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张献忠以诈降图再起,最终取得胜利

张献忠以诈降图再起,最终取得胜利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7-03-21 11:51:27

在危亡时刻,因为要保存实力,以利再战,暂时地选择投降,并不是可耻的举动,中国有句古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正因为如此,留得有用之心,为了东山再起,是可以理解的。 明末农民起义的队伍中,有两支队伍最后终于完成了推翻明王朝的重任,其一是后来占领北京的闯王李自成部,而另一支就是占据四川称大西皇帝的张献忠部。

张献忠和明军战争

张献忠和明军战争

谷城之战后, 张献忠看到自己的力量尚不足以与明军面对面的交锋,因此决定暂时投降,求得生存,等到时机成熟再举兵起义。 崇祯十二年(1639年)五月,在谷城已经恢复了大部分实力的张献忠认为再次举兵的机会已经成熟,于是暗中联络盟友,积蓄力量准备发动起义。 但张献忠的举动很快就被明朝将领发现,并派兵前往镇压。 张献忠见明军发现了自己的意图,决定先发制人,在谷城杀掉明朝县令,焚毁了官衙,重新打起了起义的旗号。 不久,罗汝才也起兵响应。

明朝总兵左良玉派兵进攻,被张献忠打得一败涂地,只留下几百残兵败将逃回,气得崇祯帝把主帅熊文灿和总兵左良玉都革了职,另派兵部尚书杨嗣昌到湖广围攻张献忠。 杨嗣昌带了崇祯帝的尚方宝剑,率领十万人马,耀武扬威地到了襄阳。 他派左良玉等将领把起义军四面包围起来。 张献忠转移到玛瑙山的时候,由于起义军的队伍里混进了奸细而陷入敌人的包围圈里,被左良玉军打败,损失了大量的金银、战马。 张献忠的妻子、儿子也被俘虏。

张献忠带了一千名骑兵,从湖北转移到四川。 杨嗣昌跟踪追击,把他的行辕迁到重庆,准备在四川消灭起义军。 杨嗣昌在四川到处张榜,说有谁能抓住张献忠,赏给黄金万两,还封他侯爵。 哪知道第二天,在杨嗣昌的行辕里,发现了许多标语,上面写着:“有能斩杨嗣昌头的,赏银三钱。 ”

杨嗣昌派出大批官军到处追剿起义军,张献忠的起义军却总是忽东忽西,叫官军捉摸不定,一直到第二年正月,官军才在开县追上起义军。

当明军将领猛如虎、刘士杰拖着疲惫不堪的兵士赶到,张献忠的起义军绕到背后,从山上呐喊着冲了下来,官军溃败,刘士杰被杀,猛如虎逃脱。

起义军杀退敌人,在营里拍手唱歌:“前有邵巡抚,常来团转舞;后有廖参军,不战随我行;好个杨阁部,离我三尺路。 ”

这首歌谣传到明军那里,使杨嗣昌听了哭笑不得。 崇祯十四年(1641年),张献忠发现杨嗣昌把重兵都放到四川,襄阳兵力空虚,就摆脱明军,突然带兵离开四川,往东转移,一天一夜急行三四百里,把杨嗣昌的大军远远甩在后边。 到了湖北当阳,遇到另一支明军堵截,张献忠把罗汝才留在当阳,亲自率领精锐部队直奔襄阳。

杨嗣昌在重庆得到消息,连忙派使者赶到襄阳,命令襄阳明军严密防守。 哪里知道使者走在半路上,就被起义军发现并抓了起来。 起义军在使者身上搜到了令牌、文书,上面盖着杨嗣昌行辕的大印。 张献忠把他的义子李定国叫来,叫他打扮为杨嗣昌使者,带了几名“随从”和令牌、文书,混进襄阳城去。

李定国带了公文、令牌,来到襄阳城边,正是夜色朦胧的时候。 他在城门外向守军喊话, 守城明兵听说是杨阁部派来的使者, 验过令牌、文书,也没有怀疑,把李定国和随从兵士放进了城。

当天晚上,混进襄阳的起义军兵士在城里好几处放火,全城的百姓从睡梦里惊醒,发现到处火光冲天,全城大乱。 在混乱中,起义军打开城门,大队人马赶到,官军想要抵抗,却已为时过晚。

起义军进城以后,一面派人打开监狱,救出被俘的起义兵士和家属;一面直奔襄王府,活捉了襄王朱翊铭。

张献忠占了襄阳,缴获了杨嗣昌储存在那里的大批粮饷,兵器,又把襄王府金库里的十几万两银子分发给当地的饥民,并处决了襄王。

张献忠攻破襄阳的消息传到了四川,把杨嗣昌惊呆了。 他处心积虑布置的围攻起义军的计划全部破产,特别是张献忠在他眼皮底下,来个突然袭击,使一个藩王丧了命,怎么向崇祯帝交代?

杨嗣昌失魂落魄地从四川窜到湖北,刚到沙市,又听到一个消息,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离开商洛山区,重振旗鼓,趁河南兵力空虚的时候,攻破洛阳,杀死福王朱常洵。 这一来,杨嗣昌更是又惊又怕,他想来想去,没有出路,畏罪自杀。

【决策评析】 诈降,是一种艺术,是一种需要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并应用的艺术。 像《三国演义》里的那些诈降,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总体来说,却表现了一种艺术——诈降不是什么人都能玩得转的。 明末农民起义,有李自成这样善于东山再起的宗师,当然就会有张献忠这样“曲线救国”、“甘心侍敌”的两面派高手。 需要指出的是,诈降并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不要以为你一去,敌人就会相信你,要使人相信,就要付出一些敌人感兴趣的东西。 张献忠凭什么每次诈降都能取得信任? 原因很简单,他利用了敌人两个重要的心理。

(1)胆怯明军的将领大部分都是胆小鬼,虽然统兵打仗,但却毫无军人风范。

而明军虽然装备精良,训练却绝对算不上有素,对百姓剽悍骁勇,对义军却胆战心惊。 因此,明军将领大部分都愿意采用以强大军力包围义军,然后招安的策略来对付。 而走投无路的义军往往会故意投降,等养足了精神再扯旗造反。

(2)求稳因为起义的人太多,明军将领往往疲于奔命。 因此,能不与义军正面交战,他们大多不愿意与义军正面交锋。 这就造成了明军的将领们更多愿意招安,更多愿意纳降的主要原因。 而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也是明军将领不能在一地耽搁太久的主要原因。

正是看透了明军将领的这两种心理, 张献忠才能每每化险为夷,借助明军的力量壮大自己,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最终取得胜利。

标签:张献忠
故事:张献忠的野史揭秘
声明:张献忠以诈降图再起,最终取得胜利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