知识链接

春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