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书库 > 冥祥记

《冥祥记》

作者:王琰  分类:志怪小说 朝代:南朝齐
最后更新时间:2017-02-02 20:13:36

《冥祥记》介绍

冥祥记

《冥祥记》南朝齐志怪小说集。王琰撰。王琰,太原(今属山西)人(《高僧传序》、《破邪论》卷下、《南史》卷五十七《范缜传》)。约生于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前后。稚年在交趾,从贤法师受五戒,后还都。泰始末(471),移居乌衣,曾游江都。升明末(479),游峡表(《冥祥记自序》)。仕齐为太子舍人,在职三载(《万岁通天帖》载《三希堂法帖》)。永明中,尚书殿中郎范缜著《神灭论》,王琰曾著文讥其“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范缜反唇相讥,对以“知其祖先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以从之”(《南史》)。仕梁为吴兴令。曾著《宋春秋》二十卷。卒年不详,估计在天监、普通间。

本书著录于《隋志》杂传类,十卷,《旧唐志》同,《新唐志》作一卷,疑讹。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卷一百一十九《传记篇》亦云:“《冥祥记》一部十卷,右齐王琰撰。”道世称为“齐王琰撰”,道宣《三宝感通录》卷中也称“南齐王琰《冥祥记》”,可知本书作于萧齐。证以自序,中叙王琰因梦示而重得观世音金像于多宝寺殿中,下云“时建元元年七月十三日也”,又接云“像今常自供养”,感而“缀成斯记”。言未及梁,而纪时只书“建元”年号不冠以“齐”,和前文之“是宋大明七年秋也”不同,因而必作于齐代。但《珠林》卷一百一十四引“释慧进”云“前齐永明中”,显为梁人语,按该事在《太平广记》卷一百零九引作《祥异记》,文同,所以颇疑《珠林》引书有误。

原书久佚。南宋初曾慥《类说》卷五节录四条,明初陶宗仪《说郛》卷四《墨娥漫录》节录一条,乃宋尼智通事,盖取《类说》本之《坏经为衣》。《说郛》(重编本)卷一百一十八辑七条,其《智通》取原本《说郛》,《费崇先》辑自《初学记》卷二十五,余皆辑自《太平广记》,但《薛孤训》乃贞观中事,实出唐唐临《冥报记》(《太平广记》卷一百一十六误注出《冥祥记》)。《说郛》(重编本)以王琰为晋人,误。鲁迅《古小说钩沉》则辑自序一篇,正文一百三十一条,大都辑自《珠林》和《太平广记》,是最完备的辑本。

王琰是佛门信徒,自序说因梦得观世音像还,“循复其事,有感深怀,沿此征觌,缀成斯记”,可见是弘扬佛法之作。它采有晋以来《搜神记》、《搜神后记》、《灵鬼志》、《观世音应验记》、《幽明录》等志怪书少数材料,绝大部分故事却是新出,从汉至宋搜罗颇广。故事主要有四类:一类是佛像及佛、菩萨等应验的故事,序说“镜接近情,莫逾仪像,瑞验之发,多自此兴”,指的就是这类故事。其中最多的是观世音应验,大抵是佛弟子遇难,心念观世音,遂得到救护,情节多为雷同。一类是“经塔显效”的故事,序说“若夫经塔显效,旨证亦同,事非殊贯,故继其末”,知在原书中这类故事记于仪象瑞验故事后。佚文中寺塔显效事极少,较多的是佛经显效事,而以《观世音经》最多,又有《大品》、《小品》、《首楞严经》、《法华经》等。如《刘度》条写虏主木末欲灭辽城,刘度率众归命观世音,顷之,木末见《观世音经》从空中飘下,遂省刑戮,全城免害,大率如此。其中也有些较为生动的故事,如《丁承》。一类是高僧事迹,多涉神异,如《耆域》、《佛调》、《于法兰》等,梁释慧皎撰《高僧传》多有采录。一类是地狱报应故事,大抵归结为奉佛,如《赵泰》、《石长和》、《慧达》、《支法衡》等等。此外还有宣传佛教教义者,如《陈秀远》等宣扬轮回转世。

本书作为“释氏辅教之书”,内容多因果报应之说,但从艺术角度看也有不少奇特有趣的幻想情节。而且叙述故事的篇幅普遍加长,五百字以上者有十余条,而《赵泰》、《陈安居》、《慧达》竟长达千字以上。这是因为作者比较注意情节叙述的曲折具体,注意展开人物对话、细节描写,追求可闻可睹的生动效果。例如《陈安居》的开头写陈安居死而复苏,改变了那种寥寥数语的概括写法,用笔细密,历历可睹。《慧达》写入冥经历,尤为真切逶迤,诸凡所见景物人物、所历诸事,刻意渲染,娓娓动听。即便在一些较短的故事中,也多可见用笔精细的特点,如《陈秀远》之写夜见空中桥阁及写妇人形象,《丁承》之写民妇狂迷、小儿起舞,都是佳笔。本书在艺术描写上的着意追求,直接影响了唐代传奇的创作。

《冥祥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