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寒食节-- 一个将近被遗忘的节日

寒食节-- 一个将近被遗忘的节日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7-03-21 17:50:53

寒食节在农历三月, 清明之前一两天。 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 以一月为限。 汉代确定寒食节为清明前三天。 南朝时《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 即有疾风甚雨, 谓之寒食, 禁火三日。 ”唐宋时期减为清明前一天。 从先秦到南北朝, 寒食都被当作一个很大的节日。 唐朝时它仍然是一个较大的节日, 但已开始式微, 逐渐为清明节所兼并。

《黄州寒食帖》

《黄州寒食帖》

关于寒食节禁火习俗的形成, 民间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 说它起源于人们对著名忠臣义士介子推的纪念和祭奠。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跟随晋公子重尔流亡的一个大臣, 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为晋公子充飢。 后者做国君(即晋文公)后要封赏介子推。 介子推却带老母到绵山隐居, 不受封赏。 晋文公为逼介子推出山, 就放火烧山, 结果介子推被烧死在山中。 晋文公便把烧山的这一天定为介子推的祭日, 这一天禁火。 《荆楚岁时记》注中说: “介子推三月五日为火所焚, 国人哀之, 每岁暮春, 为不举火, 谓之‘禁烟’, 犯则雨雹伤田。 ”实际上禁火之俗早在周代已是惯制, 为怀念和祭祀介子推而禁火的说法纯是附会。 这种附会在汉代发生后, 传播渐盛, 在寒食节的形成和传承过程中影响越来越大。

现在人们解释寒食节禁火的原因, 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归之于上古以来特定的民间信仰。 古人将周天恒星分为二十八宿, 东方青龙宫的角、 亢二星为“龙星”, 在五行中居于木位。 先秦时期, 古人出于星象迷信和感应巫术, 认为春季龙星现于东方, 容易引起大火, 所以在三月龙星初现之时, 应该禁火。 禁火之俗周代已有。 禁火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须得事先准备好食物。 这种不能加热的冷食就是“寒食”。 另一种说法用古人生活中的取火惯制来解释, 认为寒食禁火源于古人钻木取火和换取新火的制度。 上古时期, 人们钻木取火, 季节不同, 所用木材也不同, 换季时就要改火。 而每次改火都要换取新火。 当新火未到之时, 须要禁止人们生火。 《周礼‧秋官‧司煊氏》中说: “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 ”就是仲春时节, 负责取火的官吏在街上摇着木铎, 警告人们禁火。 后来在这一时节禁火成为习俗流传下来。

标签:寒食节
故事:寒食节的野史揭秘
声明:寒食节-- 一个将近被遗忘的节日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