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观音《心经》有何用,念诵《心经》应注意什么?

观音《心经》有何用,念诵《心经》应注意什么?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7-03-28 15:22:49

 观音菩萨的修行法门极其深远和广博,尤其是那部最耳熟能详的经典经文——《般若波罗蜜心经》。

《般若波罗蜜心经》,梵文 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属 600 卷《大般若经》的一节。这是一部深奥的,具足大悲、大智、大定和妙行实践的修行法门。全文只有260 字,但却以其诠释的精辟义理而成为《大品般若经》的提纲契要,因而在佛教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和《金刚经》一样,在佛界流传甚广,而在雪域藏地更如是。藏传佛教认为,所谓佛法,就是要解决人生如何才能从迷惑中觉醒过来,以此好度脱一切苦厄,而《心经》正是解决诸佛要解决的问题的行将要文。也就是说,它可以帮助诸佛来解决一切度化众生时的问题,如此好将众生从迷惑中解救出来,从而逃脱开一切苦厄。

《心经》两篇

《心经》两篇

此外,它流传甚广的缘由,还跟它所蕴含的深奥精辟的义理有很大关系。

260 字的《心经》,不但涵盖洋洋 600 卷《大般若经》的微言奥义,还将佛教思想的核心概念给完整地呈现了出来。如:五蕴、六根、六触、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六度等。如此简练的经文,包含的佛教内容却如此丰富,因此被佛教信徒奉为经典,尊为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宝。

事实上,一切诸佛之所以能成佛,也是仰仗着这般若的修行;一切菩萨要成佛,便必须得依仗这般若才可成就、才能解脱;那么,一切世间的事业、好事、善事、利益众生等事,也必须得从这般若中产生。以此说来,一切有情众生只有依仗着《般若波罗蜜心经》,才能脱离生死苦海,安全到达涅槃的彼岸。

佛教认为:凡修行者,只要不断地念诵《心经》,就可受到这语言的熏陶,以此而得到一种熏习,便可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化。如此看来,观音菩萨的《心经》,不止是广博而深远,而且还极具“寓智于悲”的特质。

她用大悲之心普度一切有情众生,并施予众生以无畏,更施予众生以成就圆满的智慧。因而,在《心经》之下的观音菩萨,被尊为“诸佛之母”。

《心经》般若思想的核心要义:空《心经》中多次提到“空。如“五蕴皆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这里的“空”指“空性”而言,指串物的性质、属性是空性的。“空”是大乘佛教的核心观念,也是《心经》般若思想的核心要义。“空”是佛教基本教义,梵语 Sunya,用来表述“非有”、“非存在”的一个基本概念。

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说,佛教的“空”是指世间一切现象都是因为各种条件的聚合而形成的,当条件改变时,现象也跟着改变,本身并没有一个真正存在的实体。

《心经》反映的就是般若类经典“诸法性空”的基本思想,此经通过对五蕴 ( 色受想行识 )、六根 ( 眼耳鼻舌身意 )、六境 ( 色声香味触法 )、六识 (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以及佛教的四谛 ( 苦集灭道 ) 和各种教法的否定,来论证人空和法空,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人们的身体和精神活动,皆空无自性,虚空无实,不应执著,无须追求。

和尚念诵《心经》

和尚念诵《心经》

但是,我们通过“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字句,又看到肯定一切的可能性,问题是作如何的解释,佛学界一个普通的做法是:一方面用“空”这个取消一切现象和差别的概念来论旺世俗认识及其面对的一切对象皆虚幻不实;而另一方面,又把“空”安置为世界万有的统“性基础,并说它就是超越时间、空间的“法性”、“真如”或“佛性”、“涅槃”,要人们去追求。按照这种观点,“一切皆空”可理解为一切是“空”

这种本体的表现;“空即一切”可理解为“空”是一切的依据。佛性超言绝象,无形无相,是成佛的依据。

《心经》中说“空”的内容可以分为五部分:为小乘菩萨说人空、大乘菩萨说法空、破缘觉妄想十二因缘之见、破声闻妄想四谛生灭之见、破菩萨妄想三乘十地之见。其中说五蕴空、十二处空、十八界空,是讲人法二空;说“无无明……亦无老死尽”的十二因缘空是破缘觉乘;说苦集灭道四谛空就是讲声闻乘空 ( 以上二乘是小乘 );说“无智亦无得”就是讲菩萨乘空(此为大乘)。这样就得出了“一切皆空”的结论。

标签:佛教 > 观世音
故事:佛教的野史揭秘 > 观世音的野史揭秘
声明:观音《心经》有何用,念诵《心经》应注意什么?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知识链接

佛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