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夏王中康因埋怨哥哥太康而作《五子之歌》

夏王中康因埋怨哥哥太康而作《五子之歌》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7-03-07 10:28:03

夏启的儿子太康喜欢游乐田裂,因此荒废政事,不理民情,人民不堪忍受。有穷国君羿率领人民在黄河北岸阻拦太康返回国都,从而使得太康失去帝位。太康区洛南打猎时,他的五个弟弟伺候他们的母亲同去,太康被阻后,五个弟弟在洛水之北等候了一百多天,始终不见太康回来,于是作了五首歌,表示对太康的指责和怨怼。

五子的名字,书传没有记载,那个被有穷国后羿立为王的仲康,大概是其中一个。文中说:“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事实上,只有前两首是陈述大禹的告诫,后三首分别是恨亡国,恨绝宗祀和追悔不及的感叹。今文无,古文有。

《五子之歌》共计五首,其写作年代不一,前二首文字古韵盎然似远古之作,后三首以显诗之雏体,显然是后人托古之作。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二。

后人画作《五子之歌》

后人画作《五子之歌》

原文

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 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

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

其五曰:“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译文

太康失去了帝位和国邦,他的五个弟弟在洛水北岸等待他回国,作《五子之歌》。

太康身居高位却不理政事,贪图安逸享乐,丧失做国君的品德,百姓因此怀有二心。太康竟然纵情游乐没有节制,在洛水的南面打猎,一百多天也不回去。有穷国的君王后羿由于人们不能忍受太康的所作所为,就在黄河北岸阻止太康回国。太康的五个弟弟侍候他们的母亲跟随打猎,在洛水转弯处等候太康归来,五个弟弟都埋怨他,因此,遵循大禹的告诫而作诗歌。

其中第一首说:“我们伟大的祖先大禹有训示,对待百姓,只可以亲近,不能够认为他们卑贱。只有百姓才是立国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才会安宁。我认为天下的愚蠢的人都能胜过我。一个人有许多失误、怨恨,难道要在明显的时候才去考虑吗?应该在没有形成的时候就加以考虑。我们面对众多人民,畏惧的心情就好像用腐朽的绳索驾着六匹马一样。地位在人们之上的人,为什么不谨慎呢?”

其中第二首说:“皇祖大禹的训诫有这样的话:在内作兴女色的迷恋,在外作兴游猎的沉迷。纵情饮酒不知节制,嗜好歌舞不知满足,住着高大的屋宇,还在墙上绘上彩饰。只要符合有其中一个,就没有什么人不亡国的。”

其中第三首说:“以前尧帝,有了冀州这块地方。如今太康丧失尧的治道,搞乱了尧的法制,于是招致灭亡。”

其中第四首说:“我们十分圣明的祖先大禹,他是各诸侯的天子。有治国的典章法则,遗留给他的后世子孙。交换生产的东西,使它有无平均,民用物资不缺,王府也很富足。现在荒废丧失前人的事业,覆灭了宗族,断绝了祭祀!”

其中第五首说:“哎呀!我们归向何方啊?我一想到这点就感到悲伤。普天下的人都怨恨我们,我们依靠谁呢?我的神情抑郁忧愁,脸上带着羞愧,内心充满哀思。平时不注重自己的品德,即使现在想改悔,难道还来得及补救吗?”

标签:夏王中康 > 太康
故事:夏王中康的野史揭秘 > 太康的野史揭秘
声明:夏王中康因埋怨哥哥太康而作《五子之歌》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