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公刘迁豳:周族兴旺的开端

公刘迁豳:周族兴旺的开端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7-03-09 15:52:54

“笃公刘,于胥斯原。笃公刘,于豳斯馆。” (《诗经·大雅·公刘》)

自从周人始祖后稷在邰(今陕西武功旧县城)教民稼穑以来,周人一直生产、生活在这一块关中腹地的沃土之上,在这里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到后稷的子孙公刘时,为了进一步发展生产,振兴周族,巩固和扩大这个新兴的国家,复兴后稷的事业,扩大耕作范围,他决定带领一部分族人,相地之宜,寻找一块更为宽阔的理想之地。

对这次迁移,公刘做了十分周到的安排。《诗经》记载说,在迁移之前,公刘不敢安居晏息,先整治好原来的田地疆界,把粮食储积起来,放到仓库。又把各种兵器准备好,发放到族人手中,大家便浩浩荡地出发了。

公刘这次选定的地方,周围有肥美宽阔的平原,要能适应农业的发展,可以就近解决族人和国家官员的粮食供应问题。《诗经》写公刘考察和选定这个地方时说:“笃公刘,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说公刘考察了这个平原,这里草木都长得十分丰茂,不会再感到懊悔而叹息。公刘不辞辛苦,一会儿登上小山向远方瞭望,一会儿又走下平原去踏勘,通过周密的观察,终于决定在这宽阔肥美的平原定居下来。这就是历史上被称为豳(即今天咸阳市彬县西北)的地方。

接着公刘又开始选择能够建立国都的地方。公刘登上一座南向的高岗,从这儿放眼望去,四周都是广阔的原野,原野上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溪流,水流潺潺,处处莺歌燕舞,这一片高地实在是建都的好地方,公刘和随行的族人大臣商量,大家都夸赞他的好眼力,于是这个地方便被定下来安居族人和建立京师。

在选定建都的地方之后,公刘便开始整顿政治和社会生活秩序。在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建立主要是依靠“尊尊亲亲”的手段,通过尊敬长上,和睦亲戚来实现。具体的做法就是召开族人大会并举办乡饮酒礼,也即通过一系列的礼仪来实现“尊尊亲亲”。所以《礼记》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在几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中流传的乡饮酒礼和飨礼就是由此而形成的。乡饮酒礼的最大特征就是讲究“少长以齿”,“明长幼之序”。因为通过宴席上的礼仪和各种礼节,才可以达到分别贵贱、长幼次序的目的。《诗经·大雅·公刘》讲述了这个详细的过程:“笃公刘,于京是依。执豕于牢,酌之于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公刘在新建京师用来集会的大厅里,召集他的族众举行宴会,厅堂里陈设了席位和用来靠坐的几,公刘登上厅堂就开始举行殷见大礼,族众按照身份贵贱、辈分高低、年龄大小入座。从牢笼里抓来猪做成食品,用刨开的葫芦作为饮酒器具,把酿好的陈酒分给每一位来者,在热烈的气氛中,通过饮食礼节,确认了公刘在族人中的宗主地位,建立起一个和谐有序社会。

公刘在豳地建立自己的国家之后,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政治和经济建设。在国都豳地的高岗上,公刘建立了观测日影的设备,用测量日影的方法确定方向,确定了阴面和阳面。公刘又考察了河流的方向,以便来利用自然水源进行灌溉。公刘还丈量了低湿地和平原地,确定了应该开垦生产粮食的土地,又对京师以西的地方进行了丈量,这里有一条皇涧河流,从原野中间流过,逆流而上,在河流的拐弯处,背风向阳,很适合于人类居住。他认为豳地确实是一个十分宽广、肥沃宜于建都的好地方。公刘于是率领他的族人,横渡渭河,获取石材和金属建筑材料,修建居室和族众议事的地方。

在豳地一个由公刘和他的族人创建的早期国家终于建立起来了。

古城遗址

古城遗址

公刘被称为公,应当是其时周人对自己国君的尊称,在周人历史上公刘是第一个称公的国君,从这个角度看,周族创建国家应当是在公刘时代。公刘国家所在的地方就在今天咸阳市彬县西北,泾水以东的地方。

公刘不仅是周族所建立国家的第一位国君,而且也是周族历史上第一个有计划营建国都的国君,他在营建国都时,不仅选择宽阔肥美的大平原,而且注意国都的水源供给,耕田的灌溉,同时又必须预防水灾的发生,这一切都来源于他的周密计划。公刘的这种建都思想也为后世历朝建都者所继承,并被记载在中国古代文献中。

后世人把国都称为“京”或“京师”,源自于公刘。“京”是指大面积的向阳高地,“师”则表示了人数众多,或者军队驻屯之地。因为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刘把新建的国都叫做京师,也许就有这个含义。

公刘在当时既是周人的国君,又是一族之长,他与他的族人既有君臣关系,又有宗法关系。

公刘建都于豳,这是周族开始振兴的时代。公刘有计划地建设了新都,创建了国家机构,设立了三支军队,这说明当时的周族国家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公刘的迁豳,在周族历史上是一件大事,他对此后周族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因而公刘受到周人世世代代的赞颂是当之无愧的。

标签:公刘
故事:公刘的野史揭秘
声明:公刘迁豳:周族兴旺的开端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