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贺龙

贺龙

拼音:he lonɡ
最后更新时间:2021-09-07 23:53:42

贺龙简介

【生卒】:1896—1969

 

【军衔】:元帅

【介绍】:

贺龙,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0师师长、晋西北(后改为晋绥军区)司令员、陕甘宁联防军司令员兼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委员等职。

贺龙曾用名文常、平轩、振家,字云卿。1896年3月22日生于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的贫苦农民家庭。13岁开始与人结伴运盐(茶)谋生。1913年在湖北旅南(今恩施)加入哥老会。1914年6月,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进行反袁斗争。同年冬,贺龙由陈图南介绍加入该党,受命到桑植、石门、源陵等县搞兵运工作。1915年冬,组织湘西暴动,进行讨袁活动。曾率21名青年持菜刀夺占芭茅溪盐局,打出桑植县讨袁护国民军的旗号。1916年3月下旬,在洪家关召开的桑植县讨袁护国民军成立大会上,贺龙被任命为总指挥。随后,组织桑植等湘西五县农民暴动,一度占领桑植、永顺、龙山三县城。同年4月,被蔡锷护国黔军左翼独立司令罗剑仇委任为该部营长。1917年在长沙参与推翻湖南督军谭延闿的活动而被逮捕,经营救出狱后,重新组织武装,曾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援鄂斗争,任湘西援鄂民军第一路所属游击司令。1918年后任湖南靖国军营长、团长等职。1922年率部入四川,任川东边防军警备旅旅长,四川“讨贼军”混成旅旅长。国共合作后,先后任过建国川军第1师师长、湖南省澧州镇守使职。

从1926年起,贺龙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5师师长、第9军第1师师长,率部参加北伐,与共产党人周逸群结识,世界观迅速向共产主义转变。蒋汪叛变革命后,作为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的贺龙毅然率部参加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后任第二方面军代理总指挥。9月,经周逸群、谭平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南昌起义失败后,经香港去上海接受党的任务,再到湘鄂西领导武装斗争。不久,在湘西北创建红军第四军,自任军长。随后,开辟湘西北根据地,向鄂西南进军。1930年1月,湘鄂西根据地正式形成。1930年7月,奉中共中央指示,率红军第4军前去洪湖与红军第六军会合,组成红军第二军团,任总指挥。第四军改称第二军,贺龙兼军长。1934年10月,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和开辟新的根据地,率部挺进湖南,开始湘西攻势。11月,中共湘鄂川黔边省委成立,同时成立湘鄂川黔革命委员会和军区等领导机构,贺龙兼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和军区司令员。至1934年底,胜利完成配合中央红军突围的作战任务。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即率第二军团和第六军团实行战略转移。1936年7月,奉中共中央电令与红军第32军编为红二方面军,任总指挥,率部队过草地北上。10月,与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师于甘肃会宁。西安事变后,奉命率红二方面军进至陕西三原县云阳镇,准备迎击国民党亲日派的进攻。

1937年8月,贺龙参加中共洛川会议,积极拥护中共全面抗战的政治路线和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为顾全大局,积极支持毛泽东关于留兵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建议,主动从自己的部队中抽出l个团又5个营约5000人担当这一任务。月底,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第120师师长。9月由陕西韩城县芝川镇东渡黄河奔赴晋北抗日前线。一过黄河即指挥部队在崞县和忻口之间参加忻口战役。同时,指挥第120师第358旅袭击南北大街和永兴村之敌;指挥第358旅在雁门关地区伏击日军运输队,夺回雁门关,切断了敌后主要交通。太原失陷后,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率第120师开赴晋西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致力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1938年2月,指挥部队对同蒲路北段和公路进行破击战,拆毁铁路20余公里,炸毁敌军用火车3列,切断敌人的交通。接着,指挥部队进行粉碎日伪军1万余人对晋西北的进攻,连续收复宁武、神池、五寨、苛岚等七座县城,歼敌1500余人。5月派王震率第359旅开赴恒山地区,配合晋察冀部队开辟恒山抗日根据地;命令宋时轮支队开赴冀察边区,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6月指挥第358旅在原平、崞县地区粉碎敌人的进攻;派李井泉率领大青山支队,上五寨挺进绥远,开辟大青山抗日根据地。以上战役战斗,导致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形成。

