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包拯

包拯

同义词:包公
最后更新时间:2016-10-08 21:05:01

包拯简介

京剧中的包拯形象

京剧中的包拯形象

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人,北宋人,官至枢密副使、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封东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色金鱼袋。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包拯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敬称包公,被后世称誉为“包青天”,将他奉为神明崇拜。中国民间信仰传其为文曲星转世,死后成为地狱第五殿阎罗王之一,亦称森罗殿主及阎罗天子、包府千岁、文曲星君、马国公。

包拯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进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此外,其形象传说为黑面,故此亦被称为“包黑子”、“包黑炭”。

包拯生平

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包拯生于庐州合肥。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中丁卯科进士,授大理评事(从八品下),知建昌县;以父母年老,没有赴任。又监和州税收,其父母仍然拒绝前往,于是一直在家乡侍奉父母终老直至守孝期满。调知天长县。任满后,调任端州(广东肇庆)知州。回京任监察御史里行,又改监察御史,为“言事官”(对处事不当、行事不法的官僚,都可以进行弹劾)。为惩治贪官,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他向宋仁宗上疏《乞不用赃吏》,认为清廉是人们的表率,而贪赃则是“民贼”。包拯七次上书弹奏江西转运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蝎”、残害百姓,并严厉批评宋廷的任官制度。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至三年间,包拯知谏院,三次弹劾外戚张尧佐,称其“真清朝之秽污,白昼之魑魅。”,又审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诈骗案,震动朝野。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三月,包拯任权知开封府,至嘉祐三年六月离任,前后只有一年有余。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把号称难治的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敢于惩治权贵们的不法行为,坚决抑制开封府吏的骄横之势,并能够及时惩办诬赖刁民。包拯公正廉明、明察秋毫、铁面无私、断案如神,因此受人敬仰。

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他进入“二府”成为北宋最高决策机关成员(枢密副使)后,衣着饮食和器具依然“如布衣时”,是古代中国清官的典型代表,民间谚语有云:“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包拯为人严正,殊少笑容,时人以“黄河清”比喻包拯之笑。曾与包拯同朝为官的欧阳修、司马光,乃至后世如朱熹、刘敞等,对包拯皆有正面评价。

包公于宋仁宗赵祯嘉祐七年(1062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日(7月3日),病殁于开封。宋仁宗赵祯加封包公为东海郡开国侯,赠官礼部尚书,谥孝肃,还根据包公“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于朝廷。”这句话追谥包公为孝肃,妻子董氏把包拯生前奏议底稿交付至门生张田辑录成《孝肃包公奏议》(即《包拯集》)传世,次年归葬合肥,墓志铭由同为枢密副使的骑都尉、濮阳县开国子吴奎撰写、朝奉郎、上骑都尉杨南仲书写以及甥将仕郎、守温州里安县令文勋篆盖(现存安徽省博物馆)。

包拯形象

四大小说之一的《水浒传》曾指出包公是文曲星的转世,他与狄青一文一武开创了北宋的全盛时期。

古代小说《七侠五义》以包公为主人公。相传为文曲星转世,因其大公无私,拥有一副铁面如墨的脸孔以镇慑佞臣,额上挂有一弯苍白明月,故有“包黑子”称号。但是在历史中,他的皮肤并不黑,只是为了塑造铁面无私的形象,而剧中才把它的脸变黑,到了现在许多人反而认为他原本就是黑脸。

包拯石像

包拯石像

民间传说包公任开封府尹期间,得到“四大名捕”(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与有足智多谋的公孙策和“御猫”之称的御前四品带刀护卫之南侠展昭为左右文武助手,办案既明查又暗访,执法既严谨又不失人情,使正义得以伸张。传颂的案件包括《铡美案 ( 铡驸马 )》、《狸猫换太子 ( 打龙袍 )》、《铡庞昱》、《乌盆案》、《铡包勉》、《铡判官》等。故事中百姓向包公申冤的方法有:拦路喊冤(趁包公坐轿出巡时拦路向包公申冤)、击鼓鸣冤(传说开封府公堂门前有一鼓,任何人击鼓后,包公便会升堂聆听喊冤者的冤情)。开封府大堂常摆着三只铡刀:龙头铡(火龙铡)专铡违反国法之皇亲国戚,虎头铡专铡文武贪浊污恶百官,而狗头铡(犬头铡)专铡穷凶极恶之平民百姓。

