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齐王建真的是被秦始皇饿死的吗?

齐王建真的是被秦始皇饿死的吗?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7-03-14 10:57:57

话说,大家都认为齐王建是被秦始皇丢在共县的柏树林里活活饿死的,汉代刘向集录的《战国策•齐策》讲述了这一事情,但事实真是如此吗,齐王建真的是被秦始皇活活饿死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不过是汉代文人诬蔑秦始皇的又有一个谎言而已。

秦始皇

秦始皇

扯淡证据一,秦始皇没有饿杀齐王建的作案动机

秦始皇消灭六国,与齐王建最是无怨无仇。秦始皇杀齐王建没有作案动机。

秦始皇与赵国有仇。赵国曾经虐待过童年的秦始皇,并差点要了他们母子的命。可是秦始皇消灭赵国后仅仅是惩办了当年欺辱他们母子的恶人,却并没有杀赵王,也没有在赵国泄愤屠城。

秦始皇也痛恨燕国。燕太子丹派刺客刺杀秦始皇,差点要了他的命。可是秦军消灭燕国后,也没有泄愤屠城,后来俘获燕王喜也没有杀他,只是处罚了主犯燕太子丹

魏国与秦国也有宿怨。魏公子无忌曾经联络诸侯反击秦军,把秦国大将蒙骜打得大败,夺取了秦国占领的河东之地。秦始皇的父亲秦庄王在战败中抑郁死去,这可以说是杀父之仇。可是,秦始皇在完全有能力荡平魏国的情况下,却采用了水淹迫降。魏国投降后,秦始皇同样没有杀魏王。

楚国曾经让秦始皇颜面扫地。秦始皇决定攻打楚国的时候,曾经问计于诸将。年轻将领李信说20万能够消灭楚国,老将王翦说非60万不可。秦始皇相信了李信,嘲笑王翦老而胆怯。可是,统帅着20万大军的李信却被楚军打得大败,使得秦始皇在与王翦的争执中颜面扫地,秦始皇不得不亲自登门向王翦认错道歉,请老将军出马平定楚国。可是秦军占领楚国,秦始皇同样没有杀楚王。对楚将项燕的子孙项梁、项羽宽柔相待,没有杀,没有关,甚至没有软禁监视居住。

秦始皇对仇恨的列国之君都如此大度宽容,却单单跟无怨无仇的齐王建过不去,不合情理!

扯淡证据二,饿杀齐王建的过程荒诞可笑

秦始皇为什么要把齐王建放在一片松林中饿死呢?通常的解释是:秦始皇阴险。答应齐王建共城500里换得齐国投降后,不愿落下不讲信用的骂名,可是又想杀死齐王建,所以就残忍地用饿死处置。

可是只要我们稍微动点脑筋,就会发现这个作案过程站不住脚。秦始皇要杀齐王建有问题吗?没有!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都是要被杀被满门抄斩的。项羽和刘邦不是杀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对秦始皇的后人满门抄斩吗?落下骂名了吗?没有。

乾定四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包围了西夏的都城中兴府,西夏王晛向成吉思汗请求投降。成吉思汗密令同意投降,待夏主献城投降后,将夏主与中兴府所有军民全部屠灭。一个绵延了近200年的国家,就此灭亡。曾经数百万之众的党项人从此灭绝。有人骂成吉思汗不讲信誉吗?也没有。

所以,秦始皇真要想杀齐王建,完全没有必要装模作样。已经四海归一,谁敢骂?骂了又能怎么样?退一步讲,就算秦始皇想杀齐王建,又不想落下不讲信用的骂名,那还不容易?让人在饭里下点毒,派个心腹把人杀了对外说病故,岂不是神不知鬼不觉?

再退一步讲,秦始皇不仅想杀齐王建,还想虐待他把他饿死,还不想落下骂名,也好办,关在个房间里一把锁就行了,何必要放在一片松林中?

想想刘向在《战国策》中的扯淡:把齐王建放在一片松树林中不给饭吃,人饿了难免呼喊求救。呼喊没有结果难免痛骂控诉。齐王建在松树林中,四面得有士兵守卫。齐王建饿了往外走,士兵你阻拦不阻拦?阻拦就会发生争执,发生争执难免不招来官员和老百姓围观。执行任务的将军和士兵也是人呐,他们知道了也会议论传播。这不等于是秦始皇自己要告诉天下人,我阴险不讲信誉,我还虚伪残忍,我在虐待齐王建!

