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端午节的习俗“躲端午”是怎么来的?

端午节的习俗“躲端午”是怎么来的?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7-03-28 16:56:24

端午节,人们怕孩子生灾患病,往往让小儿躲起来,一般都藏在外婆家,这种习俗叫做“躲端午”。这一趣俗,据说来自战国时期的孟尝君。话说孟尝君本来姓田,五月五日出生。

他在这天一生下来,父亲就认为是“五日子”不敢抚养,想把他扔掉,但他的母亲不忍心儿子遭弃,便悄悄地把他送到娘家寄养起来。孟尝君长到七八岁时,母亲把他接到家里,他父亲一见,大为恼火,责骂妻子不该养活了这个孩子,非把他置于死地不可,亏得乡亲们出来讲情,父亲才看在众人的面上,勉强将他留了下来,但每年五月五日这天,孟尝君必须到外婆家去“躲五”以避凶祸。

躲端午

躲端午

后来,孟尝君做了宰相,想到自己幼时的“躲五”几乎使他死于非命,便正名说五月五日是个吉利日子,凡这天生的孩子,一律不许谋害,不过必须到外婆家去“躲五”。以后,不仅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端午节到外婆家“躲五”,其他时间出生的孩子为了免祸消灾,也到外婆家“躲五”。

端午节,呵护小儿还有个重要的节目是长命缕,也称“缠五色丝”。妇女们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或绒线,拴在儿童手臂、手腕(男左女右),或悬挂于儿童胸前,以及蚊帐、摇篮上。据说,五色丝象征五色龙,可以免除瘟病,使人健康长寿。此种风俗,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曾记载:“北方妇人,五日进五时图、五时花,施之帐上。是日又进长命缕,宛转绳结,皆为人像带之。”

荆楚大地和中原一带,是给小儿佩香囊。香囊即香草布袋,它用彩色丝绸或细布面料缝制,内装香草、白芷、细辛、丁香等药物粉末,气味芳香,最常见的形状有菱角、蝴蝶等,上面挑花绣朵,既是漂亮的装饰品,又具有防毒驱虫功能。

陕西西安及关中地区,流行着为孩童穿五毒背心的习俗,这是外婆端午节送给外孙的节日礼品。它是一种绣花裹肚样式的服饰,用红、蓝、黄、白、绿五色布拼接而成,上面绣有蜈蚣、蝎子、壁虎、蛇、蟾蜍五种毒虫图案。民间认为穿五毒背心可以以毒攻毒,避邪除病。

标签:端午节
故事:端午节的野史揭秘
声明:端午节的习俗“躲端午”是怎么来的?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