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燕伋二次赴鲁——设教渔阳,一十八载

燕伋二次赴鲁——设教渔阳,一十八载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7-06-09 11:46:36

燕伋“从学孔子”五载,“二十七岁至鲁归”。“三十五岁,在鲁”(《燕氏宗谱》)。如果史料不假,他回家只八年,又去了鲁国。是学识不够,需要再充实自己?还是他在家这段时间,遇到了什么难题?我认为,解答这几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报国无门”。

渔家

渔家

我们首先探究,燕伋第一次和第二次“从学孔子”之间,他在家干了些什么?可惜年代久远,史料极少。《燕氏宗谱》只有如下记载:“二十九岁,生子策。三十四岁,生子笃。”这里只说他先后有了两个儿子,却没有提及其他。当然,“人有不孝,无后为大。”在那个社会,先延续香火毋庸置疑。问题是这时候的青年燕伋,已经被孔圣人醍醐灌顶,他的鸿鹄之志绝不是“老婆孩子热炕头”。

我认为他的第一志愿应该是:到朝廷做事,为国效力。因为孔子经常教导弟子“学而优则仕”,他这个“陕西冷娃”肯定铭记于心。为了做官,估计他多次踏过朝阶,找过众臣,甚至通过关系面见过君主。但他的诸多努力并未谋得一官半职,空有一腔抱负。究其原因:

一、是秦国不重视从国内挖掘和培养人才。可能当权者觉得“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从秦穆公开始,在秦国朝纲能呼风唤雨的,几乎全是外国佬。著名的如:百里溪、蹇叔、由余、姬枝以及后来的商鞅、张仪、司马错、范雎、吕不韦李斯等,没一个是土生土长的。

二、是当时的秦国,偏偏正处在先秦史上第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秦哀公的统治之下。有志的燕伋,还是只幼稚的燕子,在秦国恶劣的政治气候下,很难找到飞翔的空间。所以,燕伋选择了二次赴鲁。这次他不但舍家别妻,还要舍别两个幼子(其中子笃不足周岁)。他为实现理想,舍得儿女情长。他刚踏入社会,还不懂得回头是岸。

他在报国无门,苦恼异常的情况下,二次主动赴鲁找老师,是解惑。

标签:燕伋
故事:燕伋的野史揭秘
声明:燕伋二次赴鲁——设教渔阳,一十八载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