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王羲之作《兰亭集》故事

王羲之作《兰亭集》故事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6-10-29 19:39:37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是山东琅琊临沂人,后来由于中原战争频繁,渡江来到浙东。王羲之一过钱塘江,立即被这里的自然美景所吸引,决定在此安家。东晋穆帝永和六年(公元350年)他被朝廷任为会稽内史,从而与这片秀丽的山河,发生了生死之缘。

他听说山阴道上有个叫兰亭的地方,山峦叠嶂,丛林茂密,修篁叠翠,竹影摇曳,别有一番恬情的山林野趣。于是在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那天,便邀集司徒谢安、右司马孙绰、司左西属谢万等文人雅士和子侄辈共四十一人来到那里踏青,并举行了当时江南流行的临水洗涤,拔除不祥之气的活动——“修禊”。

兰亭

兰亭

修禊开始前,王羲之和朋友们列坐在一条用乱石叠成的清流两岸,发号施令的人取来五只椭圆形的青瓷羽觞,盛载着山阴美酒,轻轻地放在溪水的上端,任其悠然漂浮而下。羽觞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得饮酒赋诗,如果赋不出诗的,便罚酒一杯。其时,曲水边上笑声不绝,羽觞经过弯弯曲曲的小溪,磕磕碰碰地游到转弯处,恰好在王羲之的面前停住了。他笑容可掬,举起羽觞,一饮而尽,随即又赋诗两首:“代谢鳞次,忽焉以周。欣此暮春,和气载柔。泳彼舞雩,异世同流。乃携齐契,散怀一邱。”“仰视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寥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吟毕,欢声四起,掌声连成一片。太阳偏西,羽觞在众人中传递了好多次,王羲之和孙绰等26人当场赋诗,各抒怀抱。其中11人各赋两首,15人各赋一首,共计37首。“流觞曲水”结束后,有人提议将这次修禊的诗篇汇编成集,共推王羲之撰写序言,孙绰撰写后序。王羲之应邀用鼠须笔在乌丝阑茧纸上乘着酒气一气呵成了《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荫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不但文风清秀,语语珠玑,是古代序跋文中堪为人所称道的佳品,而且更珍贵的是书法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五字,字字似“天马行空,游行自在。”凡重复的字,写法也各不雷同,如七个“不”字,五个“怀”字,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处理,都随类赋形,各有变化。至于二十个“之”字,有的工整如楷,有的流转似草,但皆能大小参差,百态千姿,令人赏心悦目,赞不绝口。

上一篇:东床快婿

下一篇:二桃杀三士

标签:王羲之
故事:王羲之的故事
声明:王羲之作《兰亭集》故事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知识链接

东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