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海军百科 > 正文

舰空导弹

来源:海军百科 时间:2017-06-10 12:20:02

ship-to-air missile

jiankong daodan

舰空导弹

从水面舰艇上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海军导弹。用以攻击飞机和直升机,少数还可拦截战术导弹,有的兼有反舰能力。舰艇防空的主要武器之一。由弹体、战斗部、推进系统和制导系统组成。与舰艇上的探测跟踪设备、导弹射击控制系统和发射装置构成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在抗海面杂波、防舰艇摇摆和小型化方面有特殊要求。多数专门研制,少数从地空导弹移植。按作战使命,分为舰艇编队防空(面防御)导弹和单舰防空(点防御)导弹。按射程,分为短程(一般在5千米以内)、近程(一般在20千米内),中程(一般在20~100千米)和远程(一般在100千米以上)舰空导弹。按作战高度,分为低空(1000米以内)、中空(1000~7000米)、高空(7000~15000米)和超高空(15000米以上)舰空导弹。

特点 装有破片式或连续杆式杀伤战斗部,或多效应聚能战斗部。采用近炸、触发或复合引信起爆。引信与战斗部工作时间配合要求高。多数在被动段攻击目标。作战效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舰艇的探测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制导能力、抗干扰能力、重复装填能力和载弹量等。与其他海军战术导弹相比,飞行速度和机动性大,反应速度快,弹道按选定的导引规律随目标机动,制导精度高,能对付多目标。近程导弹一般采用鸭式或旋转弹翼式气动布局,用单级或单级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或整体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推进;反掠海导弹时,采用红外跟踪器或电视探测目标,以避免雷达波多径效应的影响。中远程导弹常采用正常式气动布局,小展弦比弹翼;采用复合制导或半主动寻的制导,有的采用主动寻的、被动寻的或遥控制导;带助推器,少数采用液体火箭或冲压发动机全程推进。

发展概况 1944年,美国海军为对付日本“神风”特种攻击机,开始研制舰空导弹。于1955年,首先将“小猎犬”型中程舰空导弹装备在“波斯顿”号巡洋舰上。与后续装舰的“黄铜骑士”、“鞑靼人”型一起,构成美国第一代全天候、远中近程和高中低空相配套的面防御舰空导弹系列。1961年,苏联和英国也分别装备“盖德莱”型和“海蛇Ⅰ”型面防御舰空导弹。主要作战目标是高空轰炸机。在越南战争中,美国海军用“黄铜骑士”型导弹击落2架越南“米格-17”型战斗机。但第一代舰空导弹结构笨重,舰面设备庞杂,可靠性和抗干扰性差,反应时间长。

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积极发展两类舰空导弹:第二代面防御舰空导弹,如美国的“标准Ⅰ”、苏联的“高脚杯”和英国的“海标枪”型相继服役;用于点防御的舰空导弹,先后服役的有:英国的“海猫”和“斯拉姆”型,美国的“海麻雀”和“小槲树”型,苏联的SA-N-4和SA-N-7型,意大利的“海靛青”型等,中国也开始研制同类导弹。普遍提高了机动性、抗干扰性、快速反应和对付低空超低空目标的能力,但作战目标仍限于飞机和直升机。

70年代中期以来,舰空导弹突出了反掠海飞行导弹和对付多目标的能力,在机动性、反应速度、抗干扰和制导精度方面有新的提高,发展了垂直发射技术。重点发展的舰空导弹有:能对付低空超低空飞机和掠海导弹的近程点防御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如英国的“海狼”、法国的“海响尾蛇”(图1)、以色列的“巴拉克”、美国的“拉姆”型等;能全天候、中远程、全空域作战的第三代面防御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如美国的“宙斯盾”和苏联的SA-N-6型,都采用高精度的TVM制导系统(见导弹指令制导系统),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使用垂直发射装置,能对付全空域多目标。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研制并装备了“红旗61”型近程中低空舰空导弹(图2)和“海响尾蛇”、“海红旗7号”点防御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在1982年英、阿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战争中,英国的“海标枪”和“海猫”型舰空导弹击落多架飞机。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英国海军用“海标枪”型导弹击落伊拉克岸舰导弹1枚。

图1 法国“海响尾蛇”型舰空导弹

图2 中国“红旗61”型舰空导弹

龙运河摄

展望 提高制导精度和命中概率;提高对付多目标能力、抗光电干扰和快速反应能力;采用光电复合制导、主动雷达末制导和激光制导技术;重点发展垂直发射技术和整体式组合发动机;与舰载飞机、自动化高炮混合配置;与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连成一体,形成统一的高效防空作战系统。

相关海军百科

上一篇:舰壳声纳

下一篇:舰空导弹毁伤概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