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间故事 > 宗喀巴与且吉顿周仁宝且的传说

宗喀巴与且吉顿周仁宝且的传说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7-01-12 13:17:54

且吉顿周仁宝且在山上创建了夏琼寺。 此后他就在宗喀吉日山周围去寻找杰罗卜藏知化尊者。 有一天他来到塔尔寺这个地方,碰见一位青年妇女,看上去很不寻常,他断定她就是杰罗卜藏知化的怀胎母亲。上前去问他有没有不舒服的感觉?那妇女回答说:“我头有些疼,再没有不舒服的。 ”他说:“你头疼,我给你禳解一下,就会舒服的。 ”他就给她念经禳解,并告诉他如有不适,就到塔尔寺上头的山洞里去找他。 从此以后,他们就经常来往。

宗喀巴雕像

宗喀巴雕像

不久,那位妇女告诉他,她快要生孩子了,担心产后没人背水做饭,他说:“这不要紧,由我来帮你背水做饭。 ”过了几天,那妇女就生下一个儿子来,这便是宗喀巴诞生。 宗喀巴出世以后,家中各个缸里、桶里、锅里装的水,全变的香甜起来,整个屋子芳香漂溢,舒适美妙,全家人都感到特别舒适,快乐,天空还出现了美妙的音乐和光辉灿烂的佛光、彩虹。 原来是仙人纷纷前来祝贺贵人宗喀巴的降生。

宗喀巴降生以后, 且吉顿周和宗喀巴的父亲及全家人关心照顾精心抚养他成长。 宗喀巴从小就聪明伶俐,勤奋好学。 鼻子长的格外大,所以后来他到西藏以后,西藏人叫他“阿木多拉吾且”(意即阿木多大鼻子)。

且吉顿周仁宝且对宗喀巴的父母说:“这孩子长得很不寻常,把他交给我,由我给他教经、识字,以后让他到西藏朝佛。 ”大约在他七岁时,就由且吉顿周仁宝且接到夏琼寺习文学经。 他习文学经非常用功,比谁都学得好。 在寺内备受僧众的尊敬。

宗喀巴长到十七、八岁时,对经师多仁宝且(黄南一带藏族群众对且吉顿周的尊称)说:“阿格(藏语即叔叔),现在我要到拉萨去朝佛,请你给我做些准备吧! ”多仁宝且就给他作了远行的一切准备。 宗喀巴临行时对师傅说;“我给你一顶帽子,你戴上头不疼,也算是我给你的一件礼物。 ”多仁宝且说:“你走到寺上头垭豁时,回头再看我一眼,我年纪大了,也许以后再见不到你了,希望你一定为弘扬佛法尽力。 ”他们师徒分手时,恋恋不舍,感情特别激动。

宗喀巴告别师傅,在家人的护送下,从夏琼寺出发到西藏去朝佛。 他走到寺上头的垭豁时,心里想:一过了这个垭豁,我就再看不到夏琼寺和恩师了。 我若是回头看了恩师和母寺,到拉萨便住不久。 不如趁早断了回乡情,一心修行的好。 他强忍心头的难受,把心一硬,没有回头看恩师一眼,就走了。 多仁宝且见他头也不回,很硬气地走了,就生气地说:“我把你从小抚养成人,分别的时候你连回头看都不看我一眼,桥成没! ”(藏语即你没良心),一生气,把宗喀巴送给他的一顶佛帽也摔出去不要了。

那帽子摔出去却在空中飞旋不已, 飞旋了一会又落到他头上,他心想:哦,这宗喀巴真不凡,他不看我一眼,我也没气了,就让他一心一意去成大业吧! 我也为有这样一个好弟子而感到脸上有光彩。

宗喀巴在家人的护送下,经过五个月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佛教圣地拉萨。 他先到松赞干布的纠康(即供奉文成公主带去西藏的一尊释迦牟尼塑像的佛殿)朝佛。 只见佛殿里到处尘土积得一脚深,屋梁上麻雀乱飞,雀粪堆积,连佛爷的头上都拉满了雀粪。 整个佛殿冷落,荒凉凄惨。

当时那里的许多僧人根本不遵守佛门的清规戒律, 贪财爱色,经商赚钱成为平常的事,败坏了佛家声誉。

虔诚的宗喀巴看了这种景象,十分痛心,暗下决心再次弘扬佛法,在藏区复兴佛教。

原来在拉萨有个叫杰华丹阿丹哈的僧人, 有一顶红面子黄里子的僧帽,即“夏毛尼让”,他临死时将这顶帽子寄存在一个人家,并说:“以后,如有人来要这顶帽子,你就给他。 在这之前,你一定要精心保存。 ”这户人家怕天长日久弄脏了帽子。 就把帽子翻过来保存。

后来宗喀巴知道了这件事,就亲自到这户人家去要帽子。 当时那人心里很害怕,没顾得上将帽子翻过来就交给了他,他也不知道这帽面是黄的还是红的, 就戴上这顶帽子去讲经说法,随之,其他僧人也上行下效,都纷纷戴起黄帽子来。 这便是宗喀巴的弟子都戴黄帽子的来历。

他见许多寺庙破败不堪,在讲经说法的同时,抽集资金兴建佛寺。 他先后创建了噶丹和哲蜥蚌、色拉等寺。 他的著名弟子贾察杰和克朱杰,后来成为达赖和班禅两大系统的创始人,一直流传至今。

标签:藏族
故事:藏族的故事
声明:宗喀巴与且吉顿周仁宝且的传说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