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毛泽东诗词《七律·到韶山》鉴赏

毛泽东诗词《七律·到韶山》鉴赏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7-05-19 16:03:30

《七律·到韶山》 原文: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

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

毛泽东

《七律·到韶山》 赏析:

写于1959年6月。

韶山不但是毛泽东的故居,而且是革命摇篮。毛泽东在建国后于1959年6月25日、1966年6月18日仅两次回韶山。他在前一次广泛接触群众,后一次深居简出。第一次返乡有诗,第二次返乡“在西方的一个山洞里住了十天”,无诗(或许是在构思那首立意失误的《七律·有所思》)。《七律·到韶山》显得珍贵。

怀旧,也许是老人的天性(毛泽东当时66岁),但对于毛泽东来说,这种“怀旧”又是必然的。他“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有太多往事值得回忆。作者梦魂萦绕,深感岁月流逝得太快了(要“咒”),不知不觉过去了32年!作者“怀旧”的不是生活琐事,他早年不是和“同学少年”立志要度过“峥嵘岁月”吗?当年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又呈现眼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韶山以至整个中国革命有多少烈士啊,毛泽东缅怀他们的功绩,又提炼出革命哲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曾为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为何“不朽”?这两句诗是诠释。接下去两句诗更形象化了:“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它写的不仅仅是作者眼前所见的家乡变化,而且是“换新天”的一个缩影。“下夕烟”,除了可作“下工归来”的解释(公木著:《毛泽东诗词鉴赏》)外,又可作为了押韵的组词需要,还可解释为袅袅炊烟的意境更有农村风情,却不一定要扯到赞颂勤劳,甚至是赞颂人民公社上去。

第二句“故园三十二年前”,按律诗此句的顿数应是“2+2+3”,现是“2+4+1”,作者为表述时序,只好如此。

标签:毛泽东诗词鉴赏
故事:
声明:毛泽东诗词《七律·到韶山》鉴赏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