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墨子是公子目夷的后裔?

墨子是公子目夷的后裔?

来源:新浪博客时间:2017-03-07 10:31:13

最近,墨子故里——滕州市木石镇化石沟村城门楼上的“目夷永固”石匾,被滕州木石三村农民李存建找到并珍藏在他的墨子容古博物馆。该石匾的发现,也为“墨子滕州说”增加了一个重要的实物佐证。

目夷永固石匾

目夷永固石匾

据相关史料记载,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襄公把他的侄子伯夷封到了狐骀,国名“目夷”。伯夷的两个儿子目夷子与太子兹父两人“性仁爱”、“留贤德”,威望齐名。目夷子认为“能以让国,仁孰大焉”,最大的仁莫过于让国。他被分封后,一直想把国家让给弟弟,但太子兹父坚决不受。一天,目夷子心生一计,他对弟弟太子兹父说:“我们一起去寻找修筑城池的地方。”二人催马来到一片三面环山、碧水环绕、背风向阳、田地修平的地方(即今木石镇安上村),目夷子问:“这是什么地方?”随从答曰:“此地为‘安’”。目夷子说:“这地方无侵无扰,可以安家”。看了一会,目夷子转身对弟弟说:“你帮我再仔细看看,我到前面一会就回来”。说罢上马扬鞭,转过一个山头就不见了。

其后,太子兹父再也找不到哥哥目夷子,知道哥哥已将其国家让给自己,于是只好在此建城安家,并治理得国家富强、百姓富裕。但太子兹父却时时不忘目夷子的仁德,当他查访到哥哥就在附近时,准备前往迎接,可哥哥已不在人世。太子兹父悲痛万分,为了缅怀哥哥的仁德,就建亭树碑,题匾额为“目夷永固”。后人题楹联“兄让弟弟让兄父命天伦千古重,圣称贤贤称圣顽廉儒立百世师”,说的就是这件事。这一带人们为了纪念目夷子,也将村落的名子改为与目夷有关的名称。古代“仁”、“夷”、“石”、“台”相互通用,所以至今有木石、东台、西台等村名。在目夷子的后裔中,最著名的就是科圣墨子。

在滕州木石墨子容古博物馆,馆长李存建抚摸着“目夷永固”石匾眼含泪水向记者说:“这块石匾我整整寻找了25年!也终于了却了著名墨子学家张知寒老教授的一大心愿!”。李存建回忆道:1991年春,山东大学著名教授、墨学专家张知寒开始筹备成立墨子学会并在滕州木石建造墨子纪念馆,当时20多岁的李存建在该建筑工程工地上干零活,参与建馆及搭建“目夷亭”,并和张知寒、李广星教授相识,空暇时间经常与李存建聊天并到家里走访,向李存建和他母亲及村里的几位老人们打听有关目夷亭和化石沟城门楼的情况,当时化石沟的一位叫刘问生的老人说,化石沟城门楼当时有南城门、北城门、东门、西门,四周有寨墙,南城门高大两层,有门楼子,南门是双扇大门,门上方镶有“目夷永固”横石匾一块,北门也有一块石匾“蚕母绵延”,大门口摆放着两门土炮,气派、壮观。

目夷永固石匾

目夷永固石匾

后来不幸的是在文革时期城门遭到破坏,把毁坏的城门的砖石、木料等拉到了木石建造了大礼堂。1997年第三届国际墨学研讨会在济南召开,张知寒教授邀请与会的中外专家学者几十人来到滕州木石,准备实地参观墨子纪念馆,然而,纪念馆也于1996年冬被拆了,与会代表深感遗憾。临行前,张知寒教授怀着沉重的心情又一次向李存建打听有关墨子故里“目夷永固”石匾及城墙文物的下落,李存建告知只是找到了一些城墙砖瓦碎片留在家中,其它都流落不知去向。张知寒听罢心情很沉重,这位著名的墨子学家,为探讨墨子文化并为之奋斗了大半生的老教授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木石。

标签:墨子 > 公子目夷
故事:墨子的野史揭秘 > 公子目夷的野史揭秘
声明:墨子是公子目夷的后裔?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