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百科 > 正文

水仙根

来源:中药百科 时间:2017-06-13 14:10:04

【概况】:

基源 为石蒜科水仙属植物水仙的鳞茎。水仙属全世界约60种,中国有野生的水仙一种。

原植物 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var.chinensis Roem.

历史 明代汪机《本草会编》始收载。《纲目》山草类下引汪机云:“水仙花叶似蒜,其花香甚清。9月初栽于肥壤,则花茂盛……若不移宿根更旺。”《植物名实图考》云:“俗谓其有毒,其花不借土而活。”所述及附图应是本种。

形态 多年生草本,鳞茎卵球形。叶宽线形,扁平,长20~40cm,宽8~15mm,钝头,全缘,粉绿色。花茎几与叶等长;伞形花序有花4~8朵;佛焰状总苞膜质;花梗长短不一;花被管细,灰绿色,近三棱形,长约2cm;花被裂片6,卵圆形至阔椭圆形,顶端具短尖头,扩展,白色,芳香;副花冠浅杯状,淡黄色,不皱缩,长不及花被的一半;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内,花药基着;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多数.花柱细长,柱头3裂。蒴果室背开裂。花期春季。(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6卷.第1分册.图版8)

生境与分布 原产亚洲东部的海滨温暖地区。福建沿海岛屿自生,以福建漳州所产最好,但目前各地所见者全系栽培供观赏。

【生药】:

采集 春、秋季采挖较佳,截去茎苗、须根,洗净泥沙,用开水潦后晒干;或纵切成片,晒干。

鉴别 鳞茎圆形或微呈锥形,直径4~5cm;外面包裹一层棕褐色的膜质外皮,扯开后内心为多数相互包裹的黄白色鳞片(鳞叶)。质地轻,无甚气味。以个大、内心充实者为佳。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

含石蒜碱(Lycorine)、伪石蒜碱(Pseudolycorine)、高石蒜碱(Homolycorine)、雨石蒜碱(Pluviine)、漳州水仙碱(Pretazettine)、水仙碱(Tazettine)[1]。尚含石蒜宁碱、网球花定碱、水仙明(Narciprimine)、水仙瑞亭(Narcicriptine)、水仙灵(Narcisline)、水仙拉(Narciclasine)、吉马素(Margeline)、0-甲基马瑞替定(0-Methylmaritidine)[3]、去甲高石蒜碱和石蒜来宁(Lycorenine)。粘浆中含多糖,主要为葡萄糖甘露聚糖(Glucomannan)[2]

参考文献 [1]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83 [2]中药研究文献摘要.1975-1979.科学出版社,1986∶207 [3]中国有毒植物.科学出版社,1987∶69

【药理】:

鳞茎所含石蒜碱等生物碱的药理参见“石蒜”条。漳州水仙碱有抗癌作用:与烷化剂及抗代谢剂合并应用时可明显延长白血病小鼠和艾氏腹水癌小鼠的生存期[1,2]。单独使用亦能延长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期和抑Rauscher病毒的生长[2]。漳州水仙碱7mg/kg和35mg/kg时,分别对大鼠Jensen肉瘤和小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49~75%和41~64%[3]。临床上对肝癌、急性白血病及绒癌有一定疗效[4]。水仙碱也有抗吉田肉瘤的作用[5]。水仙总生物碱20~30mg/kg ip,在大鼠及小鼠身上亦有明显的抗癌作用[6]。水仙生物碱能抑制提纯的鸟骨髓母细胞瘤病毒DNA聚合酶,其机制与已知的其他抑制剂有所不同[7]

水仙碱在蛙心、猫血压、豚鼠小肠等标本上有拟胆碱样作用,在神经肌肉标本上,可使刺激神经引起的肌肉收缩幅度有所增加。5mg/kg sc能加快小鼠的运动防御性条件反射的形成,大剂量(25~100mg/kg)能增强水合氯醛的麻醉作用[8]。水仙根茎粗浸剂对肠鼠、兔与猫的离体及在体子宫都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小量使紧张度增加,大量可出现强直性收缩,对离体豚鼠子宫作用更显著,对怀孕豚鼠有明显的坠胎作用[9]

参考文献 [1]JNat Prod 1977;40(1)∶17 [2]CA 1972;77∶70354g,1975;83∶157865x,1976;85∶72196w,1980;92∶69130t [3]药学通报 1979;14(5)∶204 [4]中草药通迅 1979;10(6)∶14 [5]化学总览(日) 1962;36(5)∶1399 [6]药学学报 1965;12(1)∶31 [7]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1973;52(1)∶88 [8]药学杂志(日) 1964;84∶1194 [9]药学学报 1958;6(4)∶184

【药性】:

性味 苦,寒。 ①《纲目》:“苦、微辛,滑、寒。” ②《本草再新》:“甘、苦,寒,有毒。”

归经 《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功效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主治 痈肿疮毒,虫咬,鱼骨鲠。 ①《纲目》:“治痈肿及鱼骨鲠。” ②《本草再新》:“治痈疽疮毒,排脓消肿,解热,去风,疗百虫咬伤。” ③《岭南采药录》:“取头部捣烂,敷治乳痈;又治一切毒痈疽,捣烂敷之,能散毒。” ④《四川中药志》:“治耳前后肿,颊肿。”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宜内服。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四川中药志》:“治热毒疮肿:水仙根去粗皮,加红糖适量,捣绒敷患处。” ②《四川中药志》:“治乳痈初起,红肿疼痛:水仙根去黑皮,与米饭同捣绒,摊纸上贴患处。” ③《福建药物志》:“治淋巴结炎,腮腺炎:水仙鲜鳞茎适量,捣烂敷患处。” ④《中国民间实用医方》:“治头面赤肿或起肿块:水仙花鳞茎1个,用刀将其切一断面,将断面的浆汁搽于患处。”

相关中药百科

上一篇:水仙桃

下一篇:水白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