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使君子的典故与功效

使君子的典故与功效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7-05-03 11:31:22

使君子的典故

竹篱茅舍趁溪斜,红红白白墙外花。

浪得佳名使君子,初无君子到君家。

                                                   宋·无名氏《使君子》

使君子既是南国艳花, 又是儿科良药。相传, 北宋年间, 潘州(今四川松潘一带)有位叫郭使君的郎中,精通医药,深受乡邻尊敬。一日郭使君又去采药,在灌木丛中突然被一种结在藤状植物上的果实所吸引,遂摘下几粒细心观察,发现其形如山栀,但棱瓣深而两头尖 ;亦似诃子,但体轻而内含仁。去壳尝之, 味甘淡气芳香。郭使君正在深思 ,一位过路的樵夫告诉他,此物似球,我们称其为“留求子”无多大用处。使君并不以为然,又摘下一些带回家中潜心研究。

过了二日,郭使君见采回来的留求子尚未干透, 恐其发霉,便放在锅里炙炒。一会儿,一股芳香之气溢散出来,诱得年仅五岁的孙儿小宝也嚷着要吃,使君无奈 ,只得捡炒熟了的给他吃了四、五枚。次日晨,小宝大便时 ,竟屙出几条蛔虫,午饭也吃得比平日香。使君顿觉蹊跷, 即想到留求子。于是又将那炒好的留求子拿出十余枚让小宝吃。不料未到一个时辰, 只见小宝一个劲地打嗝 ,还伴着呕吐。郭使君一时慌了,忙用生姜、陈皮等解毒止呕药给小宝服。经过认真分析,方知过量。次日,他减半给小宝吃,又顺利地屙出数条蛔虫。此后,郭使君用留求子进行反复试验,在临床中,凡遇着源于虫、疳积的病孩 ,都只用留求子一味,数量视其年龄配给。若遇体质强的儿童 ,就按其年龄多给一、二枚,反之酌减。在几年的时间里,共用去留求子担余。由于他娴熟的医道及求实的医德, 把个留求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四方求医者络绎不绝,症候消除者十有八九。郭使君也被四邻誉为“哑科(儿科)名医”,就连留求子也被乡邻以郭使君的名字而谓之。从那以后,在民间,凡是欲给小孩驱虫,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使君子,而留求子都鲜为人知。

使君子

使君子

使君子的作用与功效

多年来,经过历代医药学家的不断补充和完善,使君子的用途更加广泛,它不但适于儿童,也适用于老年人及成人 ;不但驱除蛔虫、蛲虫效如桴鼓 ,而且对蚯蚓、蚂蝗也有较强的驱除力。

在服用方法上,《本草纲目》载“七生七煨食”,《岭南采药录》有“生食太多,令人发呃逆……一旦不止者 ,惟用其壳蒸水饮之,即止”的论述。

使君子始见于《南方草木状》,名“留求子”。《开宝本草》有收载,称“使君子”。今为常用中药。其来源于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干燥成熟果实,用时剥取种子。中医认为使君子味甘、性温,具有杀虫消积之功。主治蛔虫腹痛、小儿疳积、乳食停滞、腹胀、泻痢等症。用使君子煎汤频繁漱口可治虫牙疼痛;以香油送下,久而能治愈头面疮。使君子内服时,用量 15~20 克煎汤,注意忌饮热茶。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眩晕、呕吐等反应 ,因此不宜多用。

《本草纲目》评曰:使君子“味甘气温, 既能杀虫, 又益脾胃,所以能敛虚热而止泻痢,为小儿诸病要药。”《本草正义》谓 :使君子“能助饮食之运化,而疏导肠中积滞,且富有脂液,所以滑利流通。”对于其药用功效,后人总结成歌诀曰:使君甘温归胃脾,健脾养胃驱虫宜,虚热五疳虫积痛,疮癣腹胀便泻痢。

使君子中含有使君子酸及其钾盐、葫芦巴碱等,另含有大量脂肪油,主要由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和肉豆蔻酸组成。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药理作用 :

  • 1. 驱蛔作用:使君子为中医及民间常用的驱蛔有效药物。实验证明使君子在体外对寄生虫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使君子、鹤虱、槟榔、贯众、川楝子、雷丸、吴茱萸及百部中,以使君子的作用最强。
  • 2. 驱蛲虫作用:对于自然感染鼠蛲虫的小鼠, 使君子粉、使君子和百部粉和用均有一定的驱蛲虫作用。但对于幼虫, 使君子无效。
  • 3. 抗皮肤真菌作用:使君子水浸剂在体外对各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

代表方剂如小儿疳积散、小儿康等。

其一,小儿疳积散。功能以杀虫消积为主。临床主治食积疳积,腹胀腹痛 ,面黄肌瘦, 消化不良,以及蛔虫、蛲虫等症。

其二,小儿康。功能以消积杀虫为主。临床主治小儿脾胃弱,消化不良,食积停滞, 腹胀肚痛及蛔虫等症。

 

标签:中药典故
故事:
声明:使君子的典故与功效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