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石榴的典故与功效

石榴的典故与功效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7-05-03 09:22:57

石榴的典故与功效

小树枝头一点红,嫣然六月杂荷风。

攒青叶里珊瑚朵,疑是移银金碧丛。

                                                      清·康熙

榴者瘤也,丹实垂垂如赘瘤,故名石榴。五代吴越王钱馏改榴为“金樱”,《酉阳杂俎》言:“榴甜者名天浆”。又因“三尸虫得此果则醉”,故道家书中谓之“三尸醉”。

石榴原名安石榴,据史载,约在公元前 2 世纪,石榴产在当时隶属中国王朝的西域之地—安国和石国(今乌兹别克的布哈拉和塔什干)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才将其引入内地。这其中还有一段优美佳话。

石榴

石榴

张骞到达西域安石国以后 ,在他下榻的宾馆门前,有一棵树繁花怒放 ,色艳如火,张骞甚为喜爱,经常站在其旁观赏,经打听得知它是石榴树。后来天旱了 ,石榴花叶日见枯萎,张骞不时担水浇灌,从而使其枝叶返绿,榴花复艳。张骞完成使命回国时,安石国国王赠金送礼他皆不要 ,却请求带回那棵石榴树,国王欣然应诺。不幸的是张骞一行途中遭匈奴人拦截, 冲杀中那棵石榴树失落了。人马到了长安, 汉武帝率百官出城迎接, 正在这时,只见一位红衣绿裙的妙龄女子 ,气吁吁, 泪滴滴, 向张骞奔来。汉武帝及百官皆惊,不知出了何事 ? 张骞定眼一看,也大吃一惊,这不是在安石国宾馆被自己轰出门外的那位姑娘吗 ? 原来,张骞起程的前一天夜里, 他的房门被轻轻推开,只见这位姑娘正向他施礼,请求与恩人一同前往中原。张骞一时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暗想必是安石国的使女想随自己逃往中原。自己身为汉使 ,不能因此惹出祸端,于是将其劝出门外,不想今日她又追来。张骞问道 :“你不在安石国, 千里迢迢追赶我们究竟为何 ?”那姑娘垂泪回答:“奴不图富贵,只求回报浇灌之恩,中途遭劫,使奴未能一路相随。”言罢忽然不见,旋即化为一棵花盛叶茂的石榴树。张骞恍然大悟, 并向汉武帝禀报了在安石国浇灌石榴树的事。汉武帝大喜,便命花工将其移植到御花园中,从此中原大地就有了石榴树。所以,明·沈周诗中曾云:“张骞带得西来种,中秘千珍及万珍。一个臭囊藏不尽,又从身外覆精神。”张骞带回石榴,只是历史上的传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医籍上,记载石榴传入我国是在西汉之前。另外,早于张骞的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在其《南都赋》中就有“聘枣若榴”一语。这个问题, 有待于史学家们进一步考证。

当石榴从西域引进后 ,首先在京都长安周围种植, 到了唐代,长安周围的石榴栽种, 已有相当规模。而临潼东距长安 25公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因而所产的石榴品质较优。现在华清宫七圣殿四周的石榴,据说是唐代杨贵妃叫种的,杨贵妃亲手种在骊山之麓的一株石榴,至今依然枝繁叶茂。

朱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家,浙江婺州义乌人,家居义乌丹溪,故学者们尊之曰“丹溪翁”。他相貌怪异 ,目有大小轮, 神光奕然。医术高超 ,名重江浙,四方求学者归之如云。丹溪翁有位书友,每次患病时只要闭着眼给他切脉,处方一帖,往往药到病除。

有年夏天,书友腹部疼痛,腹泻,丹溪给他开了一帖中药,服了不见好转,又开三帖, 服后还是无效,弄得丹溪没了主意。再把药量加重一点,仍旧是老样子。

那位书友无奈,即到朱丹溪的学生戴思恭医生家求医。戴思恭,从朱丹溪学医。丹溪见其聪明过人,倾心教他,思恭从此医术提高很快。戴思恭知道他是老师的好友, 热情接待了他。

寒暄以后 ,书友求他治病 ,戴思恭感到奇怪,问道:“你的病先生看过了吗 ?”书友说 :“看过了。”戴又详细询问病情,审视舌苔,仔细切脉,并认真分析了朱丹溪的处方 ,说道:“先生开的药方是对的,晚上给你加上石榴皮三钱 ,试试看。”书友回到义乌 ,服药三帖,腹泻霍然而愈。

有一天,书友去见朱丹溪,满面红光 ,精神颇佳。丹溪很奇怪,问明情况,拿过处方一看,不觉高兴得喊了起来:“对呀 ,好就好在这味药 ,石榴皮固涩、杀虫、止泻痢,治腹痛,缺它不可。这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标签:中药典故
故事:
声明:石榴的典故与功效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