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刘备与庞统

刘备与庞统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6-12-22 15:37:10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有了过错,是死要面子,文过饰非,还是撇开面子,有错必纠?这是领导者素质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刘备勇于正视自己的失误,一经发现立即改正的做法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被誉为“凤雏”的庞统才能出众,几与诸葛亮齐名。但此人颇有一些大智若愚之风。尽管内实聪颖过人,外表却显得朴实迟钝,不易为人赏识。由于他善于品评和培养人才,在吴将周瑜手下作了主管人事的“功曹”。周瑜死,庞统来投刘备。

庞统剧照

因刘备对他缺乏了解,只让他以州政府从事的身份代理耒阳县令职务。人该倒霉,喝口凉水也牙碜。庞统大材小用,可能心中不悦。因而在县主政时,政绩不好,这个小小的“正县级”

还未转正,就被免了。庞统被水镜先生司马徽称为荆州“士之冠冕”,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不会连个县令都干不了吧。于是,深知庞统之才的吴将鲁肃写信给刘备说:“庞士元不是当县官的人才,让他处在州政府的治中,别驾的职位上,才能充分施展他的才华啊!”诸葛亮也就此事劝说刘备。于是刘备召见庞统,畅谈之后,予以重用。任命他为治中从事,接着又任命为副军师中郎将,位置仅次于诸葛亮。

刘备一向礼贤下士。而在用庞统一事上竟失于明察。但他发现自己的失误后,因才使用,前刚罢免,后又擢升,表现了非凡的器量。《三国演义》上甚至说,刘备当时十分惭愧地言道:“屈待大贤,吾之过也。”庞统来,他还下阶请罪。刘备对庞统的一免一任,似乎于脸面上有些难为情,却牢牢抓住了庞统这样个难得的人才,为其事业又添了一根台柱子。后来,庞统为刘备屡献良策,冲锋陷阵,使取西川之战略转移顺利进展,以至献出了36岁的年轻生命。

刘备在庞统一事上有错必纠、任人惟贤,其意义还不仅在庞统本身。由此他使一个庞统心理上得以平衡,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更重要的是使更多的“庞统”为之感奋。

刘备不以面子为重,敢于承认过错,不单表现在对庞统一人一事上。他指挥失当打了败仗,也能够认识错误,承担责任。他决计亲征伐吴,尽驱水军顺流而下。黄权劝谏说:“吴军勇悍善战,加上我军乘船顺长江而下,前进容易后退困难,为臣请求充当先锋,试探敌人,陛下最好在后面坐阵指挥。”刘备不以为然,兵分两路,让黄权在江北防魏,自己在江南攻吴。

陆逊火烧700里连营,刘备大败。黄权腹背受敌,不愿降吴,只好投了魏。近臣将消息报告刘备,建议逮捕黄权家属。他却十分客观地看待此事,主动承担责任:黄权被吴兵隔断在江北岸,欲归无路,不得已而降魏,是我有负于黄权,黄权没有辜负我啊!仍给禄米供养其家小。魏国此时,虽不是正面之敌,却一直是蜀国的宿仇。黄权降之,仍属“投敌叛国”。刘备却不指责黄权,而是主动承担自己不听劝谏,决策失误的责任,表现出了一个领导者豁达的胸襟。正因为他如此襟怀坦白,黄权在魏主曹丕面前亦叨念刘备之恩,始终不相信关于自己家属被刘备杀害的传闻。

重事业还是重面子?这个问题对多数领导者来说不难回答。但在实践中却未必都能把握得好。陈毅诗中言道:“谁不爱拥戴,颂歌盈耳耸山岳。”一般来说,领导者的“面子”往往关乎到其权威。常失面子是不行的。但太顾面子,为面子损害了事业,则是断不可取的。袁绍就曾因心胸狭窄,太重脸面而吃了大亏。他不纳田丰之谏,吃了败仗。照理应重用田丰,孰料却赐田丰死。虽免除了见到田丰时的尴尬,顾住了一时的面子,却使袁氏失去了一位足智多谋的贤才,加速了集团的灭亡。羞恶之心,人皆有之。刘备也是如此。但是,为了赢得人心,为了事业的成功,他常能将自己的面子置之度外。

其实,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越是对自己的过失躲躲闪闪,文过饰非,一时一地的面子是保住了,归根结底却难免丢掉大面子。而敢于直面自身的不足,实事求是地承认、纠正错误,虽一时有些难为情,获得的却是事业的成功。君不见,袁绍杀田丰,不出一年,其政治集团便土崩瓦解,此时袁氏何面之有?刘备却最终创立了蜀汉三分天下之基业,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面子么?

上一篇:刘生觅莲记

下一篇:天缘奇遇

标签:刘备 > 庞统
故事:刘备的野史揭秘 > 庞统的野史揭秘
声明:刘备与庞统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