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海军百科 > 正文

舰炮攻击

来源:海军百科 时间:2017-06-10 13:28:02

shipborne gun attack

jianpao gongjji

舰炮攻击

水面舰艇使用舰炮对敌实施攻击的战斗行动。通常由舰艇编队实施,有时也可由单舰艇实施。目的是毁伤敌方舰船,破坏敌方岸上目标。

发展简史 舰炮攻击始于14世纪中叶,当时的桨帆战舰装有臼炮,射击距离近,从舰首对敌射击,发扬火力时间短,仅作为接舷战的一种辅助手段。16世纪,战舰船舷装备滑膛炮,可发射实心弹,以若干艘舰编为一组轮流对敌船射击的方法实施舰炮攻击,以弥补射速慢的缺陷。17世纪中叶,舰炮威力增大,舰炮攻击代替接舷战成为海战的主要手段,舰队编成单列纵队,占领上风有利阵位,各自对指定敌舰实施舰炮攻击。同时,运用于对岸作战。19世纪中叶后,蒸汽舰装备旋转炮塔线膛炮、光学测距仪和射击指挥仪等,舰炮的射程、发射率、命中率和突击威力有较大的提高,19世纪末,普遍以大型军舰的大口径火炮实施舰炮攻击,成为舰队决战的主要手段。舰炮攻击时,利用舰艇机动占领有利攻击阵位,被认为最有利的攻击阵位是己方舰队横越敌方舰队前方的适当距离,使己方舰队能发挥全部舰炮火力,而敌方舰队只能使用部分舰艇的前主炮,处于不利态势(见T字战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航空母舰和舰载机及其武器的发展,舰载航空兵攻击取代战列舰的舰炮攻击成为海战的主要手段。舰炮攻击仍是歼灭敌方海上舰船和对岸作战的重要手段。战后,导弹武器装备水面舰艇,成为对海上目标的主要攻击手段,中口径舰炮的主要任务是在导弹突击后扩大战果。在登陆作战中,舰炮对陆上目标的攻击仍广泛运用。

基本要求 ①周密侦察,可靠保障。攻击编队根据任务,海区地理、水文气象情况及上级的敌情通报,适时运用雷达观察,及早发现目标,查明敌方兵力编成和行动企图。担负扩大战果任务时,查明敌方遭首次突击后的损伤情况及自卫能力,确定合理的攻击方案。担负对岸攻击任务时,查明目标的准确坐标、结构、形状、尺度、防护能力及其周围地形和地物情况。按舰炮攻击的需要,组织航海保障、弹道气象保障、观测保障、技术保障以及电子对抗等,保障舰炮攻击顺利实施。②形成有利攻击态势。攻击编队从接敌初始位置至攻击实施,力争与目标保持有利的相对位置。编队指挥员根据战场情况,正确选择接敌航向,必要时预先展开兵力,以达到在有利态势下接敌。初始态势应有利于捕捉目标,有利于突然攻击和迅速占领有利攻击阵位,而不利于敌方机动和占领有利阵位。合同攻击态势,应便于己方兵力的协同动作和保持一定的攻击时间,发挥诸舰种和武器的特长,提高整体突击威力。③正确实施舰艇机动。在接敌与攻击过程中,编队指挥员应正确选定攻击方案,适时进行战术绘算;不断检查修正机动中的敌己相对位置,处理好机动与发扬火力的关系,保障己方处于有利的对敌态势。对岸攻击中,选择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攻击机动方式。通常在受敌岸火力威胁较大且海区宽阔时,宜选择航行攻击;当受敌岸火力威胁不大且海区风浪较小时,宜采用漂泊攻击或抛锚攻击。④保持火力优势。根据目标的性质和防护情况、攻击任务及海区地理条件,组织具有足够突击威力和性能相同的若干艘火炮舰艇,实施重点配置,形成对目标的火力优势。选择重点打击目标和集火打击时机,直至获得预定的攻击效果后,再转移打击目标。与其他兵力协同攻击时,须按攻击方案完成预定任务。担负扩大战果任务时,根据首次突击情况,及时抵达攻击阵位,迅速完成攻击任务。⑤选择适宜的指挥方式。通常根据兵力编组、舰艇装备性能和攻击任务确定,一般分为集火射击指挥和分散射击指挥。当编队同时对一个目标攻击时,采用集火射击指挥;当编队同时对两个以上目标攻击时,采用分散射击指挥。

