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董仲舒仁义论

董仲舒仁义论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6-12-15 08:34:09

清晨,太阳撒出万道霞光。承明殿内,有几人早早来到。他们是得到汉武帝的话,提前L殿商议要事。

这几人正在谈笑风生,只听一声召唤:“宣一早到的几位大臣上殿。”他们急忙整理衣冠,匆匆走向未央宫。

董仲舒雕像

大殿之上,汉武帝端坐中央,打量他们一眼,说道:“要治国,就需要国人都要讲究仁义道德……只有这样国家才稳定。众爱卿,你们讲讲怎样才能让百姓讲仁义。”

沉默了一会,武帝说:“还是董爱卿先说吧。”

董仲舒一看武帝让先说,想了想说道:“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们明白自己的天性,就知道人比万物可贵;知道比万物可贵,就能学会仁义;学会仁义,就能注重礼节;能注重礼节,就能安于行善;能安于行善,就能乐于顺理;能乐于顺理,才可以称之为君子。积累善行,自己不知不觉;做坏事、干恶行,就像点燃蜡烛一样销毁自己。善和恶是相互依从的,人的影响与其言行举止也是对应的。禁封行为暴虐、言行谩悠,谗贼并存其左右,而贤者不得任用,所以其恶行渐以明显,国家日益纷乱,还自以为天下太平,可以统治千万年。结果陵夷大坏,国消身坠。暴逆不仁的人也不是一天就可以消亡的,而是慢慢地灭亡。一国之君是仁义的,就应该制止战争。战争会给人民带来灾难。仁义者还应该‘知明先,仁厚远’。能预测事态的发展,而且预测的越早越高明。还应将仁德普施,恩泽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说,自己想立、想达的时候,见他人也想立、达,就让别人先立或达。本人不想要的,不要强求他人去要。春秋时期有个诸侯王叫晋灵公。一天,大臣都去朝拜他,可是他却坐在高台上用弹丸弹射众大臣。大夫们为避弹丸东躲西藏,乱做一团,可晋灵公却非常高兴。过了一段时间,晋灵公突然想吃熊掌,他命令厨师马上做。煮熊掌需要很长时间,可没等煮熟他就要吃,一吃发现不熟,他就把厨师杀了。春秋时期梁国灭亡,主要是梁国国君‘酒于酒,淫于色……大臣背叛,民为盗寇。梁亡,自亡也’。只爱自己,不爱大臣,因而大臣背叛。不爱人民,民为盗寇。最后国家亡也。上述例子说明,只爱自己不爱别人。只能自取灭亡,成为孤家寡人,遭到后人唾弃。

“孟辆说:‘爱人不亲,反其仁。’爱别人,人家不领情,不要有怨言,要思考自己有没有做错的地方。人们与生俱来的特质称之为‘性’,人性只有经过教化才能成善;人的欲望称之为‘情’,人们的情欲没有约束就没有节制。要谨慎地遵循天意,以顺天命;同时致力于倡明德教,变化百姓之性,使百姓品性善良;另外还适当地制定法律,约束百姓,区分上下顺序。”

武帝频频点头:“对!对!传联旨意,照董爱卿的意思草拟诏书告知天下。”

西汉时期,社会需要稳定,人民需要安居乐业;政治上需要大一统,大一统的实现需要有“天下为公”的思想。皇帝要有“爱及四夷”的政治韬略,要有仁爱百姓的思想。孔子是中国第一位提出“仁”学说的思想家。孔子视“仁”为人一生最崇高的理想。董仲舒的仁义论,就是按照孔子的理论顺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在这种形势和背景下提出来的。

 

上一篇:韩信巧借洪水计

下一篇:董仲舒斥孟子

标签:董仲舒
故事:董仲舒的野史揭秘
声明:董仲舒仁义论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