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长平之战赵军失败的根本原因?

长平之战赵军失败的根本原因?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6-12-08 10:33:25

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 260年),秦将王龁率军进攻上党郡(今山西省和顺、榆社两县以南,沁水以东地区),与赵将廉颇驰援上党的二十万大军对峙于长平关(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北)。

动漫中的白起

廉颇针对秦强赵弱的形势,坚守不出,两军相持数月,秦军仍想不出取胜的妙策。于是,秦相国应侯范雄派人用重金去赵国进行离间活动,散布流言说:"廉颇年迈,根本不敢出战。秦国最怕的是年轻有为的赵括,如果由他指挥赵军,早就把秦军打退了。"赵孝成王早就认为廉颇坚守不战,有失国戚,昕到这种议论后,便下令将其调回,改派赵括为大将,到长平统帅赵军。

秦王听说赵括当了将军,就以白起为上将军,王革为尉禅将,指挥秦军相机与赵军决战,同时命令军中:"有敢泄露自起为将者,斩!"赵括受任来到前线后,为了执行赵王出击秦军的旨意,就立刻改变了廉颇的作战部署,并亲率主力出击秦军。白起根据当时双方所处地理位置及设防情况,决定采取先将赵军主力引出壁垒,然后再行聚歼的方针。因此交战之初,自起诈败,示之以弱,以骄赵括。赵括初战获胜,便误以为秦军小堪一击,遂忘乎所以,挥师长驱大进,卷甲而趋。

此时,白起则指挥秦军且战且退,引诱赵军主力远离营垒;然后另派精骑以突然的动作,切断赵军退路与粮道;接着又悉发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赵军于旷野,使赵军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赵军被困四十六天,内元粮草,外元援兵,疲惫不堪,病弱日增。面对这种严重形势,赵括只得将几十万大军分为四部分,企图突围,但由于秦军已经外筑壁垒,防范严密,赵军几次冲杀,都未能奏效。最后,赵括发现形势严重,但为时已晚,只好亲率数千精锐之卒强行突围,结果他自己也为秦军的敌箭射死,主将战死,赵军迅速土崩瓦解。赵四十万大军技降后,被白起残酷地全部"坑杀"。

长平之战赵军失败的根本原因,固然是赵王战略进攻方针的错误,但秦国巧于用间,白起以弱骄敌,使赵王临战易将,以赵括取代久经战阵、深谋远虑的老将廉颇为将,赵括又不从当时战场的实际出友,机械执行赵王的作战意图,轻敌冒进,缺乏对秦军情况的了解,结果为白起的骄敌之术所算,这一因素也是值得人们重视的。人们历来把赵军的长平之败完全归咎于赵括的"纸上谈兵",这是很不公正的。有些人甚至依据这一点来说明兵书读多了没有用处,这就更加偏颇了。其实,赵括用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没有读好兵书,不会活用兵书的原则。 "纸上谈兵"什么时候都需要。只有在"纸上"能把"兵事"谈好,在实践中才有可能导演出生动活泼、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来。如果连"纸上谈兵"都不会,正确处直战争实践中的问题就无从谈起了。特别是在现代条件下,我们的军事指挥员更应该把"纸上谈兵"的事情认真办好。这也是赵括这位古人所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财富。

标签:白起
故事:白起的野史揭秘
声明:长平之战赵军失败的根本原因?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