传说包拯审案不分昼夜:日审阳间,夜审阴间。华南地区有传说谓包拯死后被封为十殿阎罗王中的五殿森罗王。在台湾,对包公的称呼有“阎罗天子”与“包府千岁”。

后人对包拯评价

包拯在当朝以清正刚直著称,直到后世仍然被后人所尊敬。

  • 朱熹称包公:“复为京尹,令行禁止,立朝刚毅。”
  • 欧阳修称包公:“清节美行,著自贫贱,谠言正论,闻于朝廷。”
  • 刘敞称包公:“识清气劲,直而不挠;凛乎有岁寒之操。”
  • 奉旨编集《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也称赞包公:“仁宋时,包拯最名正直。”
  • 《宋史》:“公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其嫉忠,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为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 胡适说包公“是一个箭垛式的人物”,民间的传说将各种各样的断案故事都射到他身上。胡适在《三侠五义·序》说《宋史》只记包拯“ 割牛舌” 一案图。

正史中的包拯虽然清直,但是以敦厚著称。后世传说,包拯审案时,好用酷刑,这可能是与他的九世孙包恢的事迹混淆所致。

包拯的故事

    包公审青石板

    包公审青石板

    包公为什么要审青石板?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回,包公出去办事,坐着轿子从旁边经过。一个小孩子坐在一块青石板上,呜呜的哭着。 [阅读]

    清不过包公

    清不过包公

    包公是个铁面无私的清官,真是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那年,老包铡了不认前妻的驸马陈士美,皇上怀恨,借个名儿便把包公削职为民。 [阅读]

    包拯与“平心杯”

    包拯与“平心杯”

    宋年间,包拯主持开封府。 他不畏权贵,不徇私情,为民伸张正义,被誉为“包青天”。相传这位包拯嗜好饮酒,常贪杯恋盏。因恐自己畅饮无度,酒后误事,曾命民间金银匠为…… [阅读]

    包公巧断偷锅案

    包公巧断偷锅案

    一天,包公正在公堂上批阅公文,突然,拉拉扯扯地进来两个打官司的人。包公抬头一看,一个像是小商贩,一手提口铁锅,一手紧揪住对方的衣襟; [阅读]

    包拯扮土地爷

    包拯扮土地爷

    包拯为什么要扮土地爷?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包拯从小聪慧机警,乡亲们都称赞他是个不平常的孩子。他那些小朋友们也更迷信上了他。 [阅读]

    包拯惩恶妇

    包拯惩恶妇

    青天大老爷包拯是怎么惩恶妇的呢?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宋朝时候,汴梁城外刘家庄住着兄弟两人,老大刘天祥娶到杨氏,老二刘天瑞娶到张氏。 [阅读]

    包拯智断牛舌案

    包拯智断牛舌案

    却说包拯在天长县做县令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农民到县衙门来告状,说有人把他的耕牛舌头割掉了。包公问他:“你来告状,有人知道吗?” [阅读]

    包拯妙破钉杀案

    包拯妙破钉杀案

    开封府尹包拯断案如神,但有一案件颇费他踌躇。街民毛勤猝然死亡,族人因其死得蹊跷,便状告开封府。包公将毛妻冬花传讯。 [阅读]

包拯的野史解密

    《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剧情简介

    《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剧情简介

    包公早已得知鲁斋郎的罪行,决心除掉这个恶棍。他怕皇帝庇护,奏本时把“鲁斋郎”写成“鱼齐即”,待皇帝批斩后。 [阅读]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剧情简介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剧情简介

    开封府尹包拯在审案的间隙伏案入睡,梦见两只蝴蝶坠在蛛网中,被一只大蝴蝶救出,后来有一只小蝴蝶也坠在网中,大蝴蝶却不去救,飞腾而去。梦醒,甚觉惊讶。 [阅读]

    包公真的是由长嫂养大的吗?

    包公真的是由长嫂养大的吗?

    历史上一直有一个关于包公是由其嫂子养大成人的美好传说,民间很多百姓也对这个传说深信不疑。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包公真的是由其嫂子养大的吗? [阅读]

    包拯三谏宋仁宗

    包拯三谏宋仁宗

    包拯因何事三谏宋仁宗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虽然朝廷众官对张尧佐升迁之事不满,但事后也没有人再放在心上,只有一个人为此事忧心忡忡,这个人就是包拯。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