1938年10月,贺龙回延安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

1939年10月,贺龙、关向应等在雁门关前线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将其主要兵力转向华北。为了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中央军委决定八路军第115师主力挺进山东;第129师主力一部挺进冀鲁豫地区;第120师主力挺进冀中,执行巩固冀中、帮助八路军第3纵队和壮大自己力量等项任务。冀中位于平汉、津蒲、北宁铁路及沧(县)石(家庄)公路之间,是华北的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是,冀中是大平原,在这里开展游击战争困难很多,与抗战初期所制定的山地游击战的方针相去甚远。抗战以来,中共冀中区党委领导当地军民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冀中抗日根据地。1938年底,日军增兵华北,对冀中进行两次“围攻”,占领全区的部分县城,冀中的形势日趋艰难。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第120师于1939年1月抵达冀中,贺龙、关向应与冀中区党委和冀中军区领导黄敬、吕正操等在河涧县惠伯口会合。当时,正值日伪军对冀中根据地的第三次“围攻”。面对复杂的局面,贺龙依靠群策群力,统一调配和使用第120师部队与冀中军区部队第3纵队,将集中使用兵力与多面牵制相结合,到2月上旬即粉碎第三次“围攻”。2月13日,冀中军政委员会和总指挥部成立,贺龙任书记和总指挥。3月,日伪军又连续发动第四、第五次“围攻”。贺龙与大家认真部署兵力,避敌之锋芒,击敌之虚弱,并且亲自率部队与敌人周旋,至月底,又胜利地粉碎这两次“围攻”。在此之后,又反击了国民党顽固派河北民军张荫悟部的进犯。在冀中近八个月时间,消灭日伪军4900多人,从而巩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减轻了八路军第3纵队的压力,第120师兵力也由开进冀中时的6300多人扩大到1.9万多人。

1939年8月,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贺龙率第120师赴晋察冀边区整训,并调第359旅回陕甘宁边区加强黄河防务。

1939年冬,贺龙率部参加晋察冀边区的冬季反“扫荡”。11月上旬,在黄土岭战斗中,歼灭日军第2混成旅阿部规秀中将以下1400余人。12月,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时,山西阎锡山撕下统战的面纱,集中6个军向晋西新军抗日决死纵队进攻,“晋西事变”爆发。为了制止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投降逆流,贺龙率第120师主力于1940年2月由晋察冀边区返回晋西北。同月,晋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任书记。在第359旅和新军暂1师第36团的共同努力下,顽固势力被全部赶出晋西北。随后,贺龙指挥部队粉碎日军的春、夏两次“扫荡”。晋西北抗日前线的120师骑兵部队。

1940年8月至9月,贺龙指挥第120师和新军主力参加百团大战,重点破袭同蒲路北段和袭击忻县—静乐、汾阳—离石公路的敌人据点。至9月底战役结束,共歼敌3500余人,破坏铁路40余公里,公路300多公里。1940年11月7日,晋西北军区(1942年改称晋绥军区)成立,贺龙任司令员。

1941年至1942年是抗日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日军在连续“扫荡”和实行三光政策失败之后,又改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总力战”,对占领区实行“强化治安”,对游击区实行“蚕食”,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扫荡”。而国民党处处制造摩擦,对抗日根据地还实行经济封锁。晋西北本来就很贫穷,现在更是艰难。为了克服经济上的困难,贺龙带头开荒种地,纺纱织布。到1944年部队不仅达到自给自足,还能抽出一部分物资送给党中央使用。针对日伪军的“扫荡”企图,贺龙以小部队围绕深入根据地之敌开展游击战,主力则集结在敌人侧后待机行动。当敌人分进合击企图围歼八路军主力时,贺龙指挥部队主动转移,使敌军不断扑空。

晋西北是陕北暨延安的屏障和门户。为了统一陕甘宁和晋绥两个区域的军事指挥和军队建设,1942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贺龙被任命为司令员。

晋西北抗日前线的120师骑兵部队

1943年,国民党顽固派企图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贺龙立即调集第120师第358旅、第359旅、独立第1旅和驻陕北的八路军其他部队,积极筹划,准备迎击。由于军事上的充分准备和政治上的大力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始终未敢贸然行动。与此同时,贺龙还领导陕甘宁晋绥各部队抓紧时间开展大练兵和大生产运动。

1944年,解放区战场先后开始局部反攻。8月,贺龙等指挥晋绥部队发动秋季攻势,作战290余次,拔除敌人据点48处,毙伤俘日军1900多名,收复村庄400多个。次年2月,又发动春季攻势至4月收复县城3座,拔除据点50多个,歼敌2400余人,把敌挤到同蒲路和太原—汾阳公路附近。

1945年4月,贺龙出席中共“七大”并做《关于地方工作报告》,被选为中央委员。8月,指挥晋绥部队参加对日大反攻。

解放战争时期,贺龙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绥军区司令员、西北军区司令员,指挥过绥远、晋西、卓资山和集宁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贺龙先后任西南军区司令员、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等职。1955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贺龙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和迫害,1969年6月9日含冤逝世,终年73岁。1974年,中共中央为贺龙恢复名誉。1982年,中共中央为贺龙彻底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