舰炮攻击

组织实施 舰炮攻击分为对海上目标攻击和对岸上目标攻击。

对海上目标攻击 攻击过程通常按航渡接敌、战术展开、攻击和撤出4个阶段进行。①航渡接敌阶段。攻击群(舰)按引导兵力通报的目标位置和运动要素,由待机点进至战术展开阵位。无引导时,按上级通报的敌情自行搜索接敌。要求根据战场态势,及时分析判断敌情发展变化,确定攻击方案,保持无线电静默,适时开启雷达,夜间加强灯火管制,必要时可采取伪装、佯动等措施,力争接敌行动隐蔽。②战术展开阶段。舰艇以高速机动迅速占领攻击阵位。当敌方火力对己方威胁较大,影响迅速占领阵位时,可采取曲折运动,并对敌方进行必要的火力压制,以降低其射击效果。③攻击阶段。攻击开始后,以发扬火力为主,舰艇运动应保障火炮能发挥最大打击威力。通常采用直航向机动,并力求与敌舰同航向运动,稳定航向、航速,严格保持舰艇在队列中的位置,以保证舰炮射击的准确性和有效射击时间。在火力运用上,应对预定目标实施集火攻击,力争速战速决。当受敌方火力严重威胁时,可采用曲折机动实施射击。④撤出阶段。当完成预定攻击任务或因情况变化处于不利地位时,应迅速撤出战斗。此时,以舰艇机动为主,火力运用应保障舰艇机动,根据战场情况,可先以猛烈炮火给敌以打击,而后以最大航速扩大距离,脱离敌方火力杀伤范围。

对岸上目标攻击 水面舰艇对岸上目标实施舰炮攻击的主要任务是,支援登陆兵登陆,支援濒海陆上部队和守岛部队作战,破坏敌岸重要设施等。与航空火力支援比较,具有持续时间长,应召火力支援快,受气象影响较小等优点。实施攻击前,须进行周密准备,进行兵力编组,选择攻击阵位和辅助瞄准点,拟制火力运用计划和与己方陆上部队的协同动作计划等。攻击舰对观测不到的目标实施攻击时,须在陆上或舰载直升机上建立观测所,以校正舰炮射击诸元。兵力编组根据舰艇舰炮口径确定,装备大口径舰炮的舰艇编为远程火力支援群,装备中口径舰炮的舰艇编为近程火力支援群,装备小口径舰炮或直射火炮的舰艇编为直接火力支援群。攻击阵位,根据舰炮射程与敌岸上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海区地理条件确定,通常中口径舰炮距目标60~70链,并选择有利的攻击方位和己舰舷角。舰炮间接瞄准时,选择已确知其地理坐标的岸上突出物标作为辅助瞄准点,必要时可专门设置。舰炮攻击的火力运用:对敌方固定掩体和阵地、支撑点等,进行压制射击;对敌方运动目标,采用拦阻射击,对必须通过隘路、桥头和山口等狭隘通道之敌实施固定拦阻射击,对敌坦克、装甲车等快速部队实施移动拦阻射击——弹幕射击,当敌穿过弹幕区时即向新的拦击线转移火力,继续实施弹幕射击。

随着舰艇武器导弹化和增程制导炮弹的发展,现代水面舰艇火炮将主要用于防空自卫和对岸攻击,以及作为对海上目标攻击的辅助手段。舰炮攻击距离将进一步增大,攻击持续时间缩短,攻击阵位选择和指挥射击方法趋于简便、快速。

相关海军百科

上一篇:舰炮发射系统

下一篇:舰炮供弹系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