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屈原是在怎样的背景环境下创作《离骚》的?

屈原是在怎样的背景环境下创作《离骚》的?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7-03-21 12:00:59

变法失败、官职降低、出使受讥、连见到楚怀王也越来越难了……遇到了这一连串的不顺,屈原常常睡不好,吃不香,整天整夜地关在屋子里叹息。在郢都,特别是在鄢陵,屈原长时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陷入沉思。 他一遍遍地问自己:是不是我对楚怀王不够忠诚? 是不是我对楚国大地爱得不深? 可他想来想去,怎么也弄不清究竟在哪里犯了什么错。

有多少次,屈原徘徊在楚怀王的殿前,很想冲进去对尊敬的国君表白;也有多少次,屈原怒目直视邵滑之流,恨不得手擎佩玦(jué),不惜肉攻对方。然而最后,顾全大局的屈原还是努力地克制住了。

屈原

屈原

但是, 这口恶气又怎能让一个无愧而正直的人轻易咽下呢? 何况,邵滑等人并没有因为已经占了上风,而对屈原温和一些、容忍一些,他们仍在恶意地攻击屈原。 更让屈原失望的是,楚怀王在大是大非面前,越来越糊涂了……

那一天,好不容易下了决心的屈原,终于准备最后一次求见楚怀王,好好地说一说。 楚怀王先以国务繁忙为由,几次推迟与屈原见面的时间。 到后来,实在没法再推迟了,只好让屈原入殿相见。可是,屈原刚刚说了几句有关邵滑之流卑劣行为的话,楚怀王就一挥手,坚决地打断了他:“不要说了! ……”

屈原只好从楚怀王那儿退出来,默默地回去。 他一会儿仰天长叹,一会儿又捧着自己的脑袋,痛心疾首。 是的,当年与楚怀王一起在学宫 “兰台” 并肩读书,畅论国家大事,两人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而现在呢? 这是非颠倒的一切实在让屈原不敢相信。 屈原明白,自己曾经在楚怀王的身上寄托了莫大的希望,一旦楚怀王听信谗言,抛弃了自己,自己的处境将会非常非常艰难!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这一段记载,对屈原创作《离骚》的起因以及创作的时间,进行了非常真实的记录和十分清晰的说明。 呵,《离骚》,就在这个时候开始创作,煌煌诗篇由此诞生!

幸亏屈原是个诗人,满腔郁愤的他对天长啸之余,能把所有的愁绪、忧虑、失落和希望统统宣泄在了字里行间;幸亏屈原是个诗人,能在政治失意、理想破灭的情况下,为世人留下这篇旷世巨作!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楚辞的代表作,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巅峰作品。 关于“离骚”的意思,司马迁曾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解释道:“离骚者,犹离忧也”,即忧愁的意思。 也有人把“离骚”理解为“遭遇”或“离别”。 其实,这三种解释是相通的:这个“离”,并非是对楚国的叛离,而是退出无益的争执,远离功名,以实实在在做事的方式来报答国家和人民。 同时,在《离骚》这部作品中,还充满着去与留的矛盾、欲离而不忍的伤感。 对楚怀王,屈原也怀着既斥责又寄托希望的心态。 这种极度的伤感和无法摆脱的矛盾心理,正是屈原的内心写照。

这是一段传诵千古的诗句,它表明了诗人决心以九死而不悔的精神,坚持自己的志向和操守,坚持其光明磊落的品质,即便遭遇再大的挫折打击,依然不会改变自己的清白之志。 这些诗句,语句浅近直白,写得都是现实内容,也是最接近诗人本人真实遭遇的段落。 无疑,屈原是积极入世的,对于改变黑暗政治、改变楚国最终命运有着强烈的愿望。

事实上,在写作《离骚》过程中,屈原已经深深地感觉自己势单力薄,不可能力挽狂澜,改变危局,甚至连自身处境也将会更加艰难。 因此,他多次写到了“死”。 不过,他是在表白自己对追求至死无悔的前提下,提到这个似乎早已为自己设定的最终结局。 通过这样的分析和理解,我们才能真正明白屈原为什么在几乎绝望的情况下依然矢志不移,依然对楚国的未来寄托梦想。 我们也才能真正理解屈原虽然在最后投水自尽,其实是一种积极的抗争和自身价值的升华。

《离骚》这部气势磅礴、富有深度的抒情长诗,采用第一人称和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 塑造了一位高大而神话似的艺术形象。 它以屈原为生活原型,记录了屈原的生平思想,寄寓了屈原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追求。 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作,起到了光照千古、影响深远的作用,而且作为历史资料,对于后人了解屈原的思想性格和斗争经历,以及楚国和战国时期的政治现实,也具有不可多得的重要价值。

千百年来,要了解屈原,要理解屈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认真阅读他的代表作《离骚》,是一个必要的前提。

其实,《离骚》的伟大,不仅在于它的内容,还在于它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离骚》全篇内容庞大,主题恢宏,但层次结构非常严谨,内容变化发展具有高度的有序性。 整部作品幻想与现实交替,虽幻而真;语辞重复,层层推进;《离骚》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全文奇幻幽深,充分显示了屈原精密的艺术构思和卓越的艺术创造力。

当然,由于年代久远,又由于《离骚》本身的特点,读懂它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这部貌似晦涩难懂的作品,常使许多青少年读者感到畏惧,觉得对它难以做到透彻理解。事实上,《离骚》的创作旨意与主要内容还是很清楚的,只要围绕作者“遭忧作辞”的创作过程和“即使在想像中灵魂升天漫游,也摆脱不了对楚国的依恋”的主题,就基本上把握住了整部作品的本质,就可以顺着这条意义脉络,一步步地理解全篇文意,一层层地感受诗人渗透其中的深刻思想。

标签:屈原
故事:屈原的野史揭秘
声明:屈原是在怎样的背景环境下创作《离骚》的?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