其实,如果秦始皇真的嗜杀,完全没有必要费尽周折向齐王建诱降。他只要漫不经心地一句话:“消灭齐国,鸡犬不留。”自然有人去冲锋陷阵。秦国的将军士兵一定会争先恐后地杀敌立功。以秦国当时的军事实力,消灭齐国易如反掌。那样一来,秦国将会增加许多战功赫赫的将军,而齐国将会是生灵涂炭,血流成河。可是秦始皇没有这么做。

扯淡证据三,齐王建的邻居安然无恙

为什么如此荒唐的文字后人都深信不疑呢?这就是洗脑的厉害。几千年来人们异口同声的暴君,怎么可能放着敌国的王不杀,而让他和自己一样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呢?

诸侯向秦国投降除了齐王建外,还有一个卫元君。秦军攻占卫国的都城濮阳之后,卫元君向秦始皇投降。秦始皇把卫元君迁到了野王城,答应让他继续以国君的名义统治野王。野王城与齐王建的共城相邻,卫君齐王是邻居。在此后的几十年中,秦始皇一直信守诺言,卫国的国君一直活到秦始皇去世。一直到秦二世二年,陈涉、吴广已经在大泽乡造反了,秦帝国已经自身难保,这一年,秦二世才废除了卫国。比秦始皇昏庸残暴的秦二世也没有杀卫国的国君,而仅仅把卫君姬角贬为庶人。

扯淡证据四,早于刘向的司马迁没有饿死齐王建的记载

司马迁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只说“王建遂降,迁于共”,没有“饿而死”三个字。司马迁引用歌谣‘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也与《战国策》用意相反,是批评说客拿了秦国的好处误导齐王建。

《史记》中虽然也不乏文学描写,但其总体的可信程度要远远高于《战国策》。

扯淡证据五,刘向的文字多为文学创作,不能当史实采信。

刘向是刘邦不知道几世的孙,骂秦始皇几乎与吃饭拉屎一样是本能。在刘向的心目中,历史的真实无关紧要,要紧的是符合文章的主题。所以,历史上对刘向的评价是经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没有人把他当历史学家。比如孟姜女的故事,在《左传》中只有几十个字,记载的是齐国将军杞梁妻与齐君争追悼会的级别。到了刘向的《立节》中,无端增加了许多耸人听闻的情节。为了表现立节的主题,将军杞梁竟然违抗君命非要战死;为了表现立节以后的效果,没有哭夫的杞梁妻开始哭夫,而且哭出了城墙倒塌的惊人结果;到了《烈女传》中,为了符合烈女的主题,刘向又让将军夫人杞梁妻变成了无依无靠的民女,还让她投河自尽。

记载着秦始皇饿杀齐王建的《战国策》,基本上可以说是一部故事集,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说客游说诸侯的故事。刘向在这部书中贯穿的主题思想是:说客士大夫都比君王有能耐。《战国策》中充斥着大量的人物对话,这些对话许多是在隐秘场合下进行的,没有被记录下来的可能,显然是作者的文学创作。按照程步读史原则,应不予采信。

举个例子,《战国策•秦策》:濮阳人吕不韦在赵国邯郸做生意,见到了秦国不得志的王子异人。吕不韦回家对他的父亲说:

“耕田能得几倍的利润?”

他父亲回答:“十倍。”

“那么贩卖珠玉呢?”

“百倍。”

吕不韦再问:“拥立一国的君主能盈利多少?

”吕不韦的父亲回答:“无数。”

于是吕不韦说“现在努力耕田只能勉强温饱;而建国立君可以恩泽子孙。我要去做这件事。”

写得跟真的一样。一个商人父子的对话,谁听见的?谁会记录?谁又能料定十几年后吕不韦能九死一生的成功?耕田利大还是立国利大,正常人一秒钟就想明白的事,久经商场家累千金的吕不韦还要一句句地请教父亲?《战国策》之所以这么写,是要把吕不韦塑造成唯利是图的奸商。

同样的手法,为了突出说客的本领,《战国策》全书基本上采用了正反两种手法:正,君王听了说客的话,于是化险为夷、反败为胜、国家大治;反,君王没有听说客的话,于是胜负颠倒、国家混乱、君王身死。

齐王建没听即墨大夫的劝谏而向秦国投降,如果他不是惨死,如何显示即墨大夫正确高明?所以,为了突出说客,齐王建必须死。就像要突出烈女,杞梁妻一定要投河自尽一样。杜撰“齐王建被饿而死”的目的,是为文章的主题服务,为汉代统治者服务。

综上所述,秦始皇饿杀齐王建的文字,是刘向或撰写《战国策》的人杜撰的。不合逻辑,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其目的是用齐王建不得好死来突出即墨大夫等说客的高明。

标签:齐王建 > 秦始皇
故事:齐王建的野史揭秘 > 秦始皇的野史揭秘
声明:齐王建真的是被秦始皇饿死的吗?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