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高傒的封地:山东古城之卢国

高傒的封地:山东古城之卢国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7-04-01 16:40:03

论岁数,与动辄历经夏商周三朝的众多山东古国相比,卢国只能算是个后生小辈,论疆域,卢国不过区区一城,属于最简易的配置,但它却蜚声中外。始祖高傒两度挽救齐国危局,成就桓公霸业。黄河悠悠,涛声依旧,不知地下的卢国故城还沉淀着多少历史迷局。

高傒受封卢地

周朝的山东古国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初年被朝廷分封,一种是原本就为山东土著国,而卢国的身世则比较特殊。

卢国是齐国再分封的时代产物。据《姓纂》《卢氏族谱》等记载,齐太公姜尚的后裔高傒因有功于齐国,而被齐桓公分封到了今济南长清的卢地,凭借五里之城建立卢国。高傒是齐国贵族,此外,他还是周天子赐封的齐国上卿,相当于齐国的宰相,地位显赫,能够获封卢国,也就不足为奇了。

高傒是齐国历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他的一生对齐国以及整个周朝都产生重要的影响。昏庸无道的齐襄公被害后,在齐国那场惊心动魄的储位争夺战中,高傒旗帜鲜明地站在了公子小白一方。在众臣商讨新君候选人之际,高傒抢先暗中从莒国召回公子小白。当鲁庄公和公子纠不甘心失败,纠集鲁国大军向齐国杀来时,又是高傒挺身而出,力主迎战,并亲自指挥大军,使近万鲁军成了瓮中之鳖,扭转了齐国的局势。

齐桓公主政之后,努力实现富民强国、称霸诸侯的治国梦想,高傒、管仲鲍叔牙等都是他的股肱之臣。上卿一职总揽朝政,高傒在军政改革、内事外交方面为齐国做了不少贡献。齐桓公并国拓地,将卢地纳为齐国版图,并将其赐封给高傒,以示重用。

执政43年后,齐桓公去世,竖刁和易牙弄权,齐国朝中大乱。又是高傒设计除掉了竖刁,然后召集国氏、管氏、鲍氏等大臣,联合起兵攻打王宫,里应外合,把公子昭迎进城,是为后来的齐孝公。高傒又一次力挽狂澜,此时他已经86岁。

公元前637年,高傒逝世,谥号敬仲,葬于齐都城北十三公里的淄河西岸。由于高傒一生忠君报国、勤勉为政,所以整个齐国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他帮助齐国率先成为春秋霸主,让齐国国民享受高等国民待遇,深受百姓爱戴。据说,他的墓就是当年老百姓自发用衣服兜土堆起来的,可见其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济北国都成追忆

卢国故城位于济南长清西南归德境内,这里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南大沙河自东而西流经城南,黄河由南而北从西流过,城内地势低洼,故名卢城洼。宋至道二年(996年)黄河决口,大水淹没了卢城,致使整个古卢城全城下陷,变成了一个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长约1800米的大凹洼,仅有东城墙依然屹立。

古卢城略呈方形,颇似一只朝靴,面积约4平方公里。现在虽然已看不到耸立的城墙,但轮廓可辨,个别地方还可见夯土。早年间,卢城洼周边的村庄分别以卢城东门、卢城西门、卢城南门和卢城北门来命名。

直到1958年黄河决口,泥沙深厚的河水再次冲淹卢城,将低凹千年的卢城洼淤为平地。古城墙不见了,水患过后,西门一带分设石官庄、周庄、董庄三村,南门一带分为刘庄、高庄,东门是国街,北门是褚集。自此,卢城不复存在。上世纪80年代,村民在城内打农灌机井时,曾经发现过汉代砖、瓦等建筑材料。由于淤积较厚,现在地表已经很难找到任何的遗物。

卢城洼的东南方向有个坟台村,据传,此村村址原为卢国国君的墓地所在区域,被盗后开垦为良田,只留祭坟台一座。唐朝年间,人们来此立村居住,以祭坟台命名为坟台村。在坟台村的村头,有一棵苍劲挺拔的古柏树。这棵古柏有三人怀抱粗,十几米高,郁郁葱葱,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在古时,卢国故城一带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此,秦统一全国后,在此置卢县,以卢城为治所。西汉文帝时,朝廷分泰山郡而出,设立了济北国,卢邑成为济北国国都。济北国有六城,即卢、清亭、丘、成、平、刚,范围大致在今长清、平阴、肥城、齐河、泰安和宁阳的北部。

数年前,考古学家在卢国故城北墙外侧的鱼塘底部,发现了一处大型窑址群。十座窑址东西笔直排列,结构一致,大小也差不多。出土有半瓦当、圆瓦当等建筑材料,也有拍子、制陶等工具。不论半瓦当还是圆瓦当,都饰卷云纹,壁面砖饰菱形纹、回形纹,是西汉时期的典型文物。很显然,这是一处以制瓦、壁面砖等建筑材料为主的专业性大型手工作坊,这一作坊就在卢城洼北侧,并且专业性强、规模大、年代准确,应为济北国都卢城遗迹。

标签:高傒
故事:高傒的野史揭秘
声明:高傒的封地:山东古城之卢国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