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陈诚

陈诚

拼音:chen cheng
最后更新时间:2021-09-07 15:00:43

陈诚简介

【生卒】:1898—1965

 

【军衔】:上将

【介绍】:

陈诚,字辞修。中国国民党军一级上将。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战区司令长官、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和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部长等职。

1898年1月4日,陈诚出生于中国浙江省青田县高市的小学校长家庭。先后就读于高市小学、丽水师范学校、杭州体育专科学校。1918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分发陆军第9师炮兵团入伍。1919年正式入保定军官学校第8期炮兵科学习。1920年9月加入国民党。1922年6月毕业,分发浙江陆军第2师见习,不久任少尉排长。1923年初,邓演达到上海罗致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的同学赴广东参加革命,陈诚随邓南下广东,任建国粤军第1师第3团(团长邓演达)严重营中尉副官。4月,调任师部独立连上尉连长,参加过北江、西江战役。

1924年6月,黄埔军校创立。9月,陈诚脱离建国粤军,投身黄埔军校,任炮兵教官、校长办公厅上尉特别官佐。1925年1月,军校成立炮兵营,陈诚任第1连连长。率部参加两次东征战役。10月升任军校炮兵第2营少校营长,又做军校第二、三期炮兵队区队长。1926年1月升任军校炮兵科中校科长。

1926年6月,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成立新兵训练处,严重任处长兼第1补充师师长,陈诚任筹备处主任兼该师第3团团长。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陈诚任总司令部中校参谋兼第1补充师第3团团长,率部随东路军行动。12月,该师改番号为第21师,第3团改为第63团,陈诚任上校团长。1927年春,第21师经过浙江龙游战役和桐庐战役,进入杭州。陈诚于4月升任第21师准将副师长兼第63团团长。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严重挂冠而去,陈诚升任第21师少将师长。5月,蒋介石继续“北伐”,陈诚率部自镇江渡江北上,占领青浦江、海州、徐州等地。当时北伐军前锋已达鲁南,因武汉方面唐生智挥师东下,蒋介石急令北伐部队撤回,调陈诚师自南京赶往徐州云龙山掩护总退却,陈诚率部出色完成任务,深得蒋介石的赏识。

1927年8月13日,蒋介石被逼通电下野。在龙潭战役中,陈诚因病扶轿指挥作战,被何应钦免去第21师师长职务。10月,陈诚出任军事委员会军政厅副厅长,12月升任代厅长。1928年1月蒋介石重执兵权,陈诚因系黄埔出身的浙江籍青年军官,被蒋重用,升总司令部中将警卫司令兼炮兵集团指挥官,参加第二期北伐,与蒋关系日趋密切。7月,第1集团军整编为6个师,陈诚任第11师副师长,10月,兼第31旅旅长。1929年春,第11师参与蒋桂战争,进驻宜昌。7月,升任第11师师长。10月,唐生智反蒋,陈诚率部一举击溃其主力。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陈诚任“讨逆军”第2军副军长兼第11师师长,率部沿陇海路西进,屡败冯、阎所部。7月,升任第18军上将军长,仍兼第11师师长。而后,陈诚率部转赴平汉线,先入郑州。在中原大战中,陈诚为蒋立下赫赫战功。

1932年5月,陈诚率部进入江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任“剿共”追击军第二路总指挥。1933年3月,任赣粤闽边区“剿共”中路军总指挥,指挥3个纵队11个师参加第四次“围剿”。7月,任庐山军官训练团副团长(蒋介石亲任团长),10月,任赣粤闽湘鄂“剿共”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第三路军总指挥,参加第五次“围剿”。1934年5月,任庐山军官训练团主任,后改任副团长。12月,任驻赣绥靖预备军总指挥,继续“围剿”留在中央苏区的红军游击队。同时兼任军事委员会陆军整理处处长,负责整理陆军,以备“抗日”。1935年4月,国民党政府正式颁授军衔,成为中将。8月任峨眉训练团教育长兼办公厅主任,负责培训川滇黔3省军政教育各界干部,11月,任宜昌行辕参谋长。12月,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执行委员。1936年3月,任第一路军总指挥,率汤恩伯、关麟征等中央军入晋协助阎锡山阻截红军东渡黄河抗日。6月,任陕晋绥宁4省边区“剿共”总指挥。8月两广事变,任第三路军总司令,率部陈兵衡阳,对付两广。9月加陆军上将衔,任中央军校校务委员、广州分校主任兼广州行辕参谋长,为蒋介石坐镇广州,处理两广善后事宜。10月,任军政部常务次长,负责整理陆军。在西安事变中和蒋介石一同被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背信弃义,调集大军进攻陕甘,陈诚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6月,任庐山军官训练团教育长。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被扣国民党要员等合影留念(前排右一为陈诚)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政府宣布进行抗战。16日,陈诚奉蒋介石电召从庐山牯岭返抵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被扣国民党要员等合影留念(前排右一为陈诚)策定抗战计划与战斗序列。陈诚认为:“我国对倭作战之最高指导方针,不能不根据优劣相反之客观条件,实施持久消耗战略,在此项大方针下,国军作战之具体运用,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时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时期;预定之第三期,为我总反攻时期。在抗战第一时期,国军对倭寇之攻势,仅作有限之抵抗;而后主动转进,以消耗敌人兵力,保存我军主力;借以空间换时间,扩大战场,分散敌军兵力,以求达成提早阻止敌人前进,及建立长期抗战力量之目的。”蒋介石向陈诚交待三项任务:赴华北向晋、陕将领说明中央之决心与抗战之准备;赴上海视察张治中部作战,并协助之;速拟定战斗序列。当晚,陈诚与白崇禧、黄季宽、王达夫等会商战斗序列。第二天赴上海视察,于20日返回南京,向蒋介石建议“须向上海增兵”,并表示愿意在江苏、浙江方面担负抗敌守土任务。8月20日,中国最高军事当局决定将全国划分为5个战区,上海、苏南、浙江为第三战区,陈诚任第15集团军总司令,在战区内负责江防指挥。8月23日,日本“上海派遣军”在吴淞、川沙登陆。陈诚率第15集团军与张治中率领的第9集团军、薛岳率领的第19集团军共同与登陆日军血战。其中罗店战役,历时月余,罗店几成焦土,被日军称为“血肉磨房”,即为陈诚指挥进行。9月21日,军事委员会调整第三战区指挥系统,蒋介石亲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将战区军队分为左、中、右三个作战军,陈诚任左翼军总司令。11月,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负责指挥整个淞沪会战。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

