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荀卿

荀卿

最后更新时间:2017-03-10 15:24:50

荀卿简介

荀卿

荀卿

荀卿,名况。时人尊称之为“卿”。汉人避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国人。游学齐国稷下学宫,三为祭酒。后齐人谗毁,乃赴楚,由春申君任为兰陵令。春申君死后去官,家住兰陵,著书教学以终其身。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全面批判和总结了儒、法、道、墨等各家学术思想,主张唯物主义。

生平经历

荀子赵国人。

年五十年始来游学于齐,至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

后来被谗而谪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春申君死
而荀卿废,家居兰陵。

在此期间,他曾入秦,称秦国“治之至也”。

又到过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面前。

最后老死于楚国

史记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记录了他的生平。 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

著作

有《荀子》一书,因为孟子性善论成为儒家正宗,故荀子受历代学者的抨击,故为其注释者不多。仅唐代杨倞为其作注。直至明代诸子学兴起、清代考据学兴盛,注释校订者才有所增加。其中包括明末清初傅山之《荀子评注》,清代王先谦之《荀子集解》,民国时期梁启雄之《荀子柬释》,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荀子新注》,章诗同之《荀子简注》等。现代研究荀学者也有所增加,出现了诸如高正之《〈荀子〉版本源流考》,夏甄陶之《论荀子的哲学思想》,李德永之《荀子》等;其中比较新出者如:储昭华之《明分之道》等。

《荀子》全书论说方面极广,张觉在他的《荀子译注》说:“纵观荀子全书,凡哲学、伦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乃至语言学、文学皆有涉猎,且多精论,足以为先秦一大思想宝库。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

思想

朴素的唯物主义者、后天论和类似西方契约论

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荀子认为人的欲望无法避免,不能根除,但又不可放任。先王制礼作乐,就是要“养人之欲,给人之求”,如“雕琢刻镂,黼黻文章,所以养目也;钟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养人之欲”,就是一种转移、疏导、净化的策略,透过社会认可的途径,使人的欲求得以宣泄。儒家礼仪正切合了这种需要。

荀子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主要观点是“隆礼重法”,“尊贤爱民”。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子思和孟子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弓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和孟子的“性善”说相反,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生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须要“师化之法,礼义之道”,通过“注错习俗”、“化性起伪”对人的影响,才可以为善。荀子强调后天的学习。
从哲学上说,荀子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者。在天人关系上,荀子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肯定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自然运行法则是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主张“明于天人之分”,认为天有“天职”,人有“人分”,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应时而使之”的人定胜天思想。既说明规律的不可抗御,也强调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荀子主张“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荀子继承孔子的地方,还在于他对于礼和师法的重视,坚持儒家“正名”之说,强调尊卑等级名分的必要性,主张“法后王”即效法文、武、周公之道。又由于主张“性恶论”,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荀子成为后来出现的法家的开启者。
荀子在经济上主张“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提出强本节用、开源节流和“省工贾、无夺农时”等主张。为以后历朝历代所遵守,至今仍有借鉴之处。在军事上,其核心思想是“仁义”,主张以德兼人,反对争夺。荀子认为“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在乎善附民”。而要做到这些,就要隆礼贵义,好士爱民,刑赏并重。此外,还论述了为将之道,如六术,五权等。

地位

朱熹对荀子殊无好感在弹劾唐仲友的状子上就有以官钱刊印《荀子》的罪名。

门人

弟子

最负盛名者莫过于韩非李斯,韩非运用了荀子性恶、尊君等思想,成为法家大师,李斯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北宋苏轼在《荀卿论》中说:“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
韩非:战国时期法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法家的集大成者。出身韩国的公族,出使秦国后被秦始皇所留,后遭其同窗李斯所杀。其作见于《韩非子》。

李斯:荀子的主要学生之一,入秦后曾任秦国的廷尉、丞相等,法家代表人物,公元前209年被权臣赵高所杀。《史记》记载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荀子的“帝王之术”,通过李斯后来的实践,体现出来。
浮丘伯:战国至汉初的学者,治《诗经》

张苍:战国时受荀子之左传》,汉初著名的科学家、学者和军事将领,汉朝开国功臣之一,汉文帝时出任丞相十余年。张苍学问比较庞杂,有儒家、阴阳家的思想,他既是诸子百家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汉初儒家古文经的代表人物。

再传弟子

吴公:李斯的学生,汉文帝时期任河南守,朝廷考核时为“治天下第一”,贾谊即是由他向朝廷推荐的。

贾谊:张苍学生,从张苍学习《春秋左氏传》,是汉初儒家古文经经学的代表人物。

刘交:即楚元王,少年时从浮丘伯学习诗、书,及秦焚书时才相别去。即位为楚王后,闻老师浮丘伯在长安,派其子楚夷王与其同学白生、申培公等去长安从浮丘伯完成学业。为《诗经》作传,称为《元王诗》。西汉时期大学者刘向、刘歆都是他的后人。

申培,亦尊称申公、申培公,浮丘伯的学生。汉初儒家学者,治今文经《诗经》,称《鲁诗》,其弟子主要有王臧等,曾为楚王刘戊(楚元王刘交之孙)之师,因刘戊暴虐,被处以腐刑。

 

 
 

荀卿的野史解密

    荀卿,“明于天人相分”的自然主义天道观

    荀卿,“明于天人相分”的自然主义天道观

    天、天命、天道的问题一直是先秦时期各家关切的问题。殷商西周时期,“天”、“天命”是被作为人格神看待的。到了孔子,它的人格神色彩被淡化,孔子主要借亲亲之情论仁德,而视天命为一种盲目的主宰力。孔子之后,其弟子和后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