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慈禧是如何与恭亲王联手除去顾命大臣的?

慈禧是如何与恭亲王联手除去顾命大臣的?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6-12-08 13:50:43

慈禧是如何与恭亲王联手除去顾命大臣的?且让我们细细道来。

慈禧太后是家喻户晓的名字。关于她的事,史书、影视等反映较多,几乎泛滥成灾。慈禧太后叫那拉氏,因祖居叶赫,通称叶赫那拉氏。那拉氏是满洲镶蓝族人。父亲惠征,曾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咸丰元年,那拉氏17岁,选入后宫,封懿贵人。四年后晋封懿嫔。再过两年,生皇长子载淳,进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这时,那拉氏在宫中位居第二,地位仅次于皇后钮钴禄氏。

由于那拉氏受过一定文化教育,通汉文,浏览过史书,因此经常出入办理政务的殿阁,帮助身体虚弱的咸丰理政,参与政事。三年以后的咸丰十年,那拉氏随咸丰帝逃往热河。她以果断的判断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渐渐崭露头角,表现出了在政治上的野心。咸丰帝惊讶、钦佩之外,日益对那拉氏的参政感到恼火。逃奔热河以后,辅弼大臣肃顺乘机进奏,力劝咸丰像汉武帝那样立太子而杀太子的生母钩戈夫人,除掉那拉氏以绝后患。咸丰懦弱不忍,对此犹豫不决。但这件事却使那拉氏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惟恐哪一日有不测之祸降临。

咸丰十一年七月,咸丰帝病逝,太子载淳即位,为清穆宗,年号同治。

咸丰临死时命令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御前大臣景寿及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总摄朝政,奉六岁的皇太子载淳即位。慈禧对肃顺等人掌权后使她“声威大减,诸所钻求,不敢轻诺”(见于《热河密札》)的局面极为反感,必欲去之而后快。实际上,肃顺等人也与那拉氏一直针锋相对,如同世仇。

慈禧太后首先策动东太后钮钴禄氏站在自己一边,同八大辅臣对抗。接着,秘密联络留守北京办理洋务的咸丰帝六弟恭亲王奕䜣,奕䜣一直受到肃顺等人的排挤,也十分不安。几天以后,奕䜣在各国大使的默许下,以奔丧为名,赶到热河和西太后那拉氏密谋。据薛福成的《庸庵笔记》记载,叔嫂见面后,“两宫皆涕泣而道三奸之侵侮,因密商诛三奸之策”,并决定回京发动一场政变,“今各兵九月十二日到此”(见于《热河密札》)。为保证回京途中的安全,派胜保带兵在北京至承德间沿途布防,以免肃顺等人先行下手,遭其暗算。而奕䜣这时也争取到外国列强的支持,向慈禧保证“外国无异议,如有难,惟奴才是问。”(见于王 运的《祺祥故事》)双方进行了两个小时的秘密协商,谈话的主要内容大约有两个方面,一是推翻赞襄制度,由他们掌握国家大权;一是准备发动政变。

奕䜣回京后与亲信僧格林沁胜保掌握了清廷的嫡系武装,与慈禧站在了一边。御史董元醇进奏谄媚,奏请两宫皇太后办理朝政。两太后召见载垣等辅臣入议,载垣等以本朝未有皇太后垂帘听政为由,拟旨驳回。西太后那拉氏不发折旨,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八日,两宫太后和小皇帝一行抵京郊,奕䜣出城迎接,双方在当天开始密商政变后的政治权力的划分问题。次日,西太后那拉氏命肃顺等大臣护送咸丰帝灵柩回京,自己则偕幼子载淳和载垣、端华等走小道先行回京入宫。这天,先由两太后在宫中召见奕䜣、文祥、桂良、贾桢、周祖培等人,在经过一番哭诉、试探,确信留京大臣对诛除肃顺等人毫无异议之后,随之抛出九月十八日奕䜣在热河行宫草拟的“上谕”。内称:“载垣、端华、肃顺朋比为奸,总以外国情形反复,力排众议……特面谕载垣等,着照所请传旨。该王大臣奏对时,哓哓置辩,已无人臣之礼。拟旨时又阳奉阴违,擅自改写,作为朕旨颁行,是诚何心?且载垣等每以不敢专擅为词,此非专擅之实迹乎?此皆伊等辜负皇考深恩,联若再事姑容,何从仰对在天之灵?又何以服天下公论?载垣、端华、肃顺着即解任……”(见于《清代档案史料丛编》)

这时,载垣、端华尚不知发生了何事,当两太后召见奕䜣等人时,竟在宫门外大喊大叫进行阻止。紧接着又迅速发下一道“谕旨”,将载垣、端华、肃顺革去爵职拿问,交宗人府会同大学士及六部、九卿等官共议其罪。

这时,肃顺则刚走到京郊密云,睿亲王仁寿、醇郡王奕䜣连夜赶去,在卧室中将其拿获。最后处死肃顺,令端华、载垣自尽,将景寿等革职充军。

十月初一日开始对参加政变的王大臣论功行赏,任命恭亲王奕䜣为议政王。

十一月十一日,举行登基大典,次日,慈禧便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垂帘听政。
 

标签:慈禧
故事:慈禧的野史揭秘
声明:慈禧是如何与恭亲王联手除去顾命大臣的?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