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刘备的用人之策

刘备的用人之策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6-12-22 14:35:41

刘备是怎么用人的呢?且让我们跟随历史的巨轮,细细道来。

刘备三顾草庐,诸葛亮终于出山。关羽、张飞觉得刘备对孔明尊崇太过,啧有怨言。刘备却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刘备三顾茅庐

自从涿县起事,刘备尽管也打过一些胜仗,但总是东奔西突,没有自己的地盘,跳不出得而复失的怪圈。经徐庶、司马徽推荐,及“三顾草庐”侧面正面的深入了解,刘备对诸葛亮的才能十分倾倒,君臣遇合,大有如鱼得水之感。

关羽、张飞缺乏刘备那样的政治远见,加之地位身份不同,更没有兄长急于招纳贤才的紧迫感,他们虽然也听了几位诸葛友人对他的评论,看到的却只是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团”,心中难免有失望之感。诸葛亮的出现和刘备对其超常的礼遇,部分地取代了他们昔日与刘备“食则同席,寝则同榻”的亲密地位,又不免感到了失落与不平。故尔口出怨言。这些话单对刘备讲一通还无碍大事,若传进诸葛亮的耳朵,势必影响领导核心的安定团结。所以理所当然地被刘备制止了。

其实,诸葛亮何尝不知道关、张对他的情绪?但他处之泰然。他相信时间,相信自己的“伊吕之才”,会使关张心服。曹操派大军攻打荆州,刘表的儿子刘琮望风而降。正依附刘表的刘备只好向南奔逃。到了夏口,诸葛亮觉得情况紧急,请刘备派他去向孙权求援。当时孙权正驻军柴桑,观望曹刘的成败。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联手抗击曹操。孙刘两家达成共识,终于火烧赤壁,以少胜多,大败曹操。赤壁之战,挽救了刘备集团。从此,三分天下有其一。此次战役,诸葛亮功不可没。关羽、张飞自然心服口服了。

刘备在用人方面对关张的思想教育,还不仅在对诸葛亮一人的使用上。入川后,关羽的狭隘意识再次抬头。刘备攻占益州,马超逃来投奔。集团又得良将,队伍进一步壮大,本是好事。正在镇守荆州的关羽却又不高兴了。他因以前与马超没有交往,怕马在刘备面前混得比自己强,就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可以和谁相比。诸葛亮早已猜透了关羽的心思,就回信说,马孟只能和张翼德并驾齐驱,比起你关公可就差远了。关羽见信大喜。《三国演义》上说,刘备开始听到关羽对重用马超不满,还要回川与马比武,大惊。马上与诸葛亮商议劝戒,这才有了诸葛亮的那封信。二人商议劝戒关羽,史书虽未见载,但其可能性很大。至少可以断定,这封信符合刘备的意愿,实际是代表刘备做关羽的思想工作的。这一点,从后来处理关于黄忠任后将军一事上可以说明。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力斩魏将夏侯渊,杀得对方大败而逃。刘备自任汉中王,想任命黄忠为前、后、左、右四将军中的后将军。诸葛亮想起前番写信劝戒之事,就提醒刘备说:黄忠的名望素来比不上关羽、马超。现在马上要教他们并列,关羽听到肯定不高兴,恐怕不行吧!刘备却说:我亲自劝解他好了!因关羽远在荆州,刘备不可能亲往,于是派前部司马费诗赴荆州宣布对关羽前将军的任命,关羽果真发火了。他表示:大丈夫终不与老兵为伍!经过费诗一番解释劝告,才赶紧接受了任命,后来专心致志攻打曹魏军队驻守的襄阳。刘备的思想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

刘备在以后的发展中,也没有一味照顾关、张的情绪,而是坚定不移地扩大视野,任用贤能。汉中系蜀之西大门,有“益州咽喉”之称。蜀汉迁治成都,需选一大将镇守汉中,其责任仅次于守荆州。众将议论“必在张飞”。张飞也认为非己莫属。结果却是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总摄汉中的军政事务。任命公布,“一军皆惊”。至于关、张是否有怨言,不得而知。刘备对川中来自荆州、益州、东州,以及多年跟随自己的老部下这四个方面的官员都不分彼此,量才使用。特别是对那些曾持不同政见、有过“前科”的人才,亦能不计前嫌,予以重用。益州人士黄权曾力劝刘璋拒刘备入川,荆襄人士刘巴曾北投曹操,后归刘璋。刘备攻克益州,郡内诸官皆拜于堂下,惟此二人闭门不出。众将想杀了他们,刘备却传令:“如有害此二人者,灭其三族!”后亲自登门请二人出仕,分别授予右将军、左将军之职。费衤韦、吴懿、费观等,都与刘璋有亲戚关系,刘备皆重用之,后来均成为忠贞于蜀汉的骨干之臣。

当然,刘备在重用其他重点人才的同时,还是十分注意保护关、张的积极性的。关、张本身皆“万人敌”,是难得的将才,政治上又十分可靠,无疑是刘备的左膀右臂。因而在重用别的人才的同时,并没有冷落关羽、张飞,而是信任如初。对二人的错误言行也处理得十分得体,耐心说服教育,避免感情危机。

刘备在用人上,不为关、张的怨言所动,不搞小圈子,团结五湖四海,使蜀汉集团呈现出了人才济济,事业兴旺的好局面,这个史鉴到今日仍然有其参照意义的。

标签:刘备
故事:刘备的野史揭秘
声明:刘备的用人之策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