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间故事 > 敦煌石窟的医学发掘

敦煌石窟的医学发掘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7-05-31 10:33:15

中医药学在敦煌石窟文化和敦煌遗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大量的壁画、彩塑、图案、题记、书法及藏经洞大批遗书中都有相当数量的记载和描绘:从阴阳五行学说到以脏腑学说为中心的中医基础理论;从脉学诊断到内、外、妇、儿临床各科;从针灸到大量的古医方;从本草学著作到医事杂论;从古藏医药文献的发现到独具一格的道医、佛医的展示;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内容极其丰富。既突出了古丝绸之路的地方特色,又反映了区域民族医学的特色,还包容了外来医学(如印度医学、波斯医学)的特点,这是敦煌中医药学的显著特征。敦煌医学的发掘,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隋唐前后时期医学文献,弥补了这一空白之缺憾。

敦煌医学的发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敦煌医理类著作  共收集7个卷子,敦煌遗书中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卷,是运用五行学说,以五行格局经纬五脏六腑而辨证施治、选方用药,其中大小“六神”汤方及5首救猝死方是其精华之品,具有特殊的意义。

敦煌石窟

敦煌石窟

敦煌古藏医药类著作  共收集了5篇珍贵的古藏医药文献,这些古藏文手写本为研究藏族医药学的起源提供了最新资料,在国内外属首次看到,这在促进民族医药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古藏文针灸图是一份图文并茂的吐蕃医学文献,它为研究吐蕃医学提供了真实物证。共3张针灸图均出自敦煌石窟,实属罕见,具有极其珍贵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敦煌针灸类著作  共收集6个卷子,对于我们研究和拓展唐及唐以前的治疗经验和文献资料,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敦煌诊法类著作  共收集17个卷子,大多数是不见传世本医书,而且均为手抄本,这对于补充、完善、发展、研究中医古代诊断学,特别是脉诊学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敦煌本草类著作  《本草经集注》残卷的发现在于总结魏晋以前本草学的成就,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诸病通用药”的理论,这些理论至今对临床用药都有着深刻的启迪和指导意义。唐《新修本草》卷的发现,客观上证明了中国第一部药典,比公元1542年欧洲纽伦堡药典要早出800余年,这在世界药物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敦煌医方类著作  纵观1024首敦煌古医方,不难看出大多数是隋唐五代医学家们的经验医方,均以手抄本留给后人,这些古医方治病相当广泛,包括内、外、妇、儿、耳、鼻、喉、眼、口腔、皮肤等各科的疾病,此外还有美容的方剂,如面脂、面膏、乌发、洗发、香衣等。

敦煌石窟文化中最大量、最集中、最丰富、最精粹的部分是大量的壁画。“形象医学”是指敦煌壁画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与生活中同疾病作斗争的方式方法。诸如治病救人、子病请医、讲究个人卫生揩齿刷牙、剃头理发、各种运动、气功、洒扫庭院、拦护水井、洗浴、建立厕所、煮沸牛奶等。这些再现了古丝绸之路千百年前民俗生活的片断,留给后世,发人深省。

标签:中医故事
故事:
声明:敦煌石窟的医学发掘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