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董仲舒教学

董仲舒教学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6-12-14 15:06:14

董仲舒桃李满天下,堪称一代大教育家。《史记·儒林列传》载:董仲舒“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观舍园,其精如此。”司马迁在两千年前就赞颂董仲舒是位好先生。董仲舒下帷讲学处就在现故城县漳河南岸的董学村,说起董仲舒讲学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董仲舒

董仲舒在幼时读书就很刻苦,成绩优秀,深得先生喜爱,先生逢人就夸。方园几十里的人都知道董仲舒学问深,在他学满归家后乡亲们便纷纷找上门来,请他当先生教自己的孩子。

一天,相距数里的梧茂村张老汉冒雨走进董仲舒家。

张老汉坐下后。跟董母唠了会儿家常,说明了来意。

“他娘,乡亲们都知道仲舒学问深,托我来跟您说说,能不能让仲舒教我们的孩子。”

“这……,我得和孩子商量商量。”董母心里没底,不敢贸然答应。

夜深人静,董仲舒正在灯下看书。董母走了进来,悄悄地说:“儿啊,娘有件事同你商量商量。”

“什么事?”董仲舒抬起头,充满疑惑地问。

“是这么个事,方圆几十里的百姓都说你学问深,愿让你当先生教他们的孩子。”

“不行啊,娘,我还小,掌握的知识不多,怎能当先生教人?回绝人家算了。”董仲舒说。

“不答应好吗?”董母说。

“以后再说吧。”董仲舒不再说话,又低头看起书来。

乡亲们得知董仲舒不愿教书,心犹不甘,但谁也不愿再到他家碰钉子。

光阴花再旧 月如梭,转眼半年即过,乡亲们一愁孩子们没人教,二怕董仲舒被外乡人请走。于是,又仁一群俩一伙的来到董家。

董母再也沉不住气了,吃罢晚饭就跟董仲舒说:“孩子,乡亲们三趟五趟地找,咱们再不答应就太不识抬敬了。”

董仲舒沉思了一会说:“母亲,不是我不愿当先生,而是孩儿学识短浅,怕误人子弟。”

过了些天,母亲又找董仲舒商量此事。董母说:“你怎么知道教不好呢,敢教就行,先试试嘛。”

“是啊,先试试嘛。”董太公也帮腔说。

听完父母的话后,董仲舒走出家门,步人旷野,思考着这一问题。

在乡亲和父母亲的多次劝说下,董仲舒抱着试试看再说的想法在董学村开始收徒讲课,尽管常在露天讲课,但慕名求学的人仍络绎不绝。他知识渊博,口W清楚,讲得头头是道,娓娓动听。

“董仲舒教得太好了!”学生和家长们争相传告,很快传遍了广川国。学生越来越多,董仲舒收徒讲学之后,研究经典典籍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个人实在教不过来,董仲舒就采取了“以久次相授业”

的教学方法。就是让高年级成绩优秀的学生教授低年级学生,再让低年级中的好学生教授更低年级的学生。董仲舒直接教授的学生,只有少数“尖子”生。许多学生学业完成,仍未见过董仲舒一面。这就是班固所说的“或莫见其面”(((汉书·董仲舒传》),可见董仲舒弟子之多。这些学生后来学习都很精到,不少学有成就。

“久次相授”不仅减轻了董仲舒的讲授负担,又提高了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董仲舒强调教师要为人师表,他严格遵循儒家礼义规范,不符合儒家礼义规定的行为从来不做,“进退容止,非礼不行”。

董仲舒认为,教师要严于责己而宽以待人,要攻己之恶而不攻人之恶:要经常自我反省,认识自己的缺点,不看别人的不是;要以“礼”正我,“非礼而不定,」阵礼而不动”。他认为礼对每个人都很重要。董仲舒的品行深受人们的尊敬,学生们都很崇拜他。

董仲舒认为,当学生已经厌烦某种说教时,老师不可强求学生学习。他说:“如是,则言虽约,说必布矣,事虽少,功必大矣。”(《春秋繁露 ·正贯》)董仲舒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至今仍然适用。

现今的老师也同样要为人师表。时代虽不同,但职业性质相同,道德要求也相同。

 

上一篇:乾隆与北海

下一篇:乾隆与私生子

标签:董仲舒
故事:董仲舒的野史揭秘
声明:董仲舒教学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