1937年11月军事委员会决定建立第七战区,以刘湘为司令长官,陈诚为副司令长官。日军占领上海后,乘势向西进攻南京。1937年11月20日,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军事委员会迁往武汉。武汉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为保卫武汉,1938年1月组成武汉卫戍总司令部,陈诚任卫戍总司令。2月,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成立,陈诚又兼任部长,周恩来、黄琪翔任副部长,郭沫若任第三厅厅长。1938年5月徐州失守,日军集中兵力会攻武汉。6月,军事委员会制定、颁布武汉会战方针,决定编组第九战区,任命陈诚为战区司令长官,负责长江南岸地区的作战,与长江北岸的李宗仁第五战区共同保卫武汉,重点置于武汉外线。6月14日,为求军政一体,陈诚又兼任湖北省政府主席。7月9日,三民主义青年团成立,蒋介石兼任团长,陈诚任书记长。此时,陈诚身兼多项要职,担负着固守武汉核心阵地的重任。

9月17日,蒋介石决定陈诚专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集中力量指挥江南作战。陈诚的第九战区与李宗仁的第五战区共同作战,与日军展开了长达四个月的武汉会战。

武汉失守后,军事委员会以鄂南、湖南、江西赣江以西为第九战区,以陈诚兼司令长官。1939年4月,陈诚辞去湖北省政府主席职务,以薛岳代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到重庆主持“三青团”和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工作,并兼任中央训练团教育长。

1939年4月至1940年8月,陈诚在重庆期间,主要主持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工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是当时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产物,对加强国民党军队的战时政治工作,鼓舞士兵的杀敌爱国热情,维护国共合作局面,壮大抗日阵营,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此期间,陈诚还参加了第一次长沙会战、桂南会战、南昌会战等战役的指挥。1939年5月,晋升为二级上将。

1940年6月日军占领宜昌后,国民党政府为了重庆的外围防御,决定重新组建第六战区。8月,陈诚被免去“三青团”书记长和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职务,改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政府主席,由重庆到恩施,主持鄂政,指挥对日作战。1941年9月,为策应第二次长沙会战,陈诚指挥第六战区部队发动荆宜攻势,有力地配合了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3年2月,陈诚奉命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执行打开滇缅路交通、训练部队、准备反攻的任务,仍兼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湖北省政府主席。陈诚受命后,将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和湖北省政府主席工作分别交付他人代理,于3月飞抵昆明。为加强远征军的战斗力,陈诚在策定作战计划及交通、通讯、补给、卫生等整备计划的同时,依据部队的情况,策定了“远征军作战部队整备计划”,令各部依据所定计划实施。

1943年5月,正当陈诚积极策划滇西作战计划时,日军为打通长江运输,消灭沿江中国军队,威胁重庆,于5月5日调集10万兵力大举进攻鄂西,战况十分紧急,陈诚奉命自云南赶回恩施,指挥鄂西会战。陈诚部署并命令第六战区部队坚守江防,消耗敌力,诱敌于渔洋关至石守之间歼灭之。中国军队英勇奋战,经一个多月激战,6月14日,日军撤退,中国军队恢复战前态势。

8月初,陈诚飞返云南,继续策划远征军事宜,10月,陈诚再度策定远征军作战计划:在美英盟军对缅甸发动攻势期间,以主力进攻日军在云南边境内驻守的要塞腾冲、龙陵;进出八莫、九谷之线,整顿态势,再攻腊戍,准备与盟军会师曼德勒;作战准备应于12月完成。11月,陈诚因胃病复发,辞去远征军司令长官职务,回重庆治疗,卫立煌接任远征军司令长官。1944年3月,为策应中国驻印军在缅甸北部作战,陈诚重返远征军司令部策定渡河攻击计划,指挥远征军于5月西渡怒江,反攻滇西日军。

1944年7月,陈诚调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冀察战区总司令,负责统一指挥、监督、考核河南、陕西、河北、察哈尔、山东及江苏北部的党政军一切事宜,下辖9个集团军共23个军。他加紧整训部队,做好攻守准备。11月奉召调任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部长,负责整理全部国民党军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陈诚此时身兼军政部部长和军政部后勤总司令,权重一时,负责复员与接收重任。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陈诚积极协助蒋介石准备内战。全面内战爆发后,先后到许多地方督战。1946年6月,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负责整个国民党军队的作战指挥。1947年2月,晋升一级上将。8月,任“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主任,指挥东北“剿共”事宜。1948年5月又被免职。1948年12月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1949年1月,兼任台湾警备司令。7月,任东南军政长官。12月辞台湾省政府主席职。1950年3月起,曾任台湾“行政院”院长、“副总统”、“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民党副总裁、副总统兼“行政院”院长等要职。

1965年3月5日,陈诚因肝癌逝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