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牵牛子的典故与功效

牵牛子的典故与功效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7-05-02 11:38:45

牵牛子的典故

素罗笠顶碧罗檐,晓卸蓝裳着茜衫。

望见竹篱心独喜,翩然飞上翠云参。

                                       宋·杨万里

牵牛子是一味古老的中药, 在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已有记载。据陶氏云 :“本品始出田野人牵牛谢苗药 ,故以名之。”

李时珍还进一步解释说:“近人隐其名为黑丑白丑者,盖以丑属牛也。”牵牛的花与其它花相比,有不少特点:早晨开放 ,花形奇特,花色善变,擅于缠绕。此花虽非佳卉 ,由于有这些特点 ,赢得了历代诗人为它吟咏了无数优美的诗章,“仙衣染得天边碧, 乞与人间向晓看”。每当雄鸡唱晓,晨曦初露之际,即争相怒放,像一支支喇叭,在吹奏着无声的晨曲。宋·苏辙诗云:“嗟尔脆弱草,岂能凌晨霜”。可惜它性格娇弱, 禁不住阳光照晒, 朝开午休,因而又名朝颜花。牵牛花的形状与众不同, 未放时形如玉簪,绽开后状似喇叭 , 有些地方也称喇叭花。“晓卸蓝裳着茜衫”,形容了花色的善变。由于花瓣中的花青素,一经阳光照射,碱性变成了酸性,花的颜色也就由蓝而变成粉红了。牵牛的缠绕本领颇为高强,“翩然飞上翠云参”,只须简单“扶手”,便能游藤走蔓,布成一大片绿色的天幕。牵牛未开放的花蕾像柄卷着的阳伞,其卷曲的方向,正好和茎缠绕而上的方向相反 ,其左旋的茎总是逆时针方向缠绕,即顺着东→北→西→南转。前人另有一种说法,凡开青蓝色之花, 则子黑, 名黑丑 ,力速;凡开白色之花,则子白,名白丑,效迟。

有关牵牛的药名,民间有这样传说: 从前有一小孩 ,家贫无法度日,从小卖给地主放牛。一年秋季, 孩子得了臌胀病, 腹大如鼓,小便困难 ,形体消瘦,皮肤蜡黄。地主不为他医治,又怕死在家中,便将他赶走。牧童无奈,拖着沉重身躯, 来到野外一片蔓草丛中 ,竟然昏了过去。醒后腹中觉饥,见身旁的野草结着果子,就采集果实搓破去壳生食。不多时, 泻下水样粪便许多, 遂觉腹胀大减。如此连食几天,肚子慢慢瘪下去 ,又回到地主家放牛为生。后来,那牧童牵着黄牛来到这蔓草丛中,向这药草跪拜叩头,深谢它的救命之恩。世人就把这种子入药,取名为“牵牛子”。

牵牛子

牵牛子

牵牛子的作用与功效

纵观祖国医药史,对牵牛子颇有研究并提出创见者,应首推明代大药学家李时珍。时珍集前贤诸家之说 ,并有自己的新见解。牵牛子功在利水消肿, 属攻逐峻泻之剂 ,历代医家用之均慎,只可用于体壮邪盛者, 且不可多用久用, 以免耗伤正气。古医家张文懿曾目睹一病人,患者因酒食伤中而病痞,遂多服牵牛子丸散,取快于一时,药过仍痞,随服随效,效后复痞,以致久服脱人元气 ,犹不知悔,实属可悲 ! 由于牵牛善泄湿热 ,通利水道,亦走大便 ,古今主治,皆用之于湿热气滞 ,实肿胀满,二便不通。

医家爱用牵牛子,人人赞美牵牛花。清代诗人徐芗坡有句:“墙腰篱角碧茸茸,小草闲庭点缀工”,说明牵牛花能美化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此外,它还有吸附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能力 ,帮助我们净化空气 ,防止大气污染。

牵牛子入药始载于《雷公炮制论》中。《本草纲目》曰, 逐痰消饮,通大肠气秘风秘, 并一切气壅滞。中医认为,其性味苦辛寒,有毒。功效以泻水,下气, 杀虫为主。临床主治水肿,喘满,痰饮,脚气,虫积食滞。大便秘结等症。

牵牛子中含牵牛子甙(树脂甙类)为泻下成分,生物碱(麦角碱类) ;另含有脂肪油约 11% ,色素、有机酸等化学成分。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药理作用:

  • 1. 泻下和利尿作用   动物试验证明, 本品水煎剂及其有效成分牵牛子甙均有剧烈的泻下作用。而黑丑与白丑的泻下作用并无区别。牵牛子甙在肠内遇胆汁和肠液分解出牵牛子素, 对肠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增加肠蠕动,引起肠粘膜充血,分泌增加,呈泻下作用。在泻下时,不引起血糖的剧烈变化 ,但可使家兔血液内葡萄糖比对照组显著下降, 这是加速葡萄糖在肾脏中排泄所致,因而认为本品的泻下作用是加强了肾脏的活动,而呈现了泻下与利尿作用。
  • 2. 驱虫作用   本品对蚂蝗、蚯蚓的活动有抑制作用, 对猪蛔虫的活动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代表方剂如烂积片。其功能以清理肠胃, 消积化滞为主。临床主治消化不良 ,胸闷胀满,肚腹疼痛 ,恶心倒饱,大便不通等症。

标签:中药典故
故事:
声明:牵牛子的典故与功效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