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散宜生故里:尚村

散宜生故里:尚村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7-03-17 16:29:46

尚村为尚村镇政府驻地,民国《重修周至县志》尚村镇为县12镇之一。明代在今临川寺建青阳镇,后因尚村地处东西大路口,四通八达,遂移镇于此。境内有西周文化层遗址和西汉贵族墓葬群,出土众多珍贵文物。相传这里是西周初期“仗剑在侧”、扶助武王的大夫散宜生之故乡名,古名散村,后书写为尚村。

又传,明万历四十八年(1840年)已由散村改为尚村,明代县东有两镇,南为上,称上村镇;北为下,称青羊镇(即临川寺)。上村镇后来雅写为尚村镇。清乾隆年间为尚村镇和尚村仓,民国为尚村镇。民国中期设鼎新联保(驻临川寺),后设长杨乡(驻解村)。建国后为中南区七、八乡和甘河区七至八乡。1958年合并尚村、运渠、射熊、宋村四乡设尚村乡。1958年合并九峰、赤峪两乡成立火箭公社,11月改名尚村公社。1984年改为尚村乡,1998年设为尚村镇。

散宜生故里:尚村

散宜生故里:尚村

话说此地为周文王重臣散宜生的桑梓之地,似乎有一定道理。公元前12世纪,周太王古公亶父不受北方戎狄的侵扰,迫使他在商王武乙元年(-1147)率族人从豳地,今彬县、旬邑一带迁徙到“岐山之阳,渭水之将”的周原地区。周原以渭河一衣带水,分北原与南原,竹峪南原及其周边都是他的领地。古公利用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扩展疆域,发展农业,建立姬姓方国,准备实力实施灭商大业。

《诗经》中就有“后稷之孙,实为太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的记载。《周至县志》记载:有“周亶王,入泥峪,凿石门”的传说。泥峪石门遗址尚在。南原一带还有“周亶王,占龙脉,这里将出三石(音担)六斗菜子颗的官”的传说。周文王姬昌在这里创业时,建有姬亶庙。姬亶庙实为古公亶父庙,在今周至县竹峪镇姬亶庙村北50米处的高地之上,该村至今仍有亶(今讹为“淡”)姓和姬姓后裔祖祖辈辈在这里居住。

周文王最为重要的是在此地结识了散宜生和南宫适两位文臣武将,为以后的兴周伐纣立下了汗马功劳。

散宜生,西周开国功臣。姬昌受商封为西伯侯时,他不满商纣的荒淫无道行为,而慕西伯侯贤明,就跑到岐山周原。另有辛甲、太颠、闳夭等一批殷商才子亦投奔西岐,同姬昌一起共同反纣。使周国一时人才济济,众望所归。

当姬昌被纣王囚在羑里(今河南汤阴)作了囚徒,散宜生与闳夭等人投纣王贪酒色之所好,设法求得有莘氏美女(古莘国在今陕西合阳)、骊戎宝马和许多奇珍异宝,通过纣王的宠臣费仲献给纣王,换得纣王释放姬昌出狱。姬昌去世以后,他又辅佐武王灭商。牧野会战时,散宜生参加了这次大会战。在灭殷商后武王举行即位仪式时,周公旦手持大钺,毕公手持小钺夹辅武王于左右,散宜生、太颠、闳夭等执剑护卫武王。他尽心竭力辅佐西周两代帝王,立了大功。

尚村原内建有城隍庙、火神庙、戏楼等雄伟建筑。清同治年间和民国5年(1916)连遭两次兵燹,街房及古建筑尽毁,街市颓废,萧条不振,直到解放后才再次焕发生机。 1987年12月尚村乡汉代墓葬群出土有秦代的蟠螭镜、半两钱,西汉中期的连弧星云纹镜和前期的弩机、鸭蛋壶、弹丸、彩绘陶仓、绿铅釉顶壶等珍贵文物。 

标签:散宜生
故事:散宜生的野史揭秘
声明:散宜生故里:尚村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信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