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康熙怒斥治水官

康熙怒斥治水官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6-12-14 13:13:45

康熙为何怒斥治水官呢?这其中缘由,且让我们一探究竟。

康熙皇帝,即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是满族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有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一生建树颇多,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都作出了卓越贡献。

清朝初年,黄河河患十分频繁,漕运运道经常受阻。当时每年通过运河挽运南方7省漕粮400万石至京师,以供应官兵俸饷,运道受阻,事关重大。因此,康熙亲政之初,就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大事,书写于宫中柱上,定为国家重要任务。早在三藩尚未平定之时,康熙就大力支持治水名臣靳辅花费巨资治河;平定三藩之后,他对河务更为重视,不仅在宫里亲自研究制定治水计划,还先后六次南巡,主要任务就是巡视治河情况。

康熙南巡

康熙对治河颇有研究,在理论上,他反对人顺水性之说,而坚持让水顺人意;在实践上,他坚决关闭高家堰的唐埂六坝,以蓄清敌黄,解决黄水倒灌、泥沙淤积清口问题;在思想上,他始终以安定民生为目标,尽量不开减水坝,以免淹没百姓田宅。在指导官员治河时,康熙力图实施自己的治河方案,对治水官员不合自己意图者,经常严加训斥。在康熙朝三位主要河道总督中,靳辅颇具治水才能,又善于用人,在陈潢的帮助下取得重大成就,只是在疏浚下河的问题上与康熙产生分歧,受到诸官攻击,结果被罢职;于成龙为官清廉,但争强好胜,经常与靳辅作对,自己并无多少治水才能,还对康熙的训令阳奉阴违,康熙非常不满,只是苦于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只好将就;张鹏翮亦无多少治水才能,只是能认真贯彻康熙的训令,勤奋工作,故取得一定成就,但也难免有违背康熙意旨之处,为此而受到严厉训斥。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两江总督阿山、漕运总督桑额、河道总督张鹏翮等遵旨为使漕运与民田两利,议自泗州开河筑堤,引淮河水至高家堰,入张裕口,会出清口,是为溜淮套开河。他们奏请皇帝亲临指导,康熙因年事已高拒绝前往,但诸臣再三恳请,康熙不得不同意。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正月,张鹏翮、阿山、桑额等请于溜淮套别开河道直达张福口,以分淮河水势,免洪泽湖之异涨,保高家堰之险堤。康熙决定亲往巡视,正月二十二日开始第六次南巡。

二月二十日,康熙由江苏北部黄淮交汇处之清口登陆,详视溜淮套,见地势甚高,开挖新河工程艰巨,即使挖成也不能直达清口,无益于泄出高家堰堤下之涨水,因此否决阿山等所拟方案,命令疏浚洪泽湖各口以利泄水,挑浚蒋家坝、天然坝一带旧河以通粮船。康熙对原议溜淮套开河方案非常不满,斥之为“不是地方官借机谋取私利,就是河工官员以此妄求升迁”,命张鹏翮将河工效力人员中只知谋取私利之“不堪匪人”清除出去。康熙又见标竿许多立在坟上,如果依照所立标竿开河,不仅坏民田庐,甚至要毁民坟冢,与自己安定民生之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勃然大怒,训斥道:“张鹏翮你身为总河,已经到了要掘人骸骨的地步,属下竟没有一人敢争辩。你作为一个读书人却干下如此残忍之事,读圣贤书又是为了什么?数年来两河平静,民生安乐,何必多此一事!”

吓得张鹏翮跪在地上,去掉官帽,连连磕头请罪。次日,康熙自曹家庙回清口,命令将沿途所立开河标竿尽行撤去,百姓见了都踊跃欢呼万岁。康熙对随行官员说:“凡天下事行之有益者,自然应该立即施行;如果无益,绝对不可轻举妄动。就好像人的身体,有病才可以用药饵针砭加以治疗,如果你是一个无病之人,有人告诉你割自己的肉可以延年益寿,那就绝不能听从。开河的事情也是同一个道理。”

二十二日,康熙召集各官于御舟前跪列于岸,训责张鹏翮身任河道总督,不随时巡视河堤,安居署中两三月不出,唯以虚文为事;任用一二不肖汉官,偏听其言,河工事漫不经心,致使古沟一带被冲决;且行事刻薄,不以礼待属员,口无忌惮,使众人畏惧;虽然多次受到训谕,但并不悔改,并且话语多有欺诳。张鹏翮无言以对,只有连连磕头请罪。二十七日,康熙抵达扬州府,张鹏翮具疏请罪,上谕将张鹏翮及联合请开溜淮套之督抚严加议处。

五月初二,康熙在扬州就治河形势及策略,对张鹏翮等河官详谈开河计划,提出了改道的合理路线,对不同的方案进行对比,权衡利弊,一番精辟论述,使群臣心服口服。康熙还告诫张鹏翮,要时时巡视河堤,不避风雨,以勉尽职守。二十二日康熙返回京城,结束南巡。二十五日,上谕将阿山革去刑部尚书(康熙四十五年十一月改任刑部尚书),张鹏翮去所加宫保(康熙四十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加太子太保衔),桑额降五级,其余共请开溜淮套者也受到降级处分。

标签:康熙
故事:康熙的野史揭秘
声明:康熙怒斥治水官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