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尧舜禅让”传说之谜

“尧舜禅让”传说之谜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6-12-26 14:54:45

“尧舜禅让”,没有文字记载,只是一段远古时代的政治传说,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记载它、议论它的时候,时间已流逝了几千年,对于它的真实性、准确性,当时就有人怀疑,而且说法不一,一般有以下四种说法。

(1)授贤说:据说,尧16岁开始治理天下,到86岁那年,觉得自己年老力衰,叫大家推举贤能的“接班人”,大家就推举了舜。通过对他进行考察,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他。

尧舜禅让

舜到历山种地,历山的人本来为争夺土地闹得不可开交。舜一去,大家都谦让起来了;舜到雷泽去捕鱼,雷泽的人本来为争夺房屋打得头破血流,舜一去,大家都和睦起来了;舜到河滨去烧制陶器,河滨的陶器本来就质量粗劣,舜一去,质量就精美了,舜住在哪里,人们就跟到哪里,一年,形成一个村落;两年,形成一个集镇;三年,形成了一个城市。舜的品格和能力受到了考验,尧就把治理天下的权柄交给了他,自己退居一旁养老。这样又过了八年,尧去世了,舜正式就了帝位。

舜就帝位的时候,已经61岁,到84岁那年,觉得自己年老力衰,也叫大家推举最贤能的“接班人”,大家推举了禹。禹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舜也学着尧的样子,把治理天下的权柄交给了禹,自己退居一旁养老,17年后,舜去世了,禹正式就了帝位。

(2)畏劳说:另一些学者认为,尧舜禅让,没有那么严肃和神圣,只不过人们不想担当这份职务罢了。

庄子》里也记载了禅让故事,他说: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又让天下于州支父子,州支的父亲说:“我刚巧得了忧郁症,正准备治病,哪有工夫治理天下?”后来,舜又让天下于善卷,善卷不受,躲进深山老林里,后来竟不知去向了。

他们到底为什么不愿意就帝位?韩非有更精辟的见解,他说:尧在位的时候,屋顶的茅草不整齐,房上的椽梁不雕饰,吃的粗粮,咽的野菜,冬天裹兽皮,夏天披葛衣,现在,即使是一个守城门的人,收入也不会如此微薄,禹在位的时候,亲自背着犁耙,泥里水里,带头干活,大腿上没有成块的肌肉,小腿上没有汗毛,现在,即使是臣下奴婢,也不会如此辛劳。所以,古时的让天下,只不过是少了一份守门人之类的奉养,而远离了奴隶般的辛劳罢了!好逸恶劳,是人之常情,谁愿意自己辛劳一生,还把这份辛劳传给自己的子孙呢?

(3)拥戴说:孟子荀子等人,则不认为真有所谓禅让之说。

有人问荀子:“尧舜禅让的事,有么?”

荀子说:“没有这回事,那是肤浅的人们的传闻,粗俗的人们的解说,天子职位最高,权势最大,有谁肯让呢?”

有人问孟子:“尧把天下给了舜,有这么回事吗?”

孟子说:“没有这回事,天子不可能把天下给人。”

那么,他们是怎样得到天下的呢?荀子认为,那是靠了他们自身的道德。孟子认为,那是靠了上天的赐予,同民众的拥护。换句话说,这是一场“道德”和“实力”的较量。

《孟子·万章篇》记载:尧死之后,舜避尧之子丹朱于南河之南,天下的诸侯,不到丹朱那里去朝见,却跑来朝见舜,打官司的,不到丹朱那里去打官司,却跑来找舜,人们编出歌谣来,不歌颂丹朱,却歌颂舜。于是舜就接受了大家的好意,登了帝位。

那就是说,不管尧禅让不禅让,诸侯和民众一拥戴,天下就是舜的了。

到了禹的时候,故事重演,又这么即了帝位。

这种“拥戴”,与几千年后的宋太祖陈桥事变,黄袍加身,又有什么区别呢?

(4)篡夺说:于是,有的人干脆认为无所谓“禅让”,有的只是“篡夺”。

据《史记》记载,舜取得了行政管理权之后,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改组:被尧长期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的“八恺”、“八元”,舜同时启用了,历史上称之为“举十六相”,这显然是扶植亲信,尧未曾排除,或者说正在信用的混沌、穷奇、木寿杌、饕餮,舜同时除掉了,历史上称之为“去四凶”,这显然是排除异己,经过了这番人事改组之后,已被架空了的尧,其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括地书》引用《竹书纪年》说:“昔尧德表,为舜所囚也。”又说:

“舜囚尧……使不与父相见。”尧被囚标的地点是平阳,大略是先软禁起来,不准同父子、亲友见面,然后逼他让位。最后,把他的儿子放逐到了丹水。因此,《韩非子·说疑》篇里感慨地说:古之所谓圣君明王,都不过是“构党与,聚巷族,通上弑君,以求其利也。”有人问他何以知其然,他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都是人臣弑君的典型例子。一个“逼”字,也许正好道出了尧舜禅让的真相。

尧交出政权以后,大概是可以安享天年的,因为他毕竟是舜的岳父,而舜交出政权之后,可就没有这样优待的政策了。 

标签:帝尧 > 帝舜
故事:帝尧的野史揭秘 > 帝舜的野史揭秘
声明:“尧舜禅让”传说之谜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