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襄王不许请隧背后的含义

襄王不许请隧背后的含义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7-03-20 10:33:52

襄王不许请隧,出自《国语·周语中》,收录《古文观止》周文 第三卷。阐明了对古代宗法礼仪制度的尊重。

晋文公使周襄王在郏邑恢复王位,襄王拿块土地酬谢他。晋文公辞谢,要求襄王允许他死后埋葬用天子的隧礼。

襄王不许,说:“从前我先王掌管天下,划出方圆千里之地作为甸服,以供奉上帝和山川百神,以供应百姓兆民的用度,以防备诸侯不服朝廷或意外的患难。其余的土地就平均分配给公侯伯子男,使人们各有地方安居,以顺应天地尊卑的法则,而不受灾害。先王还有什么私利呢?他宫内女官只有九御,宫外官员只有九卿,足够供奉天地神灵而已,岂敢尽情满足他耳目心腹的嗜好而破坏各种法度?只有死后生前衣服用具的色彩花纹有所区别,以便君临天下、分别尊卑罢了。此外,天子还有什么不同?

如今上天降祸周朝,寡人也只是谨守先王故府的遗规,加以自己无能,不得不麻烦叔父;如果再分出先王的大礼来报答寡人的私德,那么,叔父也会厌恶寡人,责备寡人了。否则,寡人岂敢有所吝惜?前人说过:‘身上的佩玉改了样,走路的气派不一样。’如果叔父能发扬伟大的美德,改姓换代,开创一统天下的大业,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自然可用天子的服饰文采以安抚百姓,寡人也许会流放边疆,还有什么话可说?

如果叔父仍保持姬姓,位列公侯,以恢复先王规定的职分;那么,天子所用的大礼就不可更改了。叔父还是努力发扬德行吧,您所需要的事物自然会来的。就算我敢因酬私德而改变先王的制度,从而玷辱了天下,又如何对得起先王和百姓?又如何推行政令?否则,叔父有的是土地,就是开通墓道举行隧礼,寡人又从何知道呢?”

晋文公于是不敢请隧礼,接受赏赐的土地,回国去了。

其实晋文公这是在试探,而周襄王则做出了抵抗。晋文公请求周襄王赐给他以天子的葬礼,本有看轻周王室的意思。而周襄王则回答他,没有做天子,就不能有天子的葬礼。通篇没有一句直接说不许其请,但句句都在说不能允许的理由,而且一步紧逼一步,一直说到晋文公不敢再请求为止。

从晋文公的角度:
他不受土地的封赏,而要求死后以天子之下葬。其实就是在向周襄王暗示他的野心。王位本就是他帮襄王复辟的,又怎么会稀罕这一点点土地的利益,他的目的有可能就是让襄王禅位,也有可能是先讨一个名分,以后徐徐图之。

从周襄王的角度:
他看出了晋文公的野心,但是却没有实力做出强硬的反抗,所以他也很光棍的表态了,他说这个天下当初就分封给诸侯了,我们皇室不过就那么大而已,但天子的名分确实天下共尊,必须清楚区分的。这个名分我是不会给你,而以你的实力,就算要以天子礼下葬(有可能就是暗示强夺帝位),我也阻止不了,但是却名不正,言不顺,诸侯不会臣服。

晋文公试探出了周襄王的决心,本身也并不像做出头鸟,强取帝位,然后给天下人共逐之的机会,所以受了封赏。

标签:周襄王
故事:周襄王的野史揭秘
声明:襄王不许请隧背后的含义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