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海军百科 > 正文

机载火控雷达

来源:海军百科 时间:2017-06-09 16:28:03

airborne fire control radar

jizaii huokong leida

机载火控雷达

能自动跟踪目标,为机载武器的投射或制导提供目标数据的机载雷达。是机载火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基本功能是搜索和跟踪。搜索时,雷达天线波束在指定空域(海域)扫描。跟踪单目标时采用单脉冲体制;跟踪多目标时采用边扫描边跟踪体制。机载火控雷达按主要功能,分为截击雷达和轰炸雷达。截击雷达,一般具有多种功能,既可用于空中目标的拦截、格斗,为发射空空导弹、火箭和航炮等提供目标数据,也可用于对地(海)面目标的攻击,有的还具有地形测绘、地形跟踪、地形回避、信标导航等功能。在空对空攻击中的典型工作过程是:根据地面、海上或空中指挥系统的指令,在规定的空域(海域)进行快速搜索,发现目标后进行识别、截获并转入跟踪;连续向火力控制计算机提供目标的方位角、高低角、方位角速度、高低角速度、相对距离、相对径向速度等数据;经过计算得出瞄准标志,指示武器发射的方向、时间和密度,控制武器发射;继续跟踪目标并对目标照射,提供空空导弹导引头跟踪目标所需的控制信息。在空对地、空对舰攻击中,提供经过多普勒锐化的高分辨力地面(海面)景像,并进行空对地(海)目标测距,确定投放空对地(舰)武器所需要的飞行航向和投放时间。截击雷达发现空中目标的距离一般为数十千米,有的可达一、二百千米,测距精度为数十米,测角精度为十分之几度。轰炸雷达,主要用于夜间或复杂气象条件下对地(海)面目标进行瞄准轰炸,制导空地(舰)导弹,也可用于领航。按搜索方式可分为前视式和环视式两种。作用距离较远,一般为150~300千米,其精度可保证轰炸圆概率误差小于20米。

自1944年美国海军在夜间作战飞机上安装火控雷达以来,机载火控雷达有了飞速的发展。50年代,半导体技术的出现,使机载雷达进入了晶体管化的时代,开始了小型化的进程;60年代,多普勒技术在机载雷达上的成功应用,使雷达获得了下视能力;70年代,数字技术,数字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使机载火控雷达在满足多功能的战术要求方面迈出了一大步;80年代以来,微处理机能力,自适应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使机载火控雷达发展成为能在全方位、全高度、全天候以及有源、无源干扰和目标密集条件下,控制飞机火力的多功能雷达系统。如美国海军用的AN/APG-65型机载多功能火控雷达,装备于F-18型战斗机和A/F-18攻击机上,具有空空、空地和空海搜索,空空格斗和空地攻击,高分辨力地图测绘,地形回避等多种工作状态。作用距离120千米,在边扫描边跟踪时可在74千米范围内保持跟踪10个目标,并可用多普勒波束锐化状态来探测密集目标。与惯导系统交联使用时,能在关闭雷达以免被敌方发现的情况下,对已识别的目标提供制导。

相关海军百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