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毛泽东诗词《贺新郎·别友》鉴赏

毛泽东诗词《贺新郎·别友》鉴赏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7-05-11 15:12:03

《贺新郎·别友》 原文: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青年毛泽东

青年毛泽东

《贺新郎·别友》 赏析:

写于1923年(据《毛泽东诗词集》,下同)。

毛泽东曾说:“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收入《毛泽东诗词集》首篇的,却是一首典型的“婉约词”。也如毛泽东所言,这词也“意境苍凉而又优美”。

《贺新郎·别友》让读者看到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内心世界的另一面。毛泽东有超人的自信:“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在《伦理学原理》上的批注)“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对〈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批注》)。然而,“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别友”难免“多情自古伤离别”!

毛泽东自述:“1923年,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我到了上海,在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毛泽东自述》,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第2版)毛泽东与杨开慧聚少离多,为何这一回“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上片的关键诗句是“知误会前番书语”,这是写诗的缘起。毛泽东因“挥斥方遒”,四处奔走,杨开慧对此误会毛泽东照顾不周,情感淡薄。毛泽东书写元稹的《菟丝》相赠:“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菟丝蔓,依倚榛与荆。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樵童砍将去,柔蔓与之并。”杨开慧看诗后不但不得宽解,而且更生气了。毛泽东又要远行,“汽笛一声肠已断”,他用诗开解妻子:“要似昆仑崩绝壁”。此时,诗又显露作者性格刚烈的本质。毛泽东企望夫妻:“重比翼,和云翥”!诗作抒写了小夫妻生活的一段插曲。它情意绵绵,又不过分哀怨。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诗题,为何不写作《别妻》,而写作《别友》?现有两种解释:一是告别杨开慧;二是告别好友陶毅。陶毅,字斯咏(1896—1931),湖南湘潭人。1916年考入周南女子中学师范二班,是新民学会成员。她主张教育救国,支持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主张,与毛泽东交往甚深。1920年7月,陶毅出资10块银元资助毛泽东创办文化书社。同年10月,她又附议赞同毛泽东由湖南革命政府召集湖南人民宪法会议,制定湖南宪法。陶毅还参加了毛泽东发起的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在革命活动中,毛泽东与陶毅一度产生了感情。陶毅长期在长沙周南女中任教,终生未嫁。毛泽东在上海参加中共“一大”后,曾专程到南京探望正在南京金陵女子大会进修的陶毅。上世纪80年代,毛泽东早年友人、新民学会会员易礼容说:“(《贺新郎·别友》)这可能是赠给陶毅的。”但是,从诗中的内涵,又很难确切地断定此说能成立。反之,从新发现的杨开慧自传手稿(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写于1928年10月),倒是记述了杨开慧是知道毛与陶的感情关系的:“忽然一天,炸弹跌在我的头上,微弱的生命猛然的被这一击又几乎毁了!”她还写道:“从此我又知道了许多事情,我渐渐能够了解他,不但他,一切人的人性。凡生理上没有缺陷的人,一定有两件表现。一个是性欲冲动,一个是精神的爱的要求。我对他的态度是放任的,听其自然的。”据此,可进一步分析“知误会”、“人有病”等诗句的指向。据史料:毛泽东在1927年9月离家时,曾抄此诗给杨开慧。毛于1961年把此词抄正稿交给卫士张仙朋时,却加上“别友”题,这给后人留下一个“别友”的“友”谜。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包括杨开慧、陶毅等在内的难忘战友。诗不是“纪实文学”,它的艺术概括,往往不局限一人一事了。

标签:毛泽东诗词鉴赏
故事:
声明:毛泽东诗词《贺新郎·别友》鉴赏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