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
管仲简介

管仲石像
管仲(前725年-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中国春秋时代法家代表人物。齐国的政治家,哲学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虽然仅是齐国下卿,却被视为中国历史上宰相的典范,任内大兴改革,重视商业。《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载有他的生活传记,《论语》中也有几处关于孔子对他的评论,北宋苏洵的《管仲论》也对管仲做出了分析和批判。
孔子曾言:“管仲之器小哉。”但也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等等。基本上称赞管仲施政成绩优异,使得华夏强大,让华夏族免于遭受蛮夷的统治,维护了华夏文化,褒大于贬。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世所谓贤臣, 然孔子小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 桓公既贤, 而不勉之至王, 乃称霸哉? 语曰:将顺其美, 匡救其恶, 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司马光说:“管仲镂簋朱纮,山楶藻棁,孔子鄙其小器。”
管仲的野史解密

管仲为何被娼妓奉为保护神?
娼妓不仅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而且连宰相也成为她们的保护神,这就是战国时期的齐国,这个保护娼妓的宰相便是管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阅读]

管仲如何不用一兵一卒平鄣国?
管仲如何不用一兵一卒救可以平定鄣国 ?且让我们细细道来。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他主张因势制宜,实行改革,对外致力于“尊王攘夷”、“九合诸侯”的活动,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阅读]

管仲为何至死不肯推荐好友鲍叔牙?
管仲为什么至死都不肯推荐自己的好友鲍叔牙协助齐恒公治国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管仲怎么可能因为自己和他私交关系好,就毫不负责的把国家大任托付于他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