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7-03-21 16:45:25

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也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内容包括历史上的岁时文化、汉 族 节日和少数民族节日三大部分,涉及的领域很宽泛包括生产活动、衣食住行、人生礼仪、天文气 象 、宗教信仰、文化娱乐等等。我国又是一个文明古国,民族众多,文化灿烂,正如谚语所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清明节演变形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节日,也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都有若干要素:第一,有规定的日期,如清明日(包括上巳,寒食日);第二,有一定的祭祀或纪念对象,如清明祭祖和寒食纪念介之推;第三,有一定仪式,如寒食清明节吃寒食、祭祀扫墓和踏青;第四,是与丰富的民间传说和神话传说联系在一起,如寒食清明有关介之推的传说和插柳戴柳及烧纸钱的传说等等。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远古时期的很长一段时期是不存在或者说没有形成节日文化的,“ 山中无历日,寒暑不知年 ”。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宗教活动的频繁,需要在一些比较固定的日子里进行劳动休整,开展娱乐活动,或举行某种祭祀仪式,于是逐渐出现某种节日。加之,天文历法知识的不断丰富,也为节日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能。

我国的节日可追溯到史前时代,商周以后不少节日上升为礼俗,变成国家的祭典。但当时的节日仪式比较简单,宗教色彩浓厚,节日时间不固定。到秦汉时期节日才基本定型,如除夕、元旦、元宵、上巳、寒食、端午、七夕、重阳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由于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与沟通,促进了节日文化的交流,节日文化内容也不断得到充实。如踏青、插柳、戴柳、放风筝、打秋千、曲水流觞等内容,都是后来逐渐增添到清明节日文化之中的。

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根植于悠久的农业文化土壤中,各民族经济文化具有很强的向心力,再加上历代统治者对某些传统节日的肯定和提倡,同时节日文化习俗也和人们某些愿望、需求紧密相连,这些都是传统节日长期存在和传播的社会原因。

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成为传承民族精神的纽带。从清明节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传统节日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从一个侧面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尤其是反映了民间生活的风貌。传统节日既留下了各个时代人们生产生活的轨迹,也映现出不同时代人们的理想愿望和信仰追求。

传统节日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深层中的信仰习俗,世界正是因为各个民族的不同的文化和信仰习俗才丰富多彩。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文化都是跨越时空的,如清明节、春节、端午、重阳、元旦、元宵等节日,从时间上说,从周、秦、汉、唐到明、清直至如今,从地域上看,从北方到南方,从西北到东北,千百年来一直虔诚地信奉和恪守着,如今许多节日已完全融于人们的生活之中。

我国传统节日的许多活动形式独特而多彩,反映出来的文化思想深邃而精绝。看一个节日是否发展成熟,要看其是否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独特的活动方式和别具特色的风味食品,这三者是三位一体的。

古时,科学尚未发达,未知事物甚多,祈祝便很自然地成为思想寄托的形式。祈祝有两个方面:祈福与除祸。然而现实总是无情的,祈,福未必至;祝,祸未必除。但人要生活下去,人在与自然与社会的斗争中,无论任何时候都需要希望来维持。传统节日的那种世代相传的虔诚的除恶扬善、免灾救福的信仰习俗,使人们永远憧憬着未来。

没有节日的特殊活动形式,便不能表现节日的独特思想内容。上巳祓禊、寒食禁火、清明扫墓及端午竞渡、七夕乞巧、仲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守岁、新 年 祝 福 等 ,节日的思想文化内涵就渗透在这些具体的活动之中。传统节日是大众的节日,节日的娱乐性是最吸引人的。

试想清明扫墓,假若仅仅是设下香案、摆上供品,三拜九叩便完事 了,恐怕大多数人,即使以为神圣,也视为负担。在我国传统节日趋于成熟的宋代的清明:郊外扫墓,倾城而出,只一忽儿的祭礼之后,便是去池边山陲、芳林草地踏青和游宴。“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这是北宋的东京汴梁。

南宋临安:“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虽东京金明池未必如此之佳。饮酒贪欢,不觉日晚,红霞映水,月挂柳梢,歌韵清圆,乐声嘹亮,此时尚犹未绝。”

清明前三四个月的寒冬禁锢,春 回大地,寻芳讨胜,自是人之常情。尤其对古时极度被束缚的妇女,更是难得的欢娱。她们踏青游春,可陶冶性情,健康身心。节日食品也是节日的重要标志,它突出节日的特性,渲染节日的气氛。

节日食品是用于祭祀和馈赠亲友的。有两大类:一类是饮料,一类是食品。而食品类因其方便,有的早已突破节日之约,普遍用于平时,如元宵、粽子之类。惟一属节日专有的是月饼。月饼象征团圆,只有在中秋吃才觉特有滋味。中秋时,人人不可不吃,中秋后便无人问津。月饼最具节日文化特质,中秋佳节送长者、亲友一盒月饼,表示祝福和友情,美味美意,其乐融融。一个民族的传统,不管是民德、民风还是民俗,在节日中体现得最为完美。传统是世代相传的,它是人们心目中的一种很大的力量。对传统节日的继承和发扬能表现出这个民族的自信和强大。

清明节和许多其它传统节日一样,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清明节日文化有其自身的社会功能:一是缅怀先人,借以寄托自己的思念;其次,节日的饮食是饮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古代烹调技术的集中表现。节日的饮食丰富多彩,既是人们改善质生活的需要,也是人们对饮食文化的创造。

第三,通过节日活动可以防病去灾,娱悦身心。在这些活动中,有 积极的方面,如郊野踏青、打扫卫生、开展娱乐活动等,也有消极的方面,如打鬼、驱疫、避邪等宗教迷信活动。

第四,节日期间所进行的文化娱乐活动,诸如水边祓禊、插柳戴柳、曲水流觞、斗禽、走绳、击 球 、荡 秋千、放风筝等等,其初衷虽是为了悦神,但后来逐渐发展为民间娱乐活动,对于活跃城乡文化生活有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日益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虽然传统节日仍然受到全体中华儿女的推崇和喜爱,但在青年一代中,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西方节日也正在成为一些人热衷的节日。然而,传统节日在港澳地区和海外华人中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香港,几乎所有的中国传统节日都被完好地传承下来。

除了春节以外,清明、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在香港均为法定假日。虽然香港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融合东西方文化,但市民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有感情。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重阳登高敬老,这些传统节日都被继承发扬着。而远离故土的华人华侨,无论生活在美洲,还是居住在欧洲、大洋洲,每当中国传统节日到来的时候,他们总是用最虔诚的态度和最激动的心情举办各种活动,交流感情,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标签:清明节
故事:清明节的野史揭秘
声明: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