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刘备的磨难

刘备的磨难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6-12-22 15:04:16

三国诸主中,要数刘备经受的磨难最多。奇妙的是,他每每能化险为夷,危而复振,于磨难后把事业一步步推向前进。

且不说刘备在家乡与母亲织席卖屦,相依为命的艰辛,仅从涿县起事到赤壁之战这20多年时间内,他所受的挫折就接连不断。与黄巾军打了不少硬仗,作了个小小县尉还要被“沙汰”。刘备去找前来宣布“下岗”通知的督邮理论,督邮不见。

刘备(严宽饰)

他气愤不过,把督邮绑缚起来揍了一顿。自知闯下大祸,从此弃官亡命。作高唐令时,被黄巾打败,往奔公孙赞。作平原相时遭人嫉妒,险被暗杀。后来虽当了几天徐州牧,却又让出徐州,反主为客,寄寓吕布。失沛城,陷妻小,只身出逃,不得不投靠曹操。奉衣带诏刺操败露,匹马投青州,改附袁绍。乘曹操北征袭许都失利,趋荆州,再依刘表。被曹兵追赶,败走汉津口,往投孙权。遭蔡瑁暗算,跃马过檀溪,险些丧命……真可谓多灾多难,历尽艰险。

刘备所以能从挫折走向成功,善于自我保护,是一个重要原因。他深知自己没有袁绍兄弟“四世三公”的显赫影响,亦不似曹操的出身官宦人家,更远不如孙权的继承父兄之业。完全是白手起家,底子薄,力量弱,起点低。因而,他十分注意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韬光养晦,保护自己。甚至不耻投身政敌麾下,虚与委蛇。沛城失守,几面受敌,不顾刚被吕布击败的耻辱,屈身投吕,与之称兄道弟,主动提出将实际上已被吕布占领的徐州让出。最富韬晦意味的当属投曹操那段时光了。为免遭曹操暗算,刘备千方百计把自己装扮成一个胸无大志的庸夫俗子。他对曹操假装唯唯诺诺,每日在后院种菜,示无大志。曹操煮酒论英雄,想试探他,刘备却装聋卖哑,任曹操步步诱逼,就是东拉西扯,不往要害地方说。曹操单刀直入:“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竟惊得把筷子掉落地上。他机警沉着,巧借闻雷来掩饰,终于将曹操瞒过。

不断从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是刘备取得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挫折之后,找不到原因,找不到出路。刘备善于听取人言,总结经验教训,选择新的起点,这是他的非凡之处。正因为如此,他虽屡经失败,其事业却奇迹般地螺旋式上升,“之”字型发展,终于出现了大转折。

他曾登门请教司马徽。司马徽告诉他,儒生俗士不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这些识时务者,即有眼光,善谋划者。

而刘备的教训,正是缺少了这样的俊杰。经徐庶、司马徽推荐,他迫不及待三顾草庐,请诸葛亮出山。刘备征战多年,此前并没有切合当时实际的发展战略。东拼一阵,西杀一场,连一片巩固的根据地都没有。后以诸葛亮的“隆中对”为基础,制定并实施了先取荆州立足,后取西川建基业,联吴抗曹,然后图中原的长期战略规划。刘氏集团从此实现了一次根本性的大转折、大飞跃,刘备也从此告别了东躲西逃的苦难历程。

远大的政治抱负,是刘备敢于正视磨难,能够战胜艰难困苦的强大精神动力。刘备自从与关、张起事之后,一直以平治天下为己任。这一精神动力,加上他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形成其超凡的独特性格。织席卖屦,平民之身,心怀黎庶,志在天下。多次遭遇强敌,败亡踵接,寡众难敌,不能使之丧失勇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论是与吕布相争,还是同曹操相斗,都是处于绝对劣势,力量悬殊。但他从未被吓倒,被屈服,而是硬着头皮,苦苦支撑。鞍马劳顿,风餐露宿,艰险备历,几死者数,动摇不了他的决心。他几次队伍被冲散,剩下光杆司令逃命。战吕布失败,驻军广陵,军粮绝,人相食。躲蒯越、蔡瑁追杀,险些葬身波涛。但他从来不灰心,不泄气。更难能可贵的是,不仅艰难困苦不能移其志,舒适安逸亦不能动其心。

投冀州,袁绍父子“倾心敬重”;奔荆州,刘表“以上宾礼待之”。

但这位刘使君绝不是来享清福的。在袁绍处,他始终不忘寻找机会重整旗鼓;于刘表处,他为髀肉复生黯然落泪。特别是栖身曹营,曹操帮他打败吕布,接回妻小,荐他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恩情至重,待遇至优。却并没有把他留住。他的政治主张与曹操不同,他要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因而还是冒着生命危险,与董承密谋暗杀曹操。刘备到后来作了蜀汉皇帝,仍不思安逸,南征北杀,志在一统。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忧烦。刘备经历了大半生艰苦曲折的磨难,终于走出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炼狱,创立了三分天下的基业。可惜的是,蜀汉的第二代领导人刘禅,仅从其父手中接过了锦绣江山,而没有接过他的创业精神,骄奢淫逸,不思进取,将蜀汉大业付之东流。当了亡国之君,被掳洛阳,竟于声色之间乐不思蜀,丢掉了重振蜀汉的最后机会。书读至此,怎不令人掩卷长叹!

标签:刘备
故事:刘备的野史揭秘
声明:刘备